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风快递”会重蹈“军刀”的覆辙吗?

2018-11-14宋晓军

三联生活周刊 2018年44期
关键词:中程导弹军刀西欧

宋晓军

10月23日,虽然美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博尔顿在莫斯科并没有公开表明此前特朗普所说的要退出“中导条约”(INF)的决定,但鉴于他从2014年9月9日至今多次将废除INF与中国导弹力量“捆绑”的一系列言论,还是有很多媒体认为,特朗普政府此次有以退出INF倒逼中国加入新版INF的意思。此后,一些关心军事的朋友就问我:“东风快递”会重蹈“军刀”的覆辙吗?对此我反问:中国有可能是当年的苏联吗?

要解释我这个反问,先说明一下,“东风快递”是指近年来中国发展的一系列“东”字号打头的系列中程导弹和巡航导弹,而“军刀”则是1987年美、苏签署INF后销毁最多也是最先进的陆基中程导弹SS-20。那么当年苏联为什么会签署INF同意销毁SS-20呢?

簡单说,1977年苏军开始在部署可打击西欧全境、可携带3枚核弹头、打击精度更高陆基机动的SS-20导弹。从1977年部署10枚到1979年部署已达140枚。为此,1979年12月北约外长和防长在布鲁塞尔通过一项被称为“双规决定”:1.建议美、苏就限制欧洲中程导弹举行谈判;2.若1983年底谈判达不成协议,北约将开始在西欧部署108枚“潘兴2型”陆基中程导弹和464枚陆基巡航导弹。1981年11月底,苏联已经部署了270枚SS-20导弹后,双方才同意在日内瓦展开谈判。在经过多轮谈判到1983年年底谈判未果,北约开始在西欧部署中程导弹,其中108枚“潘兴2型”陆基中程导弹全部部署在西德,410枚陆基巡航导弹112枚部署在意大利、106枚部署在英国、96枚部署在西德,荷兰及比利时各部署48枚。随后经过N次讨价还价和谈判,美、苏在1987年12月8日签署了“中导条约”。条约规定,3年内苏联销毁中程及中近程陆基导弹共1752枚,美国销毁同类导弹及陆基巡航导弹共859枚。

2015年9月3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的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式中的东风-15B导弹车方阵

对于签署“中导条约”必须要指出的是,“中导条约”签署之所以能让苏联销毁包括所有SS-20在内比美国多近四倍的陆基中程弹道导弹,是因为在谈判期间美、苏两国的国力对比发生了一个此消彼长的变化。简单说,美国自1981年里根政府执政后,在加大了军事投入的基础上对苏采取了更强硬的全面施压。一开始,苏联还把核潜艇的秘密巡逻区前推至美国海岸,以对冲1983年后美国在西欧部署的各型导弹威胁,但随着苏军身陷入侵阿富汗的泥潭,以及国内经济、民族等问题引发的社会矛盾频发,最终使得1985年开始执政的戈尔巴乔夫政府在“中导条约”谈判中不得不一步步地退让。对此,里根政府的国防部长温伯格(Caspar Weinberger)在1990年5月出版的回忆录中说:“‘中导条约的经验教训是,我们只有在军事上强大的情况下,才能确保我们不太过分的议程完全实现。”换句话说,“中导条约”的签署,兑现了里根“以实力求和平”的诺言。

最后我想说的是,至少近期内中国的“东风快递”不会重蹈当年苏联“军刀”的覆辙。原因不仅在于中国周边如日、韩等国与当年西欧北约国家的安全境遇没有可比性,而且还在于中国既没有像当年的苏联积压经济社会矛盾进行海外军事扩张。当然,即便是美国为迫使中国签署新版INF不惜成本地要在中国周边部署陆基中程导弹,还有一个重要背景就是,在1979年1月北约国家首脑会议上一致同意在西欧部署正在研制中的陆基中程导弹和巡航导弹时,同月中国与美国建立了外交关系。而如今,尽管博尔顿接连在俄罗斯和格鲁吉亚不断说“中国的陆基中程导弹可以打到俄罗斯心脏地区”,而这能导致俄、中关系倒退到40年前的状态吗?

猜你喜欢

中程导弹军刀西欧
从肯尼迪1963年西欧之行再探“宏伟计划”成败原因
解析中世纪西欧园林及其影响
喜见乐闻:史料呈现的“增值”方式——以《西欧一体化进程》为例
军刀的演变
“沙漠军刀”是海湾战争中多国部队地面进攻的行动代号吗?
马镫与西欧中世纪的军事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