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深度学习的实验改进及教学的探究

2018-11-14蔡春梅

考试周刊 2018年96期

摘 要:硝酸是氮元素化合物的典型代表,是元素化合物知识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在生产中有着广泛应用。在它的教学内容中,强氧化性是重点也是难点,不同浓度的硝酸氧化性强弱不同,产物也有差异。认真展开实验教学,获得第一手感性材料,有利于深刻理解硝酸强氧化性,也有利于进一步巩固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反应原理。

关键词:《硝酸氧化性》;人格品质;反应原理

一、 实验教学目标的制定

(一) 学情分析

提到硝酸,学生第一反应是它的酸性,强氧化性是陌生的。硝酸和铜、碳的反应不符合学生原有的知识逻辑,为学生掌握这部分知识增加了困难。这就造成很多学生当时听懂,过后记忆混乱,方程式书写有困难,不能运用知识解决综合性问题。

(二) 教学策略

创建贴近生活实际的情境,以问题驱动为线索,引导学生进行基于深度学习的实验探究,自主构建知识,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掌握元素知识学习的一般方法。

(三)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深刻理解硝酸的强氧化性。

【过程和方法】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完成知识的建构。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尊重自然,倡导绿色化学。培养实事求是的人格品质。

二、 实验内容和方法设计

苏教版教材中关于硝酸的强氧化性是通过铜和浓(稀)硝酸的反应完成的,两个实验在一套装置内先后完成,节约药品,节省时间。本意是通过实验1生成的NO2排尽装置内的空气,为实验2创造无氧的环境,加入的5mL水既可以稀释浓硝酸,又可以吸收NO2,实际上红棕色却很难消失,不足以证明铜和稀硝酸反应生成了NO。并且实验一次性加入銅片,不利于控制反应的进程。装置复杂,不便做学生实验。

我的实验方案:

1. 对原装置的改进。气体发生装置:将试管改成带橡胶塞的玻璃瓶,减少药品的用量,实现实验的微型化;将铜丝绕成螺旋状,另一端插在胶塞上后,盖好瓶塞,铜丝可上下抽动,控制反应进程。使用前先用针筒作抽气处理2到3次,基本能将瓶内空气抽空,再用针筒吸取1~2mL浓(稀)硝酸注入瓶内。抽动铜丝,使之与溶液接触,反应一段时间,瓶内有明显的现象时,抽出铜丝,反应停止。

气体性质实验:将充有NO2气体的针筒插入蒸馏水中,观察现象;用针筒抽空气,注入铜和稀硝酸反应后的玻璃瓶内。

尾气和废液的处理:用针筒吸取NaOH溶液,注入反应后的玻璃瓶内,边加边振荡。

2. 补充实验。补充了硝酸和I-以及Fe2+的反应,更加全面地认识硝酸的强氧化性。

三、 实验教学过程

(一) 引入课题

播放“硝酸泄露现场及处理”的视频

教师提问:新闻中有哪些与我们的认知是不符合?甚至矛盾的呢?

学生注意到“载有35吨浓硝酸的铝罐车”,引发疑问:活泼金属与酸不应该反应产生氢气吗?

教师提示:前面学到有一种酸也能放在铝罐车中运输,学生恍然大悟:浓硫酸,钝化。

教师追问:说明浓硝酸还具有什么特性?学生猜测:强氧化性。

继续追问:它能跟哪些物质反应?学生通过与浓硫酸类比,推测铜、碳。

(二) 实验探究

活动与探究

(交流与讨论)PPT投影:

①浓稀硝酸哪个氧化性更强?为什么?②根据铜和浓稀硝酸反应生成气体颜色和性质,分别判断它们是什么气体?③为什么铜和浓稀硝酸反应生成溶液颜色不同,前者是绿色,后者是蓝色?

(学生汇总)

①从反应剧烈程度知道,浓硝酸氧化性更强;②与浓硝酸反应生成红棕色气体,且易溶于水,是NO2;与稀硝酸反应生成无色,遇空气变成红棕色的气体,是NO;③成分都是Cu(NO3)2,前者溶有大量NO2,变成绿色。

问题③的解决有困难,所以教师补充了“继续加水,变蓝色”的实验加以说明。

在明确反应产物的基础上,让学生正确书写方程式。

(宏微结合,加深认知)

请学生用双线桥分析电子得失情况,并结合N的原子结构分析为什么HNO3具有强氧化性。

学生发现:HNO3中的N是+5价,处于最高价态,所以具有强氧化性;不同浓度硝酸氧化性强弱不同,对应产物也有所不同,一般浓硝酸对应NO2,稀硝酸对应NO。

有学生提出疑问:如果反应过程中,浓硝酸变成稀硝酸呢?

马上就有学生反应过来:那就既有NO2又有NO。

(比较延伸,探求规律)

教师追问:浓硫酸的强氧化性是什么元素体现出来的?

稀盐酸,稀硫酸有无氧化性呢?

第一个问题,学生能够想到:浓硫酸中+6价的S具有强氧化性,能将Pt之前的金属氧化,产物是SO2;

第2个问题往往会否定,教师可以引导:所谓氧化性,就是在反应中元素化合价降低。学生意识到,其实稀盐酸和稀硫酸也是有氧化性的,表现为H+转化为H2,为弱氧化性,只能氧化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H前面的金属(活泼金属)。

(知识拓展)

讲述“玻尔巧藏金质奖章”的故事,并介绍“王水”是浓硝酸和浓盐酸按体积比1∶3形成的混合物,可以溶解Pt和Au。

注意规律的一般性,也要注意特殊性。

常温下,Fe和Al在浓硝酸,浓硫酸中钝化。

(三) 学以致用

工业上生产Cu(NO3)2,哪种方案最好?

再次提醒同学注意环保,化学不仅要创造经济价值,更要考虑长治久安。

(四) 反思收获

如果让你用几个词语给硝酸做评价,你会说些什么?

四、 教学反思

本节课采用实验探究的方法教学,尽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尊重事实的基础上根据现象推测产物,归纳总结出反应方程式。有理有据。并结合已学过的硫酸盐酸的性质做比对,用氧化还原反应的原理透过现象分析本质。由点到线再到面,使得硝酸的氧化性不再只是书本上呆板的几行字,而变得丰满起来。学生课后反映说,这样的学习方式更轻松,方程式也不再需要刻意去背,自然而然从脑海中浮现出来。显然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

实验改进后的意义

1. 真正实现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铜分别与浓稀硝酸的反应,让学生真实清晰地观察到NO和NO2的颜色;2. 尽量采用封闭措施,避免了硝酸,氮氧化物的逸出,并采用氢氧化钠溶液尾气处理,消除环境污染,向学生渗透绿色化学的意识;3. 采用小玻璃瓶,耐强酸腐蚀,透明度高,便于观察现象,也节约药品;4. 实验简单易操作,耗时短,现象明显,可考虑学生分组实验的推广。

作者简介:

蔡春梅,江苏省常州市,常州市三河口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