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崔浩:三朝老臣之死

2018-11-14

北广人物 2018年39期
关键词:刘宋拓跋

北魏是南北朝时期北朝第一个朝代,“魏”字具有美好伟大之意。从鲜卑族拓跋珪建国开基,经明元帝拓跋嗣的整固发展,到太武帝拓跋焘最终统一北方,经历了半个多世纪。这个过程中汉人崔浩历仕三朝,屡建功勋,是北魏历史上的重要人物,但最终仍难逃一死。

力阻迁都

崔浩出身北方高门土族,少好文学,博览经史,当时无二,未及成年就被擢升为直郎。因为工于书法,他常跟随开国君主道武帝拓跋珪左右,相当于皇帝的秘书。409年,太子拓跋嗣即位,崔浩袭父爵白马公,并升任博士祭酒。擅长阴阳术数的他专为拓跋嗣讲解《易》及《尚书·洪范》,把天道与人事结合起来,占卜各种灾祥变异,多有应验。415年,北魏因连遭霜旱,粮食短缺,云中、代郡一带闹饥荒。专司天文历法的官员向拓跋嗣建言,当把国都从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迁至邺城(今河北临漳县境内),方可得丰乐。但崔浩提出了反对意见。他说,迁都南方,会使拓跋部人口稀少的劣势暴露无遗,“恐四方皆有轻侮之心”。北方少数民族能够统治中原,就是因为其部落有组织,而汉地民众恐惧凶悍的游牧民族,以为其民畜无算,号称“牛毛之众”,所以很难重新聚集。崔浩提醒年轻的皇上,一旦拓跋部真实人口被暴露,四方必然有豪杰出来造反。崔浩又呈谏进一步说明,如果继续据守北边,一旦山东有变,我们就能轻骑南下,出没在山林沟壑之间,“孰能知其多少!百姓望尘慑服,此国家所以威制诸夏也”。等待来年春天草木生长,乳酪将出,兼以菜果,得以秋熟,则事济矣。后来拓跋嗣采纳了崔浩的建议,鼓励耕种,劝课农桑。次年丰收,民遂富安。

统一北方

423年,拓跋嗣去世,太武帝拓跋焘登基。自此崔浩大展拳脚,灭赫连夏、破柔然、败北凉,助北魏完成北方统一,也迎来自己的人生巅峰。

拓跋焘继位的第五年,北魏南北腹背受敌。北方柔然虽无大患,但一直小规模犯难;南方刘宋政权则蠢蠢欲动,放大话说几年内必取北魏。

先打哪个好?拓跋焘犹豫不决。有人进谏说先攻南方。这时,崔浩又提出了反对意见。他说,刘宋自刘裕去世后,元气一直未恢复,对我朝构不成直接威胁;柔然虽然实力不行,但天天骚扰我们,应先把柔然解决,才可以安心对付刘宋。根据崔浩“出其不意,攻其无备”的谋略,北魏果然取得了关键性的胜利,柔然主力溃败,提出和亲,从此不再是北魏的主要威胁。崔浩最后一次奉献自己绝妙的计策,就是灭北凉。439年,拓跋焘讨论伐凉之事,遭到大臣李顺的反对。李顺作为拓跋焘的特使出使北凉12次,因为贪财,早被北凉的沮渠氏用重金收买。李顺看到拓跋焘决心很大,只好编造谎言说,姑臧一带都是石头,没有水。拓跋焘犹豫再三,还是咨询了崔浩。崔浩听罢勃然大怒,说:“《汉书》日,凉州生产牲畜,远近闻名。如果没有水草,何来牲畜?既然在那里建城,必然是地理优越,如果没有水,这城市还能存在吗?”拓跋焘选择相信崔浩,亲率大军北伐,果然看到姑臧城外水草茂盛。李顺因为欺君之罪被处死。自此,皇帝到崔浩家,就像朋友串门一样。崔浩的仕途,在拓跋焘时期至顶,官拜司徒,但崔浩被太武帝所杀。

杀身之祸

后来的崔浩连太子也不放在眼中,已经狂傲到忘乎所以了。在汉族门阀中,崔浩也树敌甚多。这些都是伏笔,崔浩之死的直接导火索,是“《国史》案”。

北魏专门有一个学术机构,叫秘书监,其下设著作局主掌著述之事。有两位著作令史闵湛、郗(音痴)标很会巴结奉承崔浩。比如,崔浩曾注《易》《论语》《诗》《书》,这两位下属就上疏皇上说:“马(融)、郑(玄)、王(肅)、贾(逵)所注经书,不如崔浩之精微,请收缴境内诸家所注经书,向全国颁发崔浩所注,令天下习业。”这种拍马屁的言论,崔浩很受用,还向朝廷推荐闵湛、郗标有著述之才。拓跋贵族大概不一定完全能搞清经书著述的优劣,可是汉族士人一看就明白是怎么回事。后来,这两位马屁精还建议把崔浩主持修撰的《国史》刊刻于石碑,以彰显直笔。这一做法彻底引起了北人忿恚。对于汉族士人的高调行为,就势必要进行打压了。但如果只是书写《国史》的问题,罪不至死。其实,崔浩还有贪腐和枉法等罪。450年,农历六月初十,平城的夏天异常阴冷,崔浩被杀,并牵连其他望族。据《环球人物》整理

猜你喜欢

刘宋拓跋
雪中兰时
拓跋珪的“天赐”时代
“肇构神京”与“缔我宋宇”:刘宋的王畿设置与疆域界定
化蝶
对刘宋义嘉之乱原因新认识
对刘宋义嘉之乱原因新认识
汉城百济覆灭考论
领导是咱老家人
“刘宋”为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