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计算机网络研讨式教学中开展实验改革

2018-11-14彭耶萍

考试周刊 2018年96期
关键词:学习兴趣

摘 要:本文通过创新型实验项目的开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结合问题的实际需求,设计出满足要求的解决方案,配合研讨式教学的进行,提高学生在实际开发过程中对计算机网络的实际应用能力。

关键词:研讨式;网络创新性实验;学习兴趣

研讨式为教师和学生之间提供了直接面对疑问、共同讨论、共同解答的桥梁,与传统的课堂教师讲授内容相比,研讨式教学灵活而深刻。基于计算机网络协议的实验项目可以将计算机网络实验项目从传统的单一实验任务模式变为创新型实验模式,学生在理论学习中随着外部环境的要求变化,设计方案、命令方式、实验步骤也需要进行变化,这样通过整个实验项目的训练,学生能够对计算机网络的应用开发过程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作者在计算机网络教学过程中,将研讨式与实验相结合,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 确定创新型实验教学的目标

1. 巩固学生对计算机网络原理的认识、掌握如何实现网络的配置、协议的应用、网络命令和工具进行数据分析。

2. 培養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实际应用扩展的能力。了解在ARP、HTTP、FTP、OSPF、TCP/IP等网络协议下的应用。

3. 培养学生创新性学习和设计的能力。让参与项目的学生了解更多的新型计算机网络技术。掌握其实现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对其进行应用。

4. 调动学生创新性学习研究的积极性,基于计算机网络协议的实验项目可以将计算机网络实验项目从传统的单一实验任务模式变为创新型实验模式,学生在理论学习中随着外部环境的要求变化,设计方案、命令方式、实验步骤也需要进行变化,这样通过整个实验项目的训练,学生能够对计算机网络的应用开发过程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5. 引入企业的实际开发项目,要求学生按照软件开发流程完成该实验项目,并生成标准的实验文档和分析报告,培养学生项目开发的能力。

二、 确定创新型实验项目研究将培养学生的技能

1. 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原理。通过在DOS、FTP、TCP/IP、OSPF、ARP等协议上完成计算机网络核心实验项目,要求学生理解计算机网络中TCP/IP、ARP、路由选择协议的原理及应用。

2. 培养学生理解分析实际应用项目的能力。将企业网络开发实际项目中的网络应用和分析的应用案例,作为本项目中计算机网络创新性实验项目,培养学生在实际开发过程中对计算机网络的实际应用能力。

3. 通过创新型实验项目的开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结合问题的实际需求,设计出满足要求的解决方案。

三、 创新型实验实施方法

1. 讲解本次实验的典型案例和知识点、结合项目需求进行实验。老师通过典型的案例和项目,对本次实验所设计的知识点进行项目讲解。再结合项目需求,提示学生设计的思路和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及时的辅导和监督。

2. 实验项目按计算机网络协议平台开展。在ARP、HTTP、TCP/IP、FTP等协议平台上,设计型实验项目有:路由跟踪、网络命令、IP数据包抓取及分析、网络配置及映射。

四、 创新型实验进程及安排

实验室采取固定时间开放的形式,学生在指定的时间内在实验室进行实验,时间及进程安排如下:

1. 配置实验室环境,完成实验中所需的网络硬件、网络协议及网络应用工具,完成设计型实验和创新型实验的选择。并对学生进行分组。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指导老师进行现场指导。学生完成相关文档,并对每个学生进行点评。

3. 学生以小组形式答辩,专业老师进行点评。

4. 学生进行实验答辩,项目结束。

五、 创新型实验项目在研讨式教学中的作用

1. 使研讨式教学模式更加合理,结合研讨式教学模式的培养目标,构建符合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研讨式教学模式体系。

2. 使研讨式教学内容得到优化,研讨活动的开展更符合学生的兴趣和教学需要,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及综合素质。

3. 使基于研讨式教学模式的考核系统更加完备,在研讨式教学模式实施的同时,构建更适合评定学生学习结果的考核系统。

4. 使教师队伍更加专业化,建立以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研讨式教学模式,培养教师更加科学的教学意识和实践教学能力。

本项目的实施有利于学生加深对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网络核心功能进行扩展和创新的能力,增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参考文献:

[1]王如鹏.以生为本:实践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7).

[2]张翠英,温卫中.地方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2).

[3]陈锋,吴明晖,颜晖.影响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探讨[J].中国大学教学,2011(5).

[4]钱国英,马建荣,林怡.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定位与教学组织设计——浙江万里学院的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10(1).

[5]高林.应用性本科教育的课程改革——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论坛”上的报告[J].广东白云学院学报,2010(1).

[6]吴明晖,颜晖,陈观林,王泽兵,钟晴江.多维一体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S1).

[7]吴本来,李国亭.研讨式教学的应用实践[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12(1).

作者简介:

彭耶萍,湖南省张家界市,吉首大学软件学院。

猜你喜欢

学习兴趣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