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个锡剧老生的成长故事

2018-11-15

剧影月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锡剧无锡市剧团

无锡是锡剧艺术的发源地,上世纪50年代无锡市锡剧团创排的《珍珠塔》是锡剧艺术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曾晋京在中南海小礼堂演出,受到了周总理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亲切接见。说起《珍珠塔》,不由得想起我和锡剧之间的一段故事。

我出生在无锡的一个村庄,从小就浸润在吴侬软语的方言氛围中。三四岁的时候,我就已经会唱锡剧《珍珠塔》中的一段《投亲》了。“小侄千里来投亲,不知姑爹拜寿庆,还望姑母多原谅。斯侄儿未备寿礼送上门。”这是根深蒂固的一种记忆。我爱上锡剧完全是受我父亲的影响。他早年曾在公社宣传队里唱过戏,唱的正是锡剧,他的嗓音洪亮,唱腔优美,深得人心。他曾去报考过锡剧团,因为身高原因未能录取。离开宣传队后他依然痴迷于锡剧,白天干活儿唱着锡剧,连晚上睡觉做梦也在唱着锡剧。记得儿时,每天一睁开眼睛,他就坐在床头教我唱锡剧,“小侄千里来投亲”“爆竹声声震天响”“春二三月草还芽”……尽管我才咿呀学语,却对这些唱段耳熟能详。渐渐地,父亲让我在邻居和亲戚们面前开口演唱,一开始我有些胆怯,后来脸皮就越来越厚了。上学之后,只要是学校有文艺表演,大家都会推我唱锡剧,我在学校算是小有名气的。

八十年代末,父亲用家里仅有的积蓄买了一台高档的上海产的收录机,他一边在家干手艺活儿,一边听锡剧,一盘盘锡剧的卡带整日循环播放,《珍珠塔》《双推磨》《拔兰花》,总也听不厌,听得我耳朵生老茧。初三那年,无锡市锡剧团到各个学校来招生,在父亲的大力支持下,我幸运地考取了无锡市戏剧学校,圆了父亲的梦。在艺校经过专业的训练后,我的唱功有了明显提高,每逢周末回家都和父亲切磋交流,老人家甚是欢喜。但曾有一段时间我差点辍学,原因是我受不了练功的苦,偷偷逃回家躲避,后经父亲的劝说与开导,重新振作起来完成了学业,毕业后顺利进入无锡市锡剧团,成为一名专业的锡剧演员,专工老生。

都说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要在舞台上演好一个角色不是那么容易的,拿到剧本后,背台词是我的弱项,记忆能力一向不是很好,唱着唱着就要忘词。为此,我在家训练时会尝试好几种方法,一是让父亲帮忙,我背不出的时候,由他提示;二是用录音机把台词录下来,然后反复听反复跟着背;最好的方法还是边唱边背,用旋律来引出台词,比死记硬背更有效。另外,唱谱也是我不太擅长的,看着曲谱上那一连串的阿拉伯数字,我不知该从何唱起。还好,我身边有个识谱的妹妹,她的音乐基础比我好。每次在我一筹莫展的时候,妹妹会耐心地教我一句句地唱,每每这个时候,会是这样一幅温馨的画面:兄妹俩坐在饭桌旁,边敲桌子打节拍边唱谱,父亲在一旁乐呵呵地听着。在妹妹的帮助下我的唱谱能力慢慢有了提高。记得2001年,剧团把我们青年演员打造的“新星版”《珍珠塔》搬上舞台,那是我第一次在剧中扮演戏份较多的重要角色,这让我感到欣喜而又紧张。在剧中,我扮演陈培德。我的家人都赶来看我的演出,在台下为我加油鼓劲。记得许婚一折,陈培德一马追到九松亭,面许婚姻,力请方卿回府,恳求松树为媒,此举感动天地,感动方卿,也感动我自己。因此在演出中,我深入角色,情深处不禁潸然泪下,我想只有感动自己,才能感动观众。当台下响起热烈的掌声时,我知道我成功了。

学习是永无止境的。2004年,我去参加第二届江苏省戏曲红梅奖比赛,我准备了《青蛇传·父子相会》中的“十八年”唱段,邀请钱伟老师作艺术指导。钱老师在唱腔和动作方面都给予了我莫大的帮助,再加上我自身的刻苦努力,在大赛中,我的表演获得了评委老师们的一致好评,夺得银奖。这是一个令人可喜的成绩。在锡剧的艺术道路上,我跨出了最坚实的第一步。2010年8月,我在锡剧博物馆举办了“老生新峰”折子戏专场演出,演出了三个锡剧传统折子戏《青蛇传·许仙认子》《玉蜻蜓·徐上珍失子》《宝莲灯·二堂放子》。排练的时间非常紧张,这次演出对我来说是一次考验,在这之前,我从没有在舞台上连续那么长时间的表演。在两个小时的演出中,我需要在三个不同身份、不同性格的父亲形象中进行角色转换。许仙在金山寺巧遇十八年未见的儿子悲喜交加,徐尚珍即将失去抚育十六年的儿子而心情酸楚,刘彦昌忍痛割舍秋儿放走沉香的复杂纠结之情,他们的形象、性格、身段、唱腔都各有特点。为此,我特意找这三个完整的剧目进行观摩,学习前辈们的角色处理和演唱技巧,不过,在排练中我也根据自身的特点加入了自己的想法进行创演。最后我不负众望,在两个小时的演出中不断收获喝彩与掌声。

如果说,在考入艺校时我是为父亲完成了他的锡剧梦想,那么此刻,我将肩负自己的使命去追逐自己的艺术理想。习近平总书记说过,“文艺工作者要自觉坚守艺术理想,不断提高学养、涵养、修养,讲品位,重艺德。”

二十多年来,我参演了无数场演出,演出过的主要剧目有《珍珠塔》《玉蜻蜓》《双推磨》《狸猫换太子》《金玉奴》《杨乃武与小白菜》《窦娥冤》《五女拜寿》《青丝泪》等。对于现在的我来说,每一次演出都是一次锻炼,不管角色大小,戏份多少,我都一样认真对待。2017年无锡市锡剧院的《珍珠塔》参加全国巡演,我在剧中饰演王本,虽然是个配角,只有几句唱词,剩下全是念白,比起陈培德要逊色很多,但这个人物的出场几乎贯穿全剧,需要在舞台形象和做功上下功夫,在几十场演出中我又得到了更多的舞台经验。

作为一名党员艺术工作者,我懂得自己身上的责任和义务——弘扬地方戏曲,繁荣祖国的传统文化。在锡剧的艺术道路上,我一定能走得更远。

猜你喜欢

锡剧无锡市剧团
“回归人民”与“走向城市”:山西城乡两栖戏曲剧团生态模式初探
建构学校锡剧文化品牌的思考与实践
锡剧在文创产品中的运用研究
普及教育对锡剧艺术传承的重要性
江阴锡剧的传承与普及
从一道新的无锡市中考折叠试题谈起
户思社副会长会见日本新制作座剧团一行
浅谈贫困山区专业剧团内部制度建设与执行现状及对策
英国 布里斯托尔老域剧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