封水悠悠忆龙舟
2018-11-15陈继任
□ 陈继任
农历五月初一到初六,广西贺州市从铺门、福塔、乐安、三台溯封水河而上,到信都、官潭、沙角、渡南,每天都有龙舟竞渡,沿河村寨群众都沉浸于欢乐之中
流经广西贺州市信都到广东肇庆市封开县的一段江水,在古时候被称为封水。封水河悠悠,流尽古今多少事,也承载着我童年的美好岁月。
封水河最热闹的季节是夏季。进入农历五月,从初一到初六,从铺门、福塔、乐安、三台溯封水而上,到信都、官潭、沙角、渡南,每天都有龙舟竞渡。河上锣鼓喧天,江边鞭炮隆隆,整条河都沸腾起来。
那时沿河的村寨都购置有龙舟,为方便展开活动,不知从哪一年起,也不知由谁制定的“埠头日”,从农历五月初一就开始过端午。从封水河下游的铺门到上游的官潭,中间的村寨都有各自定好的“埠头日”。农历五月初一,各寨的龙舟集中到这个寨的埠头划游;农历五月初二,各寨的龙舟再去下一个寨的埠头划游。如此类推,然后大家上岸吃“龙船宴”。有些村寨路远,龙船队难以当日返回本村,队员便住宿于就近村寨,于是便结成了“龙船亲”。在各寨不同的“埠头日”,亲朋好友也互相串门拜访,顺便观看龙舟儿郎竞风流。
我们村寨的“埠头日”正是农历五月初五,过的是正宗的端午。我犹记儿时到埠头观看龙舟竞渡盛况,河岸上、沿河的小路上都挤满了人,堪比赶圩。卖水果的小贩摆着地摊,卖冰棍的小贩推着自行车往人多的地方挤。在村寨中间人来人往的路口,村中长老们还别具匠心地用树藤、花枝扎成一个小“门楼”,上面龙飞凤舞地书写着本村寨的古名,旁边还贴上应景的对联,以彰显本村寨“文风鼎盛”。
由于同一天过节的村寨很多,各村派出的龙舟结队到各个埠头划游,叫做“划埠头”。龙舟队员们划了一个又一个埠头,吃了一顿又一顿“龙船宴”。到我们村寨时,村中长老点燃埠头上早已挂起的鞭炮,表示热烈欢迎。各村龙船上本来也携带有鞭炮,于是船上的舵手点燃鞭炮后抛向空中,“噼里啪啦”地应和着。其他队员则用船桨轻轻将江水泼向空中,然后很煽情地齐喊:“划龙船喽,哟嗬,水——水——水。”岸上的人也跟着唱和、吆喝起来,那场面令人激昂。
外来龙船在埠头绕划几圈后,便停船靠岸,船上鼓手打鼓,锣手敲锣,桨手举桨,舵手则拿着鞭炮、香烛上岸,到寨中社神主位处拜祭,祈求土地神保佑友寨五谷丰登,然后才去吃“龙船宴”。这是一个古老仪式,后来渐渐废除了。
旧时龙船全为木制,长约20米,船身画有金钱、葫芦、鲤鱼、虾、蟹等彩色图案,船头还装有各具特色的龙头。船上有20个座位,每个可坐两人,但一般不坐满。一艘龙船中,桨手加上鼓手、锣手、舵手一共约30人。桨手戴着竹制尖顶桐油帽,手持颜色一致的船桨。鼓手坐船头,击鼓调节桨手起桨的节奏快慢。船中间是一根旗杆,上面插着彩旗,旗上大书龙船所属的村寨之名,下面挂着一面铜锣,锣手就站在旗杆前敲锣,配合鼓手指挥桨手。后来,为了减轻龙船的重量,加上彩旗招风,影响速度,于是船中间的旗杆就与锣手一起退出了信都龙舟的历史舞台。坐在船最后面的是舵手,平时“划埠头”时一般配有两个舵手,一人掌舵,一人放鞭炮,比赛时则只有一个。
到农历五月初六,各村龙舟齐集官潭,举行正式的龙舟竞赛,那场面真叫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比赛时一条龙船作为一个团队组合,起关键作用的是舵手,如果舵手谙熟水路,能指挥龙船避开汹涌湍急之处,驶向相对平缓的河面,龙船前进速度会快很多,反之则慢。其次是桨手之间的配合程度,训练有素的桨手,船桨起落就像仪仗队里士兵的步伐一样整齐,如果船上有一人乱了划桨的节奏,则船上其他人也会跟着乱起来,船速就会慢下来。再次是鼓手的作用,在比赛时,鼓手的使命是最大程度地激发桨手的斗志与潜力,铿锵有力的鼓声洋溢着鼓手与所有队员的激情,在宽阔的河面上,在两岸人群的欢呼声与此起彼伏的鞭炮声中,鼓手挥舞手中鼓槌,击响力与美的赞歌。双槌击鼓是大多数鼓手普遍具备的技能,而有绝活的鼓手,则可以直立船头,俨如舞剑一般挥舞手中鼓槌,用肢体语言演绎一种如冲锋陷阵般的狂热。于是岸上鞭炮声愈烈,呐喊声愈促,受到感染的桨手奋力划桨,龙船疾进,超越对手。那真是让人热血沸腾。
童年时代热闹非凡的龙舟赛,一度有式微的趋势,大概是因为早几年,乡村的年轻人多数南下广东打工,村中没有能力组织人手参加比赛。可喜的是,近几年来,原来到广东打工的年轻人很多都回乡发展,古老的龙舟竞赛活动又焕发出新的活力。尤其是前年,我们村寨的年轻人从广东佛山购买了一艘用玻璃纤维制作的新型龙舟后,在镇里引起了一轮购置新型龙舟的热潮,因为新型的龙舟更轻捷、速度更快,所以旧式的木制龙舟几乎都被淘汰了。
古老的封水河,古老的龙舟竞渡,正焕发出新的青春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