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改下高中物理演示实验的运用探索

2018-11-14潘春

考试周刊 2018年96期
关键词:演示实验高中物理意义

摘 要:演示实验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开展,对于突破重点难点、弥补传统实验不足具有积极的意义。然而,当前高中物理演示实验的开展效果不容乐观,基于此,高中物理教师应当科学整合信息技术手段,整合远程教育资源,通过多元化的方式开展演示实验,培养学生实践探究能力,构建高效的物理教学课堂。

关键词:高中物理;演示实验;意义;对策

物理是一门建立在实验基础之上的学科,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中物理的教学中,实验教学的开展,是落实新课改“过程与方法”教育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实践能力、探索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有效途径。因此,作为高中物理教师,应当基于新课改的思想,基于核心素养教育理念,通过物理实验构建高效的物理教学课堂。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由于教学压力大、课时紧张,使得教师难以充分地开展物理实验。演示实验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开展,可以有效地弥补传统实验教学的不足,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把握物理规律、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物理科学素养。本文以高中物理演示实验为例,探索在新课改下演示实验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开展的有效对策。

一、 高中物理教学中演示实验开展的意义

(一) 有利于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高中物理的教学普遍存在“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现状。我们知道,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高中物理学中的很多概念、规律、原理等相对深奥难懂,学生学习起来相对困难。而传统的知识灌输式教育模式,容易让学生陷入机械记忆的学习桎梏,最终影响了学生物理学习效率的提升。演示实验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可以有效地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首先,演示实验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能够将抽象的知识点直观化、具体化,让学生更加轻松地理解物理概念、规律和原理等,突破教学重点难点;其次,演示实验的开展,能够有效地改变过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现状,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变被动思维为主动思维,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知识的探索、总结和归纳中。同时,演示实验能够实现学生“做中学,学中做”的学习目标,通过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构建高效的物理教学课堂。

(二) 有利于弥补传统实验不足

传统的高中物理实验,以实践操作实验为主。这种建立在学生实践操作基础之上的物理实验固然具有很多优势,但真正开展起来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且高中阶段学生的学习任务紧、学习压力大,教师难以抽出足够的时间给学生开展实验。在此背景下,演示实验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开展,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通过趣味小实验、多媒体演示实验等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开展物理实验,有效地弥补传统实验教学的不足,促使高中物理实验的多元化发展,构建高效的物理教学课堂。

二、 高中物理演示实验开展的现状

演示实验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开展,对于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激发学生物理探索和学习兴趣,弥补传统实验教学不足等具有积极的意义。然而,就当前的高中物理实验教学而言,演示实验的开展不容乐观:首先,教师对演示实验的重视程度不足,这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很多物理教师为了有效地节约教学时间,将绝大部分的时间用于基础知识的讲解、习题的讲解等,忽略了演示实验的重要性,最终使得高中物理的教学难以摆脱传统应试教育的桎梏;其次,实验器材不足,演示实验开展效果欠佳。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当前高中物理教学中演示实验开展存在的一个显著问题是实验器材不足,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导致教师在实验教学开展中有“心有余而力不足”之感,最终影响了演示实验的有效开展。

三、 高中物理教学中演示实验开展的有效对策

立足新课改“过程与方法”教育目标,高中物理教师在教学中,应当积极通过实验教学的开展,培养学生的探索和科学研究精神,发展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构建高效的物理教学课堂。

(一) 多媒体演示实验,突破传统实验教学局限性

针对当前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实验器材不足,实验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的现状,笔者认为:在信息化的大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师应当科学整合信息技术手段,通过多媒体演示实验的便利性、高效性特点,积极开展物理演示实验,提高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效果。首先,高中物理教师应当立足课本教学内容,与物理概念、现象、规律、原理等为依托,通过多媒体演示实验导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探索的热情和欲望,取得好的演示实验效果;其次,高中物理教师应当科学整合远程教育资源,结合远程教育资源中比较高效、优质的演示实验视频,将其整合在物理演示实验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精神,构建高效的物理实验课堂。

(二) 开展趣味小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相比较传统知识灌输式的教育模式而言,趣味小实验的开展,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探索物理知识的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探索物理知识、物理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主动思维、创新思维,全面提升学生的物理学习效果。例如,笔者在给学生讲解“热学”的相关知识点时,通过一些趣味小实验的开展,如“玻璃防雾剂”“会走路的杯子”等,取得了好的教學效果。同时,这些与生活有关的趣味小实验,还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三) 开展探索性实验,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精神

在大多数情况下,高中物理教师所开展的物理实验均为求证性实验。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这种求证性的物理实验已经难以满足实验教学的相关要求,因此,教师在物理实验的过程中,应当通过求证性实验到探索性实验的转变,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例如,在电磁感应现象的教学中,教师通过演示实验导入,引导学生一步一步探索实验的原理,在归纳总结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促使求证性实验向探索性实验的转变,取得了好的实验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演示实验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开展,有利于突破教学重点难点,弥补传统实验教学不足。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师应当积极开展演示实验,培养学生实践探究能力,构建高效的物理教学课堂。

参考文献:

[1]尹绍伟.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如何体现新课标理念[J].科技信息,2009(4).

作者简介:

潘春,贵州省遵义市,贵州省务川中学。

猜你喜欢

演示实验高中物理意义
一件有意义的事
有意义的一天
学好高中物理必须做好的四件事
生之意义
高中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物理实验
探究“蓝瓶子”实验最佳的课堂演示反应条件
如何提高初中物理演示实验的有效性
新形势下高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构建
诗里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