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师地理教育与中学地理教学的协同发展研究

2018-11-14穆艳华巴明廷丁晋利

考试周刊 2018年97期
关键词:协同发展

穆艳华 巴明廷 丁晋利

摘 要:作为中学地理教师职业能力和素养的教育机构,高等师范院校地理科学专业的教育(以下简称高师地理教育)应该与中学地理教学协同发展。目前河南省大部分地区两者的协同发展现状不理想,通过以下途径可提高其协同效果:创新“双导师制”,实现教师协同;成立“科研团队”,实现科研协同;改革“课程结构”,实现课程协同;创建“实训基地”,实现实践协同。

关键词:高师地理教育;中学地理教学;协同发展

一、 河南省高师地理教育与中学地理教学协同发展现状

高师地理教育承担着培养合格中学地理教师的责任,其应该与中学地理教学相伴相生、协同发展。高师地理教育是师范教育的组成部分,具有“学术性”和“师范性”的双重性质,相应解决“教什么”与“怎么教”两大问题,因此,高师地理教育对未来中学地理教师的培养上要理论性与实践性兼顾。而这些理论与实践均来自中学地理教学的课程实施现状,两个独立的性质完全不同的教育机构如何实现无缝联结、协同发展呢?

2011年,教育部在《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課程改革的意见》(教师<2011>6号)中规定“聘任中小学和幼儿园名师为兼职教师,占教育类课程教学教师人数不少于20%。形成高校与中小学教师共同指导师范生的机制,实行双导师制。”鉴于此,2012年河南省出台了《河南省教育厅关于河南省高等学校教育类课程试行“双导师制”的意见》(教师<2012>868号)等系列文件,在全省推进“双导师制”。“双导师制”每个阶段周期长、以普通高师与中学地理教师间的深入交流学习为手段,是高师地理教育与中学地理教学协同发展的有效途径,但因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双导师制”流于形式,实施效果不佳。

除此以外,有些高师院校的地理学科的优秀教师通过短暂的到中学考察、参与中学地理的教研活动、在某些地理教学技能大赛中当评委等个人行为可了解到中学地理的课程改革及现状。但这些形式局限于在地理学科和地理师范生培养方面有卓越成就的一小部分教师,大部分高校教师没有机会去了解中学地理教学的现状,这样在工作中对地理师范生的培养就比较盲目,使其滞后于中学地理教学的发展,对高师地理科学专业的课程及专业建设的贡献也有限。

总之,河南省的高师地理教育与中学地理教学的协同缺乏有效的实施平台及系统化的管理,使两者的协同深度不够、不全面,效果不明显。几乎还是两个各行其道、独立运行的教育系统,导致地理师范生在教师岗位上适应性、创新性、研究性等方面显得力不从心,没有展现出新时代地理教师的优势,缺乏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

二、 高师地理教育与中学地理教学协同发展的途径

高师地理教育与中学地理教学的协同发展,首先要寻找合适的合作单位,建立常年合作关系。高师地理教育专业要根据本专业的特色及大多数地理师范生的就业情况来确定中学的合作单位。例如专业特色明显且社会反响好的院校就可与省示范性中学对接,反之就与市师范或者一般的中学建立合作关系;还要根据师范生的就业形势来选择初中还是高中作为其合作单位。

建立好合作关系并签订相应的正式合同后,双方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深入的合作,逐步实现协同发展:

(一) 创新“双导师制”,实现教师协同

教育的关键是教师,培养教师的关键是高校的教师。“双导师制”的初衷是使师范生有两个导师(高师导师和中学导师)来共同促进师范生的成长和发展,使其能够胜任中学教师这个岗位,其手段是让一线中学教师参与到师范生的培养工作中来。高师地理教育在实施“双导师制”时,还可以为高师教师提供机会,使其走进中学地理教学一线,更深刻地了解其研究对象、及时更新教育观念和课程内容,为其以后的地理师范生培养工作和科研工作提供课程资源与现实素材。这样更有利于高师地理教育的发展,有效提高地理师范生的培养质量,实现高效教师与中学地理教师的协同发展,并能有力促进我国地理教师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 成立“科研团队”,实现科研协同

高校教师除了课堂教学任务外,还担任有大量的科研工作。而高师地理教育的科学研究来自中学地理教学的实践,脱离中学地理教学实践,其科学研究就是空中楼阁,失去现实意义。中学教师也要求有一定的科研能力,但其繁重的地理教学任务及理论研究实践的缺乏,使科研工作成了中学教师的一大难题。成立由高校地理教育教师和中学地理教师组成的“科研团队”共同完成地理教育相关研究课题,这样二者取长补短,理论有效及时地联系了实际,实现了科研协同,并能有力促进地理教师教育理论的发展。

(三) 调整“课程结构”,实现课程协同

中学地理课程改革强调综合实践课程的开展,并在课程理念、课程实施方式、课程资源的开发等方面对地理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高师地理教育应根据中学地理课程改革的新变化对现行的“课程结构”做出相应调整。例如增设综合实践类课程、授课方式手段的变化、对相关课程资源的开发,丰富课堂趣味性、培养地理师范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以适应社会及时代发展,实现课程协同,促进高师地理科学专业的课程改革有效进行。

(四) 创建“实训基地”,实现实践协同

实践性是高师地理教育的特性之一,但高师地理教育偏重理论知识的传授;中学在职地理教师需要不断学习理论知识以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但中学地理教学工作中偏重于地理教学的实践。如果合作单位双方互为“实训基地”,就可解决这一矛盾,实现实践协同。中学是高师院校师生的实习基地,高师院校是中学教师的在职培训基地,两者各自发挥其优势,携手并进共同发展。

总之,高师地理教育一定要与中学地理教学协同发展,才有其存在的价值。两者不能割裂开独立发展,这样就会走上畸形发展的道路,不利于我国地理教育事业的发展。两者的协同途径需要政府教育部门的大力支持与督导,才能有效实现,共同促进我国地理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S].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1.

[2]张勇,向云波,等.新课改背景下高师院校地理科学专业教育实践与改革[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5(4):111-115.

作者简介:穆艳华,巴明廷,丁晋利,河南省郑州市,郑州师范学院地理与旅游管理系。

猜你喜欢

协同发展
农业与旅游业协同发展路径探析
河北省对接京津促进高等教育发展的措施研究
协同发展视角下的黑龙江省民办普通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训教学
农业投资的要点及其保障措施
浅谈区域发展协同机制的构建
企业人力资源薪酬管理的探讨
探讨体育产业与全民健身协同发展
山东省旅游产业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协同发展探析
智能电网技术和分布式发电技术的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