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挖掘乡土材料开展大班创意美工活动的探究

2018-11-14陈腾秀

考试周刊 2018年97期
关键词:大班幼儿

摘 要:乡土资源创意美工活动主要是指结合实际需求,科学、灵活运用自然资源,开展拼贴、装饰等丰富多样且有助于促进幼儿创新思维、能力,以及小肌肉群发展的美工活动。对此,为了全面适应创新美工活动的开展需求,以及幼儿的身心发展需要,其教师应重视、加强丰富多样乡土资源的深入挖掘与科学利用。

关键词:乡土材料;创意美工;大班幼儿

在创意美工活动中运用乡土材料,不仅具有显著的便捷性、生活性,以及操作性特点,给幼儿学习、身心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因此,在实际授课中,为了进一步丰富创意美工活动内容,吸引更多幼儿积极主动参与其中,全面激活幼儿创新思维,科学锻炼其实践动手能力,教师应科学挖掘、灵活运用乡土材料,创设丰富有趣的活动情境,以此来促进活动质量、效率的大幅度提升,促进幼儿的身心全面发展。

一、 引导幼儿自主收集乡土材料

乡土材料是丰富多样的,为了能够让幼儿有进一步的了解,教师可以从季节性、非季节性两个层面来对其材料进行分类。如,夜华、芦苇,以及稻草和树叶可以划分为季节性乡土材料,而松果、麻绳和贝壳等可以划分为非季节性乡土材料,此外,还要积极引导幼儿自主搜集。

首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搜集。结合活动实际需求,将幼儿合理划分成几个小组,让其共同完成各项搜集任务。在此过程中,不仅可以培养幼儿的合作、分工协作能力,也能够进一步拉近幼儿间的距离,帮助其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为其今后的学习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其次,可以鼓励亲子共同搜集。在实际搜集中,教师可以积极引导家长和孩子一起进行乡土材料的搜集,在此过程中,家长可以一边帮幼儿搜集材料,一边针对其材料做出简单介绍,以此来使得幼儿的知识见闻得到进一步拓展,也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帮助其积累较为丰富的经验。

二、 把握时机,给予幼儿适当点化

对于针对新的资源美工创意上,应确保幼儿对材料有一定的操作可能与空间,从而使得每个层次的幼儿都能够通过努力来完成创作。同时,在具体实践中,除了一些必要的原则性方法指导外,教师应尽可能减少给幼儿活动过程的干预,对于幼儿在创意美工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原创精神,以及动力和行为要给予充分尊重。

在农村,有许多可以使用的资源种类和物品,大自然可以赋予我们许多良好的教育资源。在秋天的时候,可以带着幼儿收集果皮、种子、狗尾草、稻草、树叶等材料。在冬天可以收集枯枝以及麦秆等乡土材料。利用干花、干草、沙子、石头以及泥土,也可以鼓励和引导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这些都是促进幼儿发展的良好工具。

此外,也可以引导幼儿利用树枝进行改造,用稻草将其全部帮上,然后在其中一端绑上很多稻草,这样就做成了保健用的小敲锤,或者是将小树枝加工成相同长度的小条,然后用稻草进行连接,最后围成圆柱,可以当作笔筒用。通过参与这种丰富多样的实践操作,不仅能够使得幼儿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突显,也能够将其创新潜能、实践动手能力充分发挥出来,进而取得更理想的活动、培养成果,也能够为其今后的美术学习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促进其美术综合素养的进一步提升。在幼儿完成自己的创意美工作品之后,教师可以将这些作品陈列在橱柜单重,或者是挂在较为显眼的墙面上,也可以定期组织幼儿开展基于乡土材料背景的创意美工作品展。也可以组织各个班级的幼儿相互参观,让其在欣赏其他小伙伴作品中真正获得美的享受,同时,幼儿也可以结合自身知识、经验,自由地发表见解评价,以此来促进自身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

三、 允许幼儿对乡土材料自由创造

对于区角游戏的素材选择上,教师应着重为幼儿强调材料的通用性,基于活动实际需求,对材料形式做出灵活变化,组织更丰富多样的创意美工活动,以此来全面适应各阶段幼儿的学习、发展需求。同时,也要注重材料的可塑性,简单来讲就是要注重材料操作空间范围的有效拓展,使其能够充分满足多元化游戏组织形式的实际需求。通过两者的有机融合,能够使得幼儿教学多元需求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

在使用乡土材料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幼儿的不同个性特点。每个孩子的喜好、性别等都存在一定的差异,不同的材料可以发挥不同的效果,例如野花,男孩可以制作成装饰,女孩可以制作成发夹和项链等。对于稻草,男孩可以把稻草制作成粘贴画,比较有爱心的孩子可以制作成鸟窝。教师可以指导幼儿为一些竹制品的成品恰当地填上五官,进而变成有趣可爱的小动物。不同的创意美工承载的内容也是各不相同的,通过对其过程、难度做出科学控制,能够使得幼儿的个性特点得到充分发挥。

四、 把亲子合作当作契机开展活动

家庭属于幼儿教育中的重要内容,教师需要遵循合作、平等以及尊重的原则,争取家长的主动参与、支持和理解,进而帮助和支持家长提升教育能力。对于教师来说,需要关注家庭、幼儿园以及社区三位一体的互动模式,为幼儿创建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尽可能发挥家庭的指导和辅导作用。家长属于幼儿的第一位教师,可以引导家长收集相关的创作材料,引导家长全程加入,依据四季的变化,引导孩子参与家庭野外聚餐活动,利用乡村探亲的形式,收集民俗用品以及自然材料,利用“竹篮化妆会、果蔬大变身以及亲子手工制作比赛”等模式,引导家长进入活动室和幼儿园,和孩子们一起进行创作。在丰富的活动中,可以发现许多家庭创作了脑洞打开以及具有巧妙创意的作品,盆勺碗筷、扫帚水桶、毛线纽扣、铁线螺丝等都被搬进了活动室,成为各种作品的组成元素,我们仿佛看到家长们也都回到了童年时代,孩子们可以在这样的活动中利用乡土材料进行创作,可以获得特别的快乐。

四、 结语

综上所述,引导大班幼儿科学、灵活运用乡土材料来开展各项创意美工活动,不仅能够进一步优化活动环节与成果,也有助于全面调动幼儿参与积极性,将其创新潜能、操作能力全面挖掘、发挥出来。同时,也要为幼儿提供一定的自由空间,让其按照自己的意愿来运用乡土材料、自由创造,以此来将其个性魅力充分发挥出来,从而使得创意美工活动给幼儿身心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能够得到充分发挥。

参考文献:

[1]陈美萍.有效引导,为孩子开启“创造之门”——1+X创意美工活动之有效引导[J].新课程(上),2016(12):163.

[2]王敏.小贝壳“秀”出大风采——记我园“贝壳秀”创意美工区域活动[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4(17):74.

作者简介:陈腾秀,福建省龙岩市,福建省龍岩市长汀县南山中心幼儿园。

猜你喜欢

大班幼儿
幼儿倾听能力培养的实验研究
襄阳市郊区农村大班幼儿合作能力发展现状研究
增强大班幼儿美术欣赏课有效性的几种策略
区域游戏分享交流模式的建立及对大班幼儿学习能力的提升探究
在角色游戏中培养大班幼儿的自信心
白板,让数学不再枯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