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化教学资源建设研究现状分析
2018-11-14李俊峰
摘 要:本文阐述了多种立体化教学资源的概念以及其理论基础,并分析了立体化教学资源建设从高等教育、专业、具体课程等不同层次的研究成果,最后提出立体化教学资源研究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立体化;教学;资源
现代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以及传统课堂教学组织的一些局限,使得高校管理者和组织者需要利用信息技术重构现有教学资源形成立体化教学资源,以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需要。立体化教学资源建设有助于高校师资队伍建设、丰富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综合素质。立体化教学资源建设在不同高校不同学科被实践,出现很多这方面的文献。本文通过这些文献,分析立体化教学资源建设研究现状。
一、 立体化教学资源概念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教育专家和一线老师提出了立体化教学资源建设的概念,对这一概念的理解和解释,不同学者有不同的看法。刘富贵教授认为立体化教学资源是一个教材包,这一教材包包括纸质教材、媒体教材和网络教材。立体化教学资源应该有纸质教材的主教材,还有电子和网络构成的辅助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认为立体化教学资源有纸质教材和多媒体教学资源组成的教学支持系统,包括主教材、学习指导书、教师参考书、试题库等。
宋云娴教授概括精炼的提出,立体化教学资源是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以互联网为学习环境,以教学软件为教材,以学习者为主体的学习模式,以多媒体资源为基础,适用于多层次学生,适用于各个环节的教学资源体系。
以上一些机构和专家对立体化教学资源的涵义进行解释,其中观点将立体化教学资源和立体化教材等同,笔者认为存在一些疑问,需要进一步完善。笔者认为立体化教学资源应系统完整、内容丰富、类型多样、从具体一个课程角度看,立体化教学资源应包括课程简介、教学大纲、教学进程、教学内容和资料下载等部分,网站应提供视频、音频、案例分析、实验项目、相关资源、研讨会、考试等各种形式的教学资源。
二、 立体化教学资源建设的理论基础
立体化教学资源建设的理论基础有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话理论、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以及知识管理理论等,这些理论为立体化教学资源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一) 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皮亚杰的认知构建主义学习理论为代表,是在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等学派的影响下发展而来,认为学生个体是处在社会文化环境下,与他人主动互动交流过程中实现个人认知和知识的建构。这一理论对立体化教学资源的影响如下:一是关注知识灌输转向关注知识构建;二是关注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转向关注学生主动参与。
(二) 对话理论
对话理论认为,对话的关键是理解,对话的前提是人与人相互尊重与平等。对话是评价优秀教学的重要标准。对话理论意味着传统教师角色、师生关系面临挑战。对话理论对立体化教学资源建设的影响是,倡导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平等交流,引导学生反思、批判,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 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
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最早出现在建筑领域,描述不同以往的建筑风格,后来应用于艺术领域,显示对传统艺术本质和功能的反叛。之后随着工业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的发展,该理论对教育领域的影响越来越大,强调課程的开放性、变革型和复杂性,有别于现代主义课程的封闭性、简单性和积累性。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对立体化教学资源的影响是追求课程的多元化,充分考虑学生群体的多样性。
(四) 知识管理理论
知识管理理论认为知识管理可以分为显性知识管理和隐性知识管理,显性知识是明确而系统表达的知识,隐性知识只能通过演示说明,而无法用言语表达,比如技能。技能的学习依赖领悟和练习。学者致力于使隐性知识“显性化”,以实现隐性知识的传承。知识管理理论对立体化教学资源建设的影响是最大限度地将隐性的技能知识显性化。
三、 立体化教学资源建设研究
一些学者对立体化教学资源建设的宏观层面进行了研究,秦虹在《论现代技术对职业技术教育的教学组织与教学方法的影响》中提出,现代技术的发展为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条件,延伸了教学的活动器官,促进了教学组织的多样和灵活。朱培康在《现代教育技术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讨论了教学素质、课堂教学与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三方面的关系,对职业教育课程的理论推导课、技能训练课、问题求解课、结构设计课、练习测试课等五种模式课程中引入现代教育技术提出了对策。祝士明在《现代教育技术及其对职业教育的影响》指出,高等教育教学应在整体思想上充分体现现代教育技术,重视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实现现代教育技术和教学目标的有效结合,推进教学资源和教学过程协调发展。张慧平在《浅谈现代信息技术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对职业教育的发展提出了论述,信息技术将突破传统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对教师的职业发展和素质创新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裴俊在《信息技术对职业技术教育的影响》提出了信息技术和职业技术教育相互影响的相关论述,对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教育观念、教学内容等方面提出了指导理论。
一些学者以专业为对象进行立体化教学资源建设的研究。卢智增在《高校行政管理专业立体化教学探讨》中认为,高校行政管理专业应加强立体化教学资源建设,构建包括课程内容、实践教学平台、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师资队伍、教育质量评价等方面的立体化建设。
于超在《计算机立体化教学资源平台构建》中提出,应整合计算机专业各种教育教学资源,构建“互联网+”环境的立体化教学资源研究。杨屏在《保险学本科专业立体化教学资源建设探析》中提出,保险学应从纸质、网络、基地、平台等资源要素全面展开,既要考虑教学内容,也有涵盖实践教学资源的立体化教学资源。张玥娟在《旅游管理专业立体化实践教学模式研究》中探索了旅游管理专业的立体化实践教学和旅游人才培养,并实践应用,以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就业的能力。程娟在《高职高专数字艺术类专业立体化教学资源平台探索》中拟在数字艺术类专业构建基于Asp技术的立体化教学资源平台以达到改进教学方法和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王华青在《高尔夫专业教学资源立体化的实践研究——以江汉大学高尔夫学院为例》中认为,鉴于高尔夫学院高尔夫专业的教学存在着资源不充分的现状,构建高尔夫专业教学资源立体化的模式以突破瓶颈。
很多学者针对具体的课程进行立体化教学资源研究。这些学者在前述的立体化教学资源建设理论指导下进行具体操作性的探索。李德玉在《工程流体力学课程的立体化教学体系建设》中,分析了《工程流体力学》课程的教学体系和实践环节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从立体化教学资源,多元化教学方法,立体化实践教学模式等方面构建了《工程流体力学》课程的立体化教学方案,实践证明,该方案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赵倩在《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立体化教学资源应用研究》中提出了这一课程的立体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建设与研究,以提高课堂效果,让学生学到更多知识。黄维在《混凝土结构和砌体结构课程教学资源库建设研究》中,根据《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课程立体化教学资源库建设,并着重论述了教学资源库建设存在的问题。申小平在《现代制造工程基础立体化教学资源建设》中认为,该课程应适应未来“工业4.0”时代的需要,从教材、网络和实践操作平台三方面建设立体化教学资源,以满足新形势下工程人才的实际操作人才的培养。余守萍在《中国近代史纲要课程立体化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应用》中认为,有必要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之一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建设立体化教学资源,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徐秀娟在《编译原理立体化教学体系建设探索》中分析了编译原理课程的特点,提出了编译原理的立体化教学资源建设方法。张琴在《新媒体环境下转型高校大学物理的立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提出构建基于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物理“学导多元立体化互动”教学新模式。汤盈在《運动生理学课程立体化教学资源的整合和利用》分析了运动生理学的现状,拟通过纸质教材、网络资源、媒体材料等资源的整合和利用的立体化教学资源,以提高教学效果。
四、 立体化教学资源建设研究问题
(一) 关于会计信息化课程的立体化教学资源建设研究内容较少
从目前的研究文献来看,关于会计信息课程的立体化资源探索较少,对会计信息化课程的教学资源研究仍停留在落后陈旧的状态中,缺乏对业务流程的详细介绍,缺少真实单据的引入,尤其是当今税法和会计准则已做大幅修改,但教材仍未做充分修改,更改最新内容以新颖和以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资源出现。
(二) 对立体化教学资源研究重理论轻实践
很多立体化教学资源研究对理论部分比较重视,忽视具体应用,有些成果虽以论文的形式发表了,文中也认为立体化教学能提高教学效果,但又缺乏实践效果的严谨的统计分析,读者也不能通过实践这一结论,有些具体做法也有不少不切实际之处。
(三) 立体化教学资源概念不全面
很多学者认为立体化教学资源仅仅指纸质教材、电子课件、教学大纲、教案、缺乏对知识点录屏、课程网站和互动平台的关注。
(四) 立体化教学资源建设研究缺乏应用效果的统计分析
立体化教学资源建设在有关部门的推动下,教育系统纷纷将一些课程进行立体化教学资源的建设,但在实际应用上,是否真的为学生所愿意使用,还是仅仅是教师强制学生使用的中看不中用的资源,还有待实践检验,这些关于立体化教学资源实践效果检验的文献较少。
(五) 立体化教学资源研究对象主要是具体课程
立体化教学资源研究有以高等教育、专业、课程等各个层次为对象的文献,其中具体某一个课程为多,其原因是,一是文献作者往往是这一课程长期的主讲教师,对这一课程教学方面比较熟悉,对这一课程的立体化教学资源建设的思路和办法也比较多,这样写出来也往往比较有内容,二是采用具体课程为研究对象立体化教学资源研究较多导致了后面的作者容易借鉴其他作者的具体做法。
参考文献:
[1]于超.计算机专业立体化教学资源平台构建[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7(11).
[2]申小平.《现代制造工程基础实习》立体化教学资源建设[J].高教论坛,2017(3).
[3]李德玉.《工程流体力学》课程的立体化教学体系建设[J].教育教学论坛,2017(2).
作者简介:李俊峰,江西省九江市,江西财经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