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课堂中动手能力的培养
2018-11-14王佩茜
摘 要:近些年来,随着我国课程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方式越来越多样化、创新化,也更加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美术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较强的学科,美术课堂的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塑造。特别是处于身心刚刚发展起步的小学生来说,对于小学生美术课堂中动手能力的培养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最好方式。本文对小学美术课堂中动手能力的培养的重要性进行论述而后结合笔者实际教学,提出增强小学生动手能力的有效方式。
关键词:小学美术;动手能力;能力培养
一、 引言
现如今,课程改革的号角吹得越来越响亮,课程改革的持续推进使得课堂教学的目的更加的明确。对于小学生来说,课程教育改革的目的不仅仅是对于知识的掌握更是对小学生能力的培养以及综合素质的提升。小学美术作为培养小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学科,其肩负着今后对于小学生对于美的鉴别和欣赏能力的塑造的任务。为此,对于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审美能力以及动手能力的培养便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动手能力的培养更加影响着小学生今后实践能力的发展。因此,笔者结合自身小学生美术课堂授课经验,分析和探究如何在小学生美术课堂的教学中更加有效地提升小学生的动手能力。
二、 小学美术课堂动手能力培养策略
(一) 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动手意识
情境教学是现如今十分流行的教学方式,情境教学的优势在于打破传统沉闷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融入课堂当中。对于小学美术课教学来说,为了提升小学生的动手能力,可以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激发小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主动地参与到美术学习当中,跟随教师的授课一步一步地提升自己的动手能力。比如,在人美版小学美术第六册(三年级下)中《恐龙世界》的教学中,教师在教学的开始通过播放视频的方式为小学生铺设情境,通过这种形式吸引小学生对恐龙进一步学习的兴趣。与此同时,教师可以在视频播放后为学生讲述恐龙从称霸到逐步消失灭亡的过程,通过讲故事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经过教学情境的铺设和引导,小学生已经对恐龙产生了很大的兴趣,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独立完成恐龙模型。教师可以先讲授恐龙各个部分的身体比例,通过捏橡皮泥的方式,以小组为单位让小朋友配合完成恐龙模型的制作。在课程即将结束时,把所有学生完成的作品放在讲台上,让小学生之间互相欣赏,并对优秀作品进行点评。
(二) 欣赏优秀作品,激发动手兴趣
教师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时,可以先引导学生欣赏优秀的美术作品。对于优秀作品的欣赏能够激发小学生动手创作的兴趣,特别是一些生活化的优秀美术作品更加能与小学生产生共鸣,唤醒小学生内心深处动手创作的种子,激发创作欲望。比如,人美版小学一年级上册中《漂亮的建筑》一课,教师在课上可以首先采用回忆的方式引入教学。教师可以提问学生见过的最漂亮的房子,或是学生梦想中最想住的房子是什么样的。接下来教师可以通过播放幻灯片或是事物小模型的方式,带学生去欣赏一些优秀的美术建筑作品,如天坛、颐和园、故宫、国家大剧院、悉尼歌剧厅等等。让学生了解在这些优秀的美术建筑作品中蕴藏着身后的文化背景以及文化内涵。对这些优秀的美术作品进行讲解,比如建筑的构成、色调的选取等让学生对这些作品更加深入地欣赏。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如果给你提供素材,你会想构建什么样的建筑呢?教师可以用提供的彩纸、卡片、废旧物料等为原材料,指导学生构建自己喜欢的建筑的样子,激发小学生的动手创作兴趣,最后选出一些优秀的作品让小学生自己来给大家讲述自己创作的原因。这种教学方式能够很好地激发小学生动手创作的兴趣,提升动手能力。
(三) 开展美术活动,创建动手平台
小学生美术能力的培养,不仅仅要依靠教师课上的教学改革和教学互动,更要依靠动手平台的构建和互动交流。小学生处于一个好奇心十足的年代,教师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可以打破传统美术课堂的格局,可以采用大班教学的方式。所谓大班教学就是可以在大的会议室或是教室中,两个甚至三个班级的学生一起进行。例如人美版小学美术一年级下册中《画自己》一课,教师可以先划分小组,组内进行自己画像的绘画,大家共同推选出优秀的作为代表,与其他班级的其他小组进行比拼、交流。接下来,这些代表上台后,采取画别人的方式,并为每一个画像编号。这时通过一个小游戏来进行,让每个画像对应的本人,用纸遮住脸,带着对应的画像依次站在台上,让台下的小朋友根据画像依次来猜对应的纸后挡住脸的人是谁。这种教学方式使得小学生在课堂上参与游戏活动,心情轻松愉快,可以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这种大课形式的美术活动交流,不仅能够提升小学生美术学习的热情,而且能够创建美术课动手能力展现以及交流的平台。小学生看见比自己画得好的同学后,也会潜移默化地提升自己的动手绘画能力,形成良性的竞争氛围。
三、 结束语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起步阶段,也是各项能力形成、学习、发展的重要阶段。小学阶段对于小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塑造对于今后的人生发展将会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小学美术能够培养小学生发现美、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而这些能力都是要依靠动手实践操作来完成的。为此,小学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小学美术教学内容与课堂教学时间,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美术知识,动手动脑地参与到课堂中。在美术课堂上,不断提升小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提升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价值,让小学生的综合能力得以有效提高。
参考文献:
[1]劉利利.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5(11):159.
[2]郝婧瑜.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途径研究[J].时代教育,2017(2):212.
[3]叶海燕.手指的灵动 创造美的韵味——小学美术课堂中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的实践与探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3(6):143.
[4]王非.浅谈美术教学中的动手操作能力[J].中国校外教育,2014(S3):164.
作者简介:王佩茜,江苏省昆山市,昆山开发区兵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