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穿针内固定术联合中药治疗四肢骨折的临床效果研究
2018-11-14李景辉
李景辉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福州中医院骨科 福州350001)
四肢骨折为临床常见骨折类型,具有较高的发病率,随着致伤因素的增多,近年来,我国四肢骨折的发病率持续升高[1~2]。患者四肢骨折后,典型的临床症状为关节疼痛、活动受限,对其正常生活和工作会带来一定影响。骨折为突然发生,大部分患者在未做好心理准备的情况下发生骨折,容易产生沮丧等负面情绪,对其心理、生理和社会功能等多方面均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及时对四肢骨折患者采取有效的治疗手段,促进肢体快速康复的意义重大。目前,临床对四肢骨折的治疗原则主要为对骨进行连接,尽可能使骨恢复完整,恢复其功能。本研究旨在观察其经皮穿针内固定术与中药联合用于治疗四肢骨折患者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四肢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双盲法分为参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0例。研究组男24例,女 16例;年龄 19~81岁,平均年龄(43.72±5.33)岁;骨折原因:交通事故伤17例,跌倒伤13例,高处坠落伤10例;骨折类型:尺骨骨折9例,尺桡骨骨折7例,股骨骨折12例,胫腓骨骨折12例。参照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19~80岁,平均年龄(43.73±5.34)岁;骨折原因:交通事故伤16例,跌倒伤15例,高处坠落伤9例;骨折类型:尺骨骨折8例,尺桡骨骨折9例,股骨骨折13例,胫腓骨骨折10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经X线检查符合四肢骨折诊断标准者;年龄>18周岁的患者;对本研究知情并自愿签署同意书者。
1.3 排除标准 陈旧性骨折患者;精神疾病患者;临床资料不完整或丢失者;妊娠期女性;合并神经、血管受损者;合并心、肝、肾等重要器官疾病者;对本研究使用药物过敏或有禁忌证者。
1.4 治疗方法
1.4.1 参照组 采用经皮穿针内固定术治疗。手术方法:术前采用X线、CT对患者骨折位置进行详细扫描检查,掌握患者的骨折类型、骨折位置、移位情况和骨折范围等基础信息。排除脊柱损伤、颅脑损伤、骨盆损伤及有手术禁忌证者。对患者行牵引稳定骨折部位,防止组织损伤进一步加重。根据患者的骨折类型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案,参照健肢,于C臂机下对患者的肢体长度进行矫正,对肢体长度进行测量后行复位处理。复位效果满意后,嘱患者保持体位,使用钢针经皮肤穿刺进入对侧腔髓或皮质。对骨折复位情况进行观察,确认骨折复位完好、稳固后,将穿刺针针尾屈曲剪短,埋入患者皮下,使用无菌敷料对患者骨折部位进行包扎处理。包扎结束后,使用夹板或石膏对患者骨折部位进行固定。术后1 d,给予抗生素行常规抗感染治疗,早期协助患者做四肢被动运动,指导患者进行肌肉长收缩运动训练;术后2周,指导患者进行关节活动度训练,训练强度由弱到强;康复期间,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四肢按摩,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关节僵硬。于术后6~8周指导患者进行负重训练。术后3~6个月,对患者行X线复查,观察患者骨折愈合情况,待患者可完全将内固定取出后,指导其进行全面康复锻炼。
1.4.2 治疗组 采用经皮穿针内固定术联合中药进行治疗。手术方法及术后康复锻炼与参照组一致。中药治疗为患者内服补阳还五汤,组方:黄芪120 g,当归 10 g,红花 10 g,地龙 9 g,川芎 9 g,赤芍 9 g,桃仁9 g,甘草9 g,将诸药用清水煎熬成药液,1剂/d,分早晚2次温服,持续服用6周。给予消肿止痛膏外敷治疗,配方:姜黄、羌活、干姜、枙子、乳香、没药,研成粉末,加入蜂蜜进行调和,随后将药物均匀涂抹于纱布上,将纱布覆盖于患者骨折部位妥善固定,随后使用夹板行外固定,每日更换1次药物,3 d后间隔1 d更换1次药物,持续外敷治疗6周。
1.5 观察指标 (1)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对患者进行1~6个月的随访,记录两组患者术后肢体消肿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等各项临床指标。(2)术后肢体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法(VAS)[3]对患者术后肢体疼痛情况进行测评,分为无痛、轻度疼痛、中度疼痛和重度疼痛,分值为0~10分,0分表示无痛,分数越低,表明疼痛越轻。(3)并发症发生情况:统计两组治疗期间出现的并发症。
1.6 统计学处理 数据处理采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的临床指标比较 治疗后,治疗组术后肢体消肿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等各项临床指标明显短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 1 两组的临床指标比较(d,±s)
表 1 两组的临床指标比较(d,±s)
?
2.2 两组治疗前后肢体疼痛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的肢体疼痛评分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3 d、治疗后1周的肢体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肢体疼痛VAS评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肢体疼痛VAS评分比较(分,±s)
?
2.3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治疗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0%,低于参照组的1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例(%)]
3 讨论
四肢骨折在临床中较为常见,近年来,发病率持续升高,给患者的生理和心理造成了严重损害,对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也造成了一定影响。导致四肢骨折的原因较多,常见骨折原因包括高处坠落、跌倒、交通事故等,患者骨折后主要表现为肢体疼痛、活动受限等,生活难以自理,使其生活质量急剧下降。因此,对四肢骨折患者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手段对促进骨折快速愈合,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有重要的意义。
牵引和石膏固定是临床治疗四肢骨折的常用方法,但治疗时间较长,患者恢复较慢,且容易引发关节僵硬,不利于患者预后[4~5]。近年来,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被广泛用于四肢骨折患者的治疗中,术中主要采取骨膜剥离的方式对骨折部位进行治疗,具有一定的疗效,但术中容易对患者的骨骼和软组织造成损伤,进而引发切口感染、骨折部位延迟愈合等并发症,不利于患者预后。为进一步提升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快速康复,临床工作者在积极地探寻治疗四肢骨折的有效方法。近年来,经皮穿针内固定术逐渐被广泛用于四肢骨折患者的治疗中,与保守治疗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相比,其优势在于可对抗骨折移位和旋转力量,达到精准复位的效果,与生物力学要求相符合[6~7]。且术中创伤较小,可减少骨折部位的暴露,使骨折残端血供情况良好,保证碎骨和周边组织的连续性,促进骨折部位快速愈合。经皮穿针内固定术作为微创手术,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可减少感染等并发症,且术后疤痕不明显,更容易被患者所接受。术后给予补阳还五汤内服治疗,方中红花有活血通经、散瘀止痛之效;地龙有逐瘀通络、清热定惊之效;黄芪为补气良药;当归有补血、活血之效;赤芍有清热凉血、散瘀止痛之效。诸药合用可共奏活血化瘀、通经活络、止痛、强筋壮骨之效。同时给予消肿止痛膏外敷治疗,可通过透皮作用刺激患者皮肤神经的末梢感受器,形成新反射,缓解局部组织紧张力,进而提升关节和肢体灵活性,起到祛瘀消肿止痛的功效,促进肢体功能早日恢复[8]。
综上所述,经皮穿针内固定术联合中药治疗四肢骨折,疗效确切,可减轻患者肢体疼痛程度,促进骨折部位快速愈合,减少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