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艺术课程综合性的实施策略与路径
2018-11-14刘献聪
刘献聪
摘 要:艺术课程是在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中产生的一门新型的综合课程,也是一门综合音乐、美术、戏剧、舞蹈、影视等艺术门类于一体的课程。艺术课程具有很强的综合性,艺术教师在教学中怎样体现艺术课的综合性呢?经过教学实践总结可以通过合理制定目标、重组教学内容、活用教学模式、完善评价机制等方面去实施。
关键词:人文素养;目标重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评价机制
艺术课程是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产生的一门新型的综合课程,艺术课程标准指出:“艺术课程是一门综合音乐、美术、戏剧、舞蹈、影视等艺术门类为一体的课程。艺术课程具有人文性、综合性、创造性、愉悦性。其基本教学理念是引导学生在各门类的艺术联系中形成综合素质,培养学生适应当今社会和学生终身发展所需要的艺术能力,促进学生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的综合发展。”
本学期我校参加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艺术》教材实验,在七年级开设艺术课程,与许多艺术教材实验学校的老师一样,面对新课程,我感到迷茫,不知怎样实施艺术课程教学,毕竟这是一门综合性非常强的课程。在教学工作中,艺术教师应该怎样准确认识它,体现它的综合性呢?笔者通过阅读相关书籍、参加培训学习以及教学实践,总结出可从以下四方面入手:
一、合理制定目标,凸显艺术能力与人文素养的培养
综合艺术课程与分科艺术课程教学目标是不同的。分科艺术课程的教学目标从“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三个维度去制定教学目标,而综合艺术课目标定位上,提倡以培养学生的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的整合发展为总目标,在多艺术门类、多学科综合的艺术教育活动中,通过艺术与生活、艺术与情感、艺术与文化、艺术与科技的综合艺术教育活动,使学生艺术能力、审美情趣、审美意识逐步形成和提高。为了上好艺术课,艺术教师要深入学习艺术课程标准,合理制定教学目标。综合艺术课程目标包括以下两方面:
1.艺术能力目标
艺术能力目标综合运用音乐、美术、戏剧、舞蹈等知识让学生通过艺术学习获得感知与体验、表现与创造、反思与评价的能力。在制定艺术能力目标方面要准确表述学生应养成的艺术行为,同时还要表明这种艺术行为可能涉及的艺术学习内容和能力。例如,《蚂蚁王国》这一课,可以制定这样的艺术能力目标:能用二分、四分、八分、十六分音符创编节奏型,这个目标体现的艺术行为是学生用不同时值的音符去创编节奏型,培养学生创编节奏型的能力。
2.人文素养目标
艺术学科属于人文课程的范畴,艺术课程将艺术的人文性与技艺性完美结合起来,它引导学生通过生动的艺术形象了解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感受人类丰富的情感,体验人类对真善美的追求。例如,《蚂蚁王国》这一课,以美术切入,首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蚂蚁种种日常情景,学生在探究中逐步了解蚂蚁的形象特征、生理构造等方面的知识,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选择合适的材料表现蚂蚁的样子,试着用声音、动作表现蚂蚁搬运东西、互相传递信息等日常活动,并用笔画出蚂蚁的样子,以集体活动的形式想象并描绘出蚂蚁严密有序的生活情景。以上的教学设计就是为了完成这节课的人文素养目标:培养学生初步观察、想象、探究、创造的能力,体会团结、合作的乐趣。
二、重组教学内容,加强不同艺术门类的融合
艺术课程的教学内容涉及面非常广,艺术教材上提供了内容丰富的学习内容,强调音乐、美术、舞蹈、戏剧、影视等不同艺术门类的沟通与整合。艺术教师不能认为艺术课程的教学内容是各门类艺术学科知识技能数量的相加,是多种艺术门类的简单拼凑。因为艺术课程不仅培养学生的艺术能力,还培养学生的整合创新、开拓贯通和跨域转换的多种能力。艺术教师要深刻认识艺术课综合性的本质,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为了而胡乱将音乐课、美术课合二为一,或是音乐、美术、舞蹈、戏剧、影视简单相加,将艺术课上成一节“大杂烩”的课。在教学内容安排上,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了解教学内容,重组教学内容,深入领会教学内容与各艺术门类有何相通处(如不同艺术门类在基本精神上是相通的,且遵循着一些共同的原则,如统一、节奏、比例、平衡、多样、变化等),不求每节课都涉及音乐、美术、舞蹈、戏剧、影视等艺术门类,在内容综合方面可以定位于课内小综合,单元内大综合(视具体教学内容而定),为达到教学目标,艺术教师可以对艺术教材上所呈现的某些教学内容加以补充、调整。例如,《鲜活的形象》一课,艺术教材上呈现的内容很简单,主要有魔幻片《哈利波特》宣传海报、剧情介绍,还有几幅动画片的剧照,最后实践园地环节让学生说一说动漫人形象与真实人物形象的不同之处。课本教材提供的教学材料多而不精,让学生观看几幅动画片剧照不但不能获得直接的感知与体验,而且无法体会动漫人物形象与真实人物形象的区别,所以艺术教师要重组教学内容,尽量做到少而精。例如,教师着重安排学生观看美术动画片《葫芦兄弟》的视频片段,然后指导学生去观察动漫人物相比真实人物形象的最大差别在于动漫人物的相貌特征具有夸张性,这样整合教学内容,往往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三、活用教学模式,注重教学形式与方法的创新
艺术课要求教师的教学行为要符合艺术课程的基本理念,由偏重知识技能传授、训练和呈示行为,转向以“双主体”互动为主导的对话行为以及关注学生的体验、探究、合作和反思过程的指导行为。艺术教师要走出传统分科艺术教学的观念即“必须教給学生什么他们才会获得艺术能力”的误区,真正的艺术不是“教”出来的,艺术教育的关键是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探索、表达、体验和反思的环境,把学生调动起来,让学生充分参与学习活动。因此,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艺术教师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断尝试、灵活使用新的教学模式。同时,在艺术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民主的学习氛围,在师生平等对话的基础上,共同参与教学活动,从而有效实现教学目标。笔者通过以下两种艺术教学模式实践,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1.分科切入,多科综合
综合艺术课从整体上讲是综合性的,但就具体的学习活动而言,则必须找到一个切入点。综合艺术教材在许多综合主题的设计中往往是分科切入,教师一般采用音乐切入音乐学科背景,美术教师采用美术切入,艺术老师可以结合自己的学科背景与特长,选择其中一种切入方式展开教学。如“滚滚长江”这一主题,可由音乐切入,首先播放歌曲《长江之歌》,然后引导学生演唱、欣赏与长江有关的经典音乐作品,再过渡到欣赏影视片段《话说长江》,最后让学生欣赏与长江有关的名画《长江万里图》,让学生尝试画一幅以“滚滚长江”为主题的泼墨山水画。这是一种由音乐切入的艺术课,其教学内容涉及与滚滚长江主题相关的影视、美术等其他艺术门类。同时,“滚滚长江”这一主题,也可由美术切入,首先让学生欣赏名画《长江万里图》,然后通过欣赏长江的摄影图片、录像资料领略长江的风景美,最后让学生了解与长江有关的历史和文学作品,以达到分科切入,美术、影视、文学互相综合的艺术教学效果。
2.聚焦主题,多科综合
“多科综合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学中围绕同一人文主题或共同的艺术要素,实现音乐、美术、舞蹈、影视等艺术学科的不分主次的完全综合,它注重使学生通过学习活动形成一种综合艺术能力。如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七年级上册《艺术》第五单元第二课《千面图腾》这一课,可调动音乐、美术、舞蹈、影视等多种艺术门类,引导学生调动自己的情感,从音乐、美术、舞蹈等角度去体验和欣赏作品,并让学生选择一种自己感兴趣的图腾作为素材,展开艺术想象,创作一幅画或把图腾元素用在自己的装饰设计作品中。
四、完善评价机制,实现以评价促发展的育人目标
艺术课程标准指出:艺术课评价目的不是选拔具有艺术天才的儿童,而是促成一种适合所有儿童的艺术教育。艺术课程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评价理念,努力改变以往鉴定、甄别、选拔的评价倾向,主要对学生在感知与体验、表现与创造、反思与评价等方面的艺术能力进行整体评价。艺术课程评价一方面注重学生的整体性发展,另一方面又注重艺术学习过程,同时还注重评价的多元化。艺术教师要深入领悟艺术课程标准,在教学中不断完善教学评价方法,通过完善的评价机制,实现艺术课程评价的最终目的,促进学生的发展。
1.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是艺术课程的主要评价方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观察法、对话法、问卷调查法、档案夹评价法对学生作出评价,评价内容不仅是对学生艺术知识、技能掌握程度以及整体艺术发展水平的评价,还要对学生在文化修养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人文素养方面所获得的发展作出评价。艺术教师可以结合“艺术与活”“艺术与情感”“艺术与文化”“艺术与科技”四个方面,从行为表现、行为特征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活动作出评价。例如,在教学过程中观察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是否具有浓厚的艺术学习兴趣,是否养成良好的艺术学习习惯,在学生的档案夹上做好评价纪录,作为评价的一部分。
2.终结性评价
对学生某一课时、某一单元或某一学期作终结性评价。具休可以采用成果展示法、评价报告法、艺术综合活动测评法,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评价。例如,《泥土的生命》这一课,可以采用成果展示法,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初步完成一件陶艺作品,并举行陶艺作品展览。再如学期结束时让学生组织班级音乐会,学生自导、自演节目,通过艺术综合活动对学生进行艺术综合活动测评,同时,根据学生的艺术活动表现,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做出评价。
在艺术课教学实践中,笔者深刻体会到:在艺术课教学中,艺术教师可以通过合理制定目标、重组教学内容、活用教学模式、完善评价机制等途径去体现艺术课程的综合性。当然,在艺术课教學中还有很多方式、途径去体现艺术课的综合性,这需要艺术教师今后去实践和探索。
参考文献:
[1]张红.新课程背景下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改革探析[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0(4).
[2]乐玫,杨迎.中小学音乐教师专业发展的三个维度[J].教育学术月刊,2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