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述声势律动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2018-11-14刘玮

考试周刊 2018年96期
关键词:声势律动小学音乐应用

摘 要: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小学阶段音乐教育的地位逐渐提高,但是在实践教学活动中,课程改革的思路还没有得到充分落实。教师在教学方法上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导致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不高,教学效果不能很好的实现。在此基础上,有必要在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中应用声势律动的教学方法。本文结合自己的实践教学经验,分析了声势律动教学方法在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中的应用,旨在促进小学音乐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声势律动;小学音乐;应用

音乐作为一种视听方面的艺术,在我们的生活中一直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并且音乐无处不在。有时候,随着音乐的响起,人们会情不自禁地跳起舞来,陶醉在美妙的音乐世界中,感受音乐的乐趣。更重要的是音乐不分国界,无论你来自哪里,只要是美妙的音乐,都可以达到情感的共鸣。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选择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将会有很大的提高。采用声势律动的教学方法,在结合音乐本身的特点,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音乐的氛围。良好的音乐教育对于提高人的艺术素养有重要的帮助。实践证明,声势律动教学法在实际教学中具有较大的优势。它能更直观地显示音乐产生的节奏,帮助学生运用各种感官参与音乐的学习,提高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声势律动教学法要求教师和学生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教学关系上要教师积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形成良好的互动。这种声势律动教学方法对提高音乐教学的有效性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声势律动教学法与音乐教育的关系上展开论述。

一、 声势律动教学法的定义

声势律动是指人体通过跺脚、鼓掌等各种动作和姿势而形成的特定的声音形式。声势律动是人类最直接的情感交流和表达方式,并且声势律动可以提高学生协调发展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根据音乐的节奏带动身体的节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音乐知识。声势律动能够训练自己的音乐节奏感,增强自身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运用声势律动教学法,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和掌握所学的音乐知识,灵活运用熟悉的身体动作,产生规律的节奏,使动作更加协调。改善他们的思维方式,让学生不断提高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音乐教材的内容,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学习机会,并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到教学中,让学生学会使用自己喜爱的肢体语言来表达自己的音乐作品。为了更好地詮释音乐作品和音乐曲调产生共鸣。

二、 运用声势律动教学法的意义

(一) 培养学生的节奏感

声势律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非常普遍,利用学生好动的特点,在学生的日常学习中寻找更多的学生的各种行为都为学生的声势律动学习提供了条件。而身体就是一个很好的工具。鉴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自然活跃,天性好动。运用这一特点,结合音乐的节拍,让他们学会控制节拍。

(二) 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

律动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学生在完成律动学习后,对音乐的节拍产出了感觉,当音乐响起的时候会不由自主的进行声势表演,这种即兴创作可以激发学生的表演欲望。培养他们的自我表现和创造力。学生们很有创造力。在音乐的刺激下,学生将继续感知音乐,进而培养他们的自我表现能力和创造力。通过学习音乐律动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然后在律动的创造中展现自我。通过对律动的学习,学生可以识别歌曲中曲调的变化,并且根据曲调展现出丰富的动作,进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三) 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小学阶段是学生对各种知识学习的启蒙阶段,这一阶段在整个成长时期都非常关键。小学阶段的音乐课程设置对小学生音乐兴趣的培养很重要,将直接关系到儿童在以后音乐方面的发展。以往传统模式的音乐教学很难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甚至会出现对音乐的厌恶情绪,极大地阻碍了音乐方面的发展。新时期引入声势律动的教学法,给学生创造一种全新的学习方法,引起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提高音乐课堂的教学效率。所以声势律动的教学法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积极的课堂学习环境,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三、 声势律动教学法的应用

(一) 利用声势律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声势律动教学方法是根据一定的教学内容,着重强调学生在欣赏音乐的时候,不由自主的用身体动作来表达音乐的节奏。声势律动教学方法的运用,要求教师能够很好地把握音乐作品的特点,教学的过程使每个学生能够快速融入课堂中。并且要求教师巧妙地将声势律动教学方法融入教学,然后呈现相应的音乐作品,使教学气氛更具吸引力。例如,在学习《萤火虫》的过程中,教师应用手拍出两拍和三拍的节奏,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唱歌,感受音乐的旋律。而学生听到教师的节奏后进行自由的肢体律动,并且根据教师的拍手节奏做出相应的肢体律动。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分成不同的小组,体验不同的节奏。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使用打击乐器敲打节拍,学生根据节拍自然地产生身体律动。

(二) 利用声势律动帮助学生体验音乐情感

声势律动教学法利用学生好动性,给课堂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让学生更加爱上音乐。创造情感的方法很多,音乐是最明显的方式之一。如果你想更好地感受音乐的魅力,你应该把你的情绪和音乐的意境结合起来。通过使用声势律动,教师可以使学生产生对音乐的兴趣,激发对音乐的热情,从而更好地提高他们的音乐感受能力。

例如,在学习歌曲《草原赞歌》时,教师可以设计拍手、拍腿、抖动等动作,让学生感受歌曲与身体的共鸣,体验音乐的旋律,激发学生对音乐的情感。教师通过一些简单的声势律动,使学生可以提高对节奏的感知力,并留出空间让学生感知声音。从这个角度来看,可以加强情感体验对提高小学音乐教学质量具有积极作用。所以在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注意音乐节奏的难易度,做到难易恰到好处。

(三) 利用声势律动提高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

在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更注重对学生音乐知识技能的培养,往往忽略了学生对音乐的审美培养。新课改实施以后,教师对音乐课程的教学方式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教师对小学生音乐核心素质培养逐步得到重视,将音乐审美纳入到音乐教学的重要部分。音乐审美不仅包括音乐欣赏,还包括音乐思想与艺术思想的融合。在小学音乐教学实践教学活动中,许多教师发现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因此,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参与音乐中来,感受音乐的乐趣。例如,在《滚核桃》教学中,音乐主要是用来表达在收获时的情绪,教师用乐器演示出各种声音,让学生根据节奏的改变来判断核桃的干湿程度。

(四) 注重肢体和音乐的巧妙结合

声势律动强调音乐和肢体的巧妙结合,要求教师准确把握音乐教学的方式,引导学生体验不同节奏的音乐律动。对于欢快和悲伤音乐,老师应该指导学生做出不同的肢体动作,欢快的要更快一些,而悲伤的要节奏放慢。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将音乐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分析,充分理解音乐的特点,然后巧妙地运用节奏,使学生对音乐主题有一定程度的理解,感受音乐的内在。例如,在《将军令》课堂上,为了让学生充分体验三拍子节奏的特点,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通过拍手来表达节奏强弱。不同的肢体动作和音乐通过律动模式有效地结合,产生不同的动作。音乐旋律的特点也是我们调整节奏的基础。例如,一个向上的旋律可以有节奏地从身体的底部移动到顶部,而音乐的向下的旋律可以使用身体的节奏的运动从身体的顶部移动到底部。

(五) 利用声势律动开展特色音乐教学

声势律动教学法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有助于调动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在此基础上,丰富音乐的教学类型,声势律动的教学方法会促进各种音乐教学类型的共同发展。其中,伴奏的运用可以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提高。音乐节声势律动教学法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培养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同时,这种教学法会加强学生在音乐课堂的参与,提高学生对音乐的认识。运用伴奏丰富音乐类型,发展音乐教学,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使音乐从传统的教学方法走向先进的教学方法,不断丰富音乐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学中乐,乐中学,进一步感受音乐的乐趣。

总之,在音乐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用简单的声势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音乐的内涵有更深的理解培养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加强学生对于美的认知。同时教师要遵循律动的基本原则,科学合理地融入小学音乐教学中,促进小学生的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1]孙慧.声势律动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运用[J].黄河之声,2016(11):61.

[2]李璐.浅析声势律动运用于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7(36):211.

[3]叶恬恬.浅谈声势律动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都市家教月刊,2017(3):250.

[4]蘇丽莉.浅谈声势律动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运用[J].北方音乐,2017,37(12):143.

[5]黄旭红.浅谈声势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J].神州旬刊,2017(13):174.

[6]谭乐宁.声势训练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5(13):153.

[7]陈亚玖.声势教学在音乐课堂中的应用[J].小学教学参考,2016(27):52.

[8]金春晓,陈敬中.运用肢体语言,优化音乐课堂[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5(32):238-239.

作者简介:

刘玮,陕西省西安市,陕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包头市九原区沙河第二小学。

猜你喜欢

声势律动小学音乐应用
声势律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探微
声势律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初中音乐教学中声势律动的运用探讨
声势律动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探析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
会计与统计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