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拔牙位点保存技术应用于种植牙的效果观察

2018-11-14梁向新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8年20期
关键词:牙槽骨种植体成功率

梁向新

(九江学院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江西 九江 332000)

人类牙齿在受到外伤、龋齿破坏之后会导致缺牙、牙槽骨生理性咀嚼缺失等,导致生理性萎缩或者牙槽嵴形态出现畸形改变,很多患者会选择接受牙齿种植。在对患者进行牙齿种植时,如果不对患者的拔牙位点进行有效保存,会导致患者的骨吸收加重,增加对患者进行牙齿种植手术的难度,还可能引起对患者牙齿种植的失败,随着临床医学的不断发展,拔牙位点保存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1]。为了研究拔牙位点保存技术应用于种植牙的效果,选取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于我院接受牙齿种植的患者50例,所有患者均采取拔牙位点保存技术进行种植,其中21例患者采取微创拔牙,29例患者采取引导骨再生方式进行种植,对患者的种植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于我院接受牙齿种植的患者50例,所有患者均采取拔牙位点保存技术进行种植,其中21例患者采取微创拔牙,男11例,女10例,年龄28~57岁,平均年龄(42.6±1.8)岁,29例患者采取引导骨再生方式进行种植,男14例,女14例,年龄26~55岁,平均年龄(42.4±1.7)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均衡可比(P>0.05)。

1.2 方法

微创拔牙组使用微创拔牙方式进行拔牙,首先对患者的前牙黏膜进行局部麻醉,将患者牙龈处的肉芽组织去除干净之后,利用生理盐水对患者的创口进行彻底清洗,利用不翻瓣技术将BiO-Oss Collagen 100~200mg填入患者的牙槽窝之中,填充宽度与临牙骨面齐平或者略高于临牙骨面0.5mm。将BiO-Gide胶原膜覆盖在BiO-Oss Collagen的表面,使用钛钉进行固定,使用明胶海绵对患者的创口进行缝合封闭。引导骨再生组患者在拔牙后使用不翻瓣技术,取少量的拔牙窝新鲜血液与人工骨粉混合在一起,根据患者牙窝的大小进行填充,是填充高度略高于牙槽嵴顶约0.5mm,然后覆盖胶原膜,先放置CGF,再覆盖成品膜,最后使用明胶海绵对患者的创口进行封闭缝合[2]。术后半年患者的牙窝愈合之后对患者进行延期种植手术。

1.3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两组患者在种植成功率、骨密度、种植体唇腭向骨质吸收以及垂直吸收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种植成功率、骨密度、种植体唇腭向骨质吸收以及垂直吸收方面比较

3 讨论

人在接受牙齿拔除之后,随着时间的延长可能会出现牙龈组织的萎缩和牙槽嵴的吸收,影响患者拔牙后的牙龈外形轮廓以及牙槽骨的丰满程度,对于患者牙齿缺损的修复会出现较大的不良影响。李洪波等[3]研究发现,人在接受单根牙拔除之后,如果不进行适当的处理,会出现较为明显的轮廓改变,骨丧失量可能达到50%以上,并且骨量在患者拔牙后3个月内的变化最为严重,患者牙槽骨的高度会出现较大的下降,宽度也会明显变窄,对患者进行后期的牙齿修复将会变得非常困难。拔牙后牙槽嵴吸收的原因有很多种,比如代谢性因素、解剖学因素、修复性因素、功能性因素等都可能引起牙槽骨吸收。有研究发现[4],拔牙后出现牙槽嵴形态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拔牙后牙窝骨壁的破骨细胞以及成骨细胞发生骨改建所导致的。拔牙后,牙窝骨壁束状骨骨质比较薄,抗力非常小,在拔牙后的前八周愈合期内,牙窝骨壁束状骨可能会出现生理性的吸收,唇侧骨板因含有较多束状骨,所以在拔牙后唇侧骨板高度可能出现较为明显的下降,影响牙槽嵴整体的高度,导致牙槽嵴吸收的出现。

拔牙位点保存技术是一种新型的牙科技术,应用于牙科临床能够使患者获得足够的种植空间,达到良好的美学修复效果。拔牙位点保存技术指的是在对患者进行拔牙之后对患者的软组织和牙槽骨进行保留,利用覆盖屏障膜的方式达到骨增量的目的,尽可能的保存患者的软组织和骨量,对于患者牙齿的修复具有重大价值[5]。微创拔牙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拔牙位点保存技术,主要是利用微创拔牙刀插入患者牙周间隙,将患者牙周的韧带切断,防止对患者唇侧的骨质造成挤压,使患者牙槽骨内外壁的完整性得到良好的保留。引导骨再生技术主要目的是引导患者牙周组织的生成,再次基础上引导患者骨再生,使患者恢复拔牙后种植区的骨缺损,为患者后期的牙齿种植和修复提供足够的骨量。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种植成功率、骨密度、种植体唇腭向骨质吸收以及垂直吸收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在对采取拔牙位点保存技术进行种植牙的患者进行治疗时,采取微创拔牙方式以及引导骨再生种植方式均能够得到有效的种植效果,种植成功率都比较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牙槽骨种植体成功率
成功率超70%!一张冬棚赚40万~50万元,罗氏沼虾今年将有多火?
翼突种植体植入术的研究进展
牙周膜干细胞BMP-2-PSH复合膜修复新西兰兔牙槽骨缺损
如何提高试管婴儿成功率
磨牙根柱对牙周炎患者牙槽骨吸收的影响
动态载荷与静态载荷三维有限元分析法的比较
如何提高试管婴儿成功率
微种植体与J钩内收上前牙后的切牙位置变化比较
短种植体在上颌后牙缺失区的应用分析
种植体周围炎龈沟液中IL-2、IFN-γ、IL-4、IL-6的表达及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