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补齐精神短板 决战深度贫困

2018-11-14

学习月刊 2018年10期
关键词:贫困户群众文化

●王 巍

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是湖北省9个深度贫困县之一,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时间紧、要求高。近年来,五峰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扶能、扶德相结合,最大限度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着力补齐精准脱贫的“精神短板”。

坚持扶志强动力,激发“我要脱贫”的斗志

坚持政策宣讲引领、干部帮扶开路、典型榜样带动,实施“志气扶贫”,着力破解贫困群众方向不明、动力不足导致的“不敢脱贫”等突出问题,补足精神之钙,激发脱贫斗志。

一是政策宣讲引领,增强“我要脱贫”的底气。办好新时代农民夜校,将“幸福是奋斗出来的”理念贯穿于脱贫教育宣传始终,从全县选聘16名政策水平高、农村经验丰富的专家和业务骨干,组成茶乡红色扶贫政策宣讲团,以24个重点贫困村为重点,通过点对点、面对面解疑释惑等方式,将各级扶贫政策解读到位、传导入户,让群众吃上“定心丸”。

二是干部帮扶开路,鼓足“我要脱贫”的勇气。在选优配强102个驻村工作队的基础上,动员包括教师、医生和国有企业工作人员、金融机构工作人员在内的5028名国家公职人员联系帮扶所有贫困户。开展脱贫攻坚“四季”攻势,驻村工作队和帮扶干部以扶志为着力点,指导贫困群众制定发展计划,帮助贫困户出主意、想办法,给群众送来“及时雨”。

三是典型榜样带动,鼓舞“我要脱贫”的士气。放大全国扶贫典型罗官章品牌效应,挖掘选树一批可推广、可复制的致富典型,为贫困户自主脱贫树立“比、学、赶、超”的榜样,达到“树立一个、带动一片”的良好效果。县委连续两年召开高规格会议表彰“我脱贫、我光荣”脱贫先进典型400名,以身边的典型带动贫困户解放思想,给群众注入“强心剂”。

坚持扶智强素质,凝聚“我能脱贫”的力量

坚持扶贫必先扶智,治穷必先治愚。为提高贫困群众整体文化素质,大力实施“文化扶贫”工程,使“增收入”“富口袋”与“强素质”“富脑袋”同步进行。

一是以“文化惠民”为抓手,筑牢文化小康基础。结合精准扶贫“九有建设”工作,建强县、乡、村三级文化活动阵地。在县级层面,高标准建设县图书馆、文化馆、体育馆等文化活动阵地。在乡村两级,结合村级党群服务中心升级改造工程,108个村(社区)实现村级综合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文体广场、百姓大舞台、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五个全覆盖”。

二是以“文化乐民”为重点,提升村民文化素养。依托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创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模式,常态化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以土家优秀作品和农民趣味运动会、广场舞大赛等接地气的文化活动感召人、教育人、鼓舞人,激发贫困群众“人穷志不穷”的创业热情,培育“感恩、奋进、自立”的农村文化,点燃群众脱贫的欲望。

三是以“文化富民”为突破,推动农民增收致富。坚持政府引导、群众参与、市场运作思路,采取“公司+基地+农户”“专业合作社+贫困户”等模式,扶持有条件的贫困户大力发展竹编、刺绣、根雕等文化手工艺产业,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省级竹编艺人李凤英采取“电商+民间艺人”模式,带动100多户贫困户学习竹编技术,2018年上半年销售竹编工艺品1.5万件,销售额突破180万元。

坚持扶能强后劲,增强“我会脱贫”的能力

围绕就业、产业、创业开展分类技能培训,让每个贫困户至少有1人掌握一种劳动技能,着力解决贫困群众因没有一技之长而“不会脱贫”的问题,增强自身造血能力。

一是开展务工职业技能培训,引导转移就业。整合雨露计划、职业技能培训等资源,在县职教中心开展电子商务、家政服务等10余类专业技能培训,通过“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等专项就业服务活动,提供就业岗位900多个。组织8个乡镇有转移就业意向的贫困劳动力到五峰民族工业园区企业扶贫车间进行定向培训,首期已有86名贫困户到园区实现就业。

二是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指导发展产业。整合农业、林业、畜牧业等方面的土专家,选派农村实用技术指导员43个,组团到田间地头手把手教学、心贴心服务,培育科技示范主体475个,辐射带动周边贫困户9500户。立足本地,对茶叶、中蜂、五倍子、红花玉兰等技术要求高、发展态势好的产业,加强与高等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合作,邀请专家开展集中培训,攻关五倍子丰产高产技术。

三是开展向外取经专题培训,服务自主创业。组织贫困村从事创业活动和有意向的带头人近100人到浙江松阳、桐庐等地开展外训,更新理念,开阔眼界,提升创造力和带动力。同时组织专业技术人员为回乡创业人才提供个性化、一对一的“私人订制”服务,引导其自主创业,目前全县涌现出一批以赵鹏为代表的自主创业带头人。

坚持扶德强精神,厚植“我可脱贫”的信心

把道德建设融入脱贫攻坚全过程,着力开展兴家风、淳民风、正社风三大行动,引导贫困群众争做脱贫攻坚的建设主角。

一是开展兴家风行动,升华精神脱贫境界。紧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贫困户和非贫困户中分类开展“星级文明户”“最美庭院”“好媳妇、好婆婆”等评选活动,让好的家风家训感染激励贫困户,让贫困户自己“动”起来。县乡村三级每年评选星级文明户500户、最美家庭200个,同时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并通过多种形式全方位进行宣传报道,“我要脱贫”逐渐成为群众的自觉。

二是开展淳民风行动,集聚精神脱贫磁场。针对农村婚丧嫁娶大操大办、相互攀比铺张浪费等导致村民致贫的陋习,开展移风易俗淳民风行动,倡导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小事不办。如渔洋关镇大房坪社区出台《村规》,除了婚丧、生日、升学等其他情况一律不得操办酒宴。自2017年以来有效遏制了杨某、胡某等村民办“无事酒”20余场,目前全村参与文明新风、脱贫攻坚的热情空前高涨。

三是开展正社风行动,激活精神脱贫合力。自2016年起,探索建立公民诚信守法档案乡村治理模式,实行一户一档,对诚信守法户给予红星标记,对失信违法行为予以黑点标记和红黄灯警示,定期发布“红黑榜”。有失信违法行为的人员,在事业单位招聘、入党、征兵、村级社会福利等方面受到限制。通过强化成果运用,目前共化解农村矛盾纠纷1362起,排除阻扰项目建设和公益事业建设68起,全县形成了诚信守法、立志脱贫的良好社会风气。

猜你喜欢

贫困户群众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多让群众咧嘴笑
致富闯路人带领贫困户“熬”出幸福
『贫困户』过年
贫困户 脱贫靠产业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谁远谁近?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