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个“插班生”的转变

2018-11-14丁婷婷

考试周刊 2018年98期
关键词:插班生转变家庭

摘 要:每个孩子都是家庭的希望,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关注每一个学生,不管是什么样的学生,一个都不放弃,让他们沐浴在爱的温暖中健康成长,不断进步。

关键词:插班生;转变;家庭

案例描述:2017年9月我担任四年级(8)班班主任兼英语教师。班上转来一位叫袁小航的插班生,初见他,戴着一副黑框眼镜,憨厚的小模样,挺招人喜爱。可是拿到他成长脚印的那一刻,我的眉头不自觉地皱起。三年级的等第几乎都是良和中,要知道这在小学中低年级显然是班级后进生。果不其然,开学第一周,他就不能按时完成各科作业,作业质量差。特别是家庭作业,英语基本上不写,语文题卡上乱写一通,数学瞎填数……于是,我向袁小航的家长电话了解情况,可是家长却试图遮遮掩掩,不愿意正面面对这一情况,认为孩子还是很不错的,只是刚到新环境还没有适应。

凭着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我知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个孩子的问题很大,必须要对症下药,才能解决好。

首先,从家庭环境去了解袁小航的情况,我对他进行了家访。他的父亲长期在省城工作,一个月才能回家一趟,他的母亲是个服装销售员,经常工作到八九点才回家。袁小航由爷爷接送上下学,生活上几乎都是爷爷奶奶在照料。爷爷奶奶不识字,无法督查他的家庭作业,而他又不自觉。我将他这段时间的学习情况详细地说与他妈妈听,并告知长此以往,转学调到我们学校希望能有进步、有转变的愿望是很难实现的。他妈妈流着眼泪对我说:“老师,这几年我们骂了他不听,打了他不改,成绩这么差,我们就想换个环境看他能不能有所改变。”我对她说,打骂不能解决问题,应该和孩子好好沟通,让他明白父母的爱,懂得学习的重要。

其次,经常与袁小航谈心,了解他的内心想法。一节英语课后,我把他叫到办公室里,他低着头,像根小木头一言不发,好像习惯了老师的批评与责罚。我并没有批评他,而是和颜悦色地对他说:“袁小航,你知道老师为什么找你来吗?”他有些意外,看了我一眼,低声说:“家庭作业没完成,上课没认真听讲。”我拉着他的手笑了:“你很聪明,一下子就猜到了老师的心思!”他怯生生地说:“老师,我会补好的。”我能感觉到他对我不再那么害怕。又利用午休时间和他谈了几次,他逐渐对我产生了信任,他告诉我,他也知道不做作业是不对的,以前老师总说他差,自己做了也不会得到老师的表扬,就这样不想做作业,课堂上也不想听讲,成绩也差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就对症下药,先培养他学习的兴趣。中年段的英语课堂本来就有很多小游戏、歌曲和故事,只要给他机会参与,不给他机会思维神游,他肯定能找到乐趣。课上一有机会就让他表现,比如,开火车读单词时让他做火車头示范,他就会听得很认真,读的时候很有使命感,并及时表扬他鼓励他。经过一段时间他变了,课堂作业能及时完成了,而且正确率也有很大提高,家庭作业也很少不做了,英语成绩有了很大进步,我在班会课上大大表扬了他一番,同学们也对他刮目相看,渐渐接纳了他这个“插班生”。现在他做事非常积极,主动为班级打扫卫生,整理图书角,同学们也愿意跟他交朋友,和他一起玩耍了。

光有兴趣显然是不够的,没有好的学习习惯作支撑,这一时的兴趣可能只是昙花一现、空中楼阁。为了培养袁小航良好的学习习惯,我在班上建立合作学习小组,让英语科代表小娄和他一组。我指导他制定阶段学习目标:上课专心听讲,认真完成每次作业,放学回家安排时间听读20分钟的英语和20分钟的语文课文,每天自评自己的表现,一周由小组同学互相评价。课堂作业完成情况由小娄同学监督检查,一出现偷懒拖拉的情况立即督促其尽快完成。家庭作业完成之后,不管妈妈回来多晚,请妈妈检查签字。学习永远不是学校教育单方面的事情,必须要在家校之间形成合力,才能使学校教育发挥最大的能效。杜克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习惯的形成是源于动作的不断重复。因此,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需要一天天不断地积累。诚然,这是很不容易的。但是,袁小航的变化喜人,有时还会主动地向我问问题、问作业,课堂上发言也积极多了,学习的劲头和信心都有很大转变。在四上期末区调研考试中,袁小航英语考了92分,这是有史以来他考出的最好成绩,虽然与其他同学相比还有差距,但全班同学都给了他真挚的眼神和热烈的掌声,祝贺他的进步,也从那一刻起,真正接纳了这个“插班生”。他的妈妈特意赶到学校表示感谢,并承诺会继续配合学校的教育。

教育反思:

一、 建立心的桥梁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因此,班主任工作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关注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的差异性。我们教育学生,首先要与学生之间建立一座心灵相通的爱心桥梁。这样,学生才会“亲其师”,而后“信其道”“受其术”。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技巧的顶峰——即师生之间心灵交往的和谐境界。”教师只有打开学生心灵窗口,取得学生的信任与尊敬,才会取得建立良好师生关系。那么教育的过程便不仅仅是一种技巧的施展,而是充满了人情味的心灵交融。心理学家认为“爱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对于袁小航这样的后进生,作为“插班生”来到新学校,有改变自己的愿望。可是由于惰性和缺少家庭管教,一段时间之后又打回原形,跟在原先的学校表现一样。在这时候,我亲近他,以关爱之心来触动他的心弦,帮他分析问题,现在改变自己完全来得及,只要自己肯努力,按老师的要求去做。“动之以情,晓之于理”,从而促使他主动地认识并改正过去错误的学习行为和不积极的学习态度。

二、 多管齐下,形成合力

每一个后进生的实际情况是不同的,必然要求班主任深入了解弄清学生的行为习惯,及其后进的原因,从而制定行之有效的对策。袁小航的情况比较特殊,主要是自制力差,对学习没有信心,对老师的批评教育产生厌恶心理,又缺少家长对学习的监督管理。因此,我就以爱心为媒,建立师生心灵相通的桥梁。与他谈心,与他交朋友,使其认识错误,树立做个好学生的念头;指导他制定奋斗目标,用目标导行,通过评价来调节自己的学习行为;充分发挥学生的力量,建立学习小组,让责任心强、学习成绩好、乐于助人的同学跟他一组,给予学习和思想上的帮助;有机会就让他表现,通过表扬使他树立学习的信心,自己面批面改他的作业,让他感到老师的关心、重视……用关爱唤起他的自信心、进取心,使之改正缺点,然后引导并激励他努力学习,从而成为一个爱学习的学生。

三、 小组合作,共同进步

同学的帮助对一个后进生来说,是必不可少的。有时候,同学的力量有时胜过老师的力量。在学生群体中,绝大部分学生不喜欢老师过于直率,尤其是批评他们的时候太严肃而接受不了。而同学之间无话不说,同学是学生的益友。因此,我让小娄和他一个学习小组,在英语学习中让他感受到同学对他的信任和帮助,让他感受到同学给自己带来的快乐。在快乐中学习显然事半功倍。

作者简介:

丁婷婷,江苏省南京市,南京市六合区双语小学。

猜你喜欢

插班生转变家庭
班里来了个插班生
酷虫学校·狼蛛来当插班生(第二章)
家庭“煮”夫
来自大海的插班生
蔬菜学堂的插班生
恋练有词
浅析我国对外贸易的转变及对策
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研究
试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研究
关于会计职能转变若干问题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