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响理论“好声音”凝聚人心“正能量”
2018-02-20刘明祥
●刘明祥
马克思曾说:“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迅速而广泛地被群众认可和接受,离不开精准而细致的宣传教育工作。围绕如何提升基层理论宣讲的效率和效果,我们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认真研究理论宣讲的主体、客体、内容、形式,努力探索把党的好声音有效传播到群众心坎上的新路径。
一、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精准诊断宣讲“效果不佳”的原因
通过召开各种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层次的代表座谈会、调研会,深入了解市民对理论宣讲的意见和期待后发现,当前理论宣讲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宣讲要么只给结论不给论证,故仅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要么“上下一般粗”,缺乏针对性,不接地气不解渴;要么满口学院气、学究气,灰色的理论远离长青的生活之树,不聚人气没有黏性;要么随意解释理论,以己昏昏使人昭昭,不能“真懂真信真用”。随着世情国情党情变化日益深刻,我国的“民情”也在发生重大变化,人们的权利意识与行动能力、自主意识与鉴别能力、多元意识与互动能力显著增强,传统的简单生硬的单向灌输显然已不合时宜,甚至引起反感而适得其反。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迈进群众的门槛容易,走进群众的心坎不易。”
仔细分析理论宣讲效果不佳的深层原因,其实是理论宣讲供给侧出了问题:一是没有掌握受众对理论武装的真实需求,没有“号准脉”,不知道群众的关切点和兴奋点;二是传播主体的技能和水准亟待提升,没有“开好方”,不能将理论讲得有滋有味、入脑入心。特别是随着文化程度的提升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人们愿意且热切期待那些信息丰富、说理透彻、方式灵活、形象生动、轻松幽默的理论宣讲,这无疑对宣讲主体的自身素质、对宣讲载体的灵活运用等供给侧的改革提出了更高要求。
二、打造过硬宣讲队伍,努力破解“谁来宣讲”问题
从理论教育的供给侧入手,精选、培育一批素质过硬的“讲师”队伍,坚持用“小角度”彰显“大方向”,用“身边事”诠释“大道理”,用土语方言析事明理,用群众语言展现群众生活,在吸引受众的基础上影响和引领受众,推进理论传播通俗化、大众化、文艺化和生活化。
一要激发活力,组建宣讲队伍。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街道社区层层把关推荐,精心筛选一批优秀年轻人,成立以专家学者、“六老”(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老军人、老先进、老专家)、先模人物、80及90后“青年理论网红”“红色文艺轻骑兵”为主体的接力队伍,让身边人“以身边事讲科学理”。建立“传帮带”宣讲体系,邀请“六老”宣讲团对青年宣讲员进行“一对一”指导,让马克思主义在老带新中传承。
二要强化充电,提升理论队伍。将理论、百姓宣讲员纳入区委中心组(扩大)报告会的参会范畴,举办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等宣讲骨干培训班,把优秀宣讲员分批次送到北大、清华、中央党校、武汉大学等高校进行理论深化培训,引导他们进一步提升理论素养、充实知识储备,做新时代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
三要创新形式,培养网红宣讲队伍。网络直播是很多年轻人“聚会”的场所,创办“汉阳理论网红”培训学校,培养一批青春洋溢的“理论网红”宣讲员。邀请斗鱼网络知名人士、资深网红人员传授用网络直播传播理论的技能,以最新潮快捷的方式传播党的好声音。组织开展实践体验、备课试讲、比赛演讲等,让网红宣讲员自学技能、自创“段子”,用鲜活的语言和生动的形式接力“党的理论”传播、接力“汉阳故事”演绎、接力“汉阳作品”锻造,打造主流文化价值共建共享平台,让更多年轻人了解、接受、践行党的理论。
三、精细研判受众群体,着力解决“向谁宣讲”问题
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学历、不同层次的人们,对理论的关注点和需求度是不同的。只有关注的才是感兴趣的,只有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必须坚持内容为王,创新载体,融入青年人喜欢的网络、文艺等时尚元素,把“大理论”渗透到每一个微小有趣的活动中,真正传播到群众的心坎上,转化为催人奋进的精神力量。
一是实施中小学“雨露”工程,播下马克思主义的种子。邀请高校资深理论教师进学校为初、高中学生讲解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塑造健康向上的价值观。开展“童眼看世界”征文活动,为中小学生讲述红色革命小故事、汉阳典故传说,并制作成有声读本上传至“汉阳知音”微信公众号,增强故事的趣味性和传播性,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二是实施“马克思主义接力”工程,激发青年人的爱党情怀。通过“网络直播+理论接力”的全新方式,把宣讲与脱口秀、话剧等艺术形式结合起来,运用青年自己的鲜活语言,用身边的正能量小故事,接力宣讲党的理论,同步在斗鱼、映客等网络直播平台进行推送,让马克思主义潮起来,激励更多的年轻人产生思想共鸣和前进的力量,在实践中逐步成长为坚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接力者”,答好“时代卷”。
三是实施“红色文艺轻骑兵”巡演工程,接力传播党的好声音。传承红色文艺轻骑兵精神,以相声、三句半、快板、湖北大鼓、歌舞等形式宣传美丽汉阳和群众美好生活,寓教于乐地将党的十九大精神送到群众家门口,由群众自编、自导、自演,用文艺化的方式传播科学化的理论,把党的好声音传遍千家万户。
四是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锻造工程,培养勤奋拼搏的学风。组织青年参加马克思主义学习小组,创建微信群,把线上交流和线下活动结合起来,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青春与梦想等主题开展交流活动,在朋友圈里点赞党的伟大事业,激励他们始终保持永不满足、永不懈怠的奋斗姿态。
四、有效拓展阵地,着力解决“如何宣讲”问题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群众主要集中在党政机关、“两新”组织和各学校,不同的群体有不同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按照分众化、差异化、个性化的受众需求,建立完善一批各具特色、贴近人心的基层思想教育阵地,将马克思主义教育全覆盖到社区、机关、企业、学校等所有领域,不断提升宣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感染力。
一要打造熏陶阵地,激活红色基因。实施先进思想文化熏陶,打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园,在机关和街道开辟社区文化广场、楼道文化长廊,让青年人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党的理论。充分发挥中小学校红色主题班会、红色电子护照等德育阵地作用,组织学生追寻红色记忆,以红色基因塑造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二要建立“两新”阵地,夯实执政基础。以“两圈两园”(黄金口工业园、汉阳造文化创意产业园、王家湾和钟家村楼宇商圈)为主攻方向,建立“两新”组织红色文化阵地,为青年人提供学习、休闲、交友的场所,增进他们对党的政治认同和情感认同。
三要升级文化阵地,传承历史文脉。依托汉阳得天独厚的文化优势,升级完善张之洞与武汉博物馆、大禹文化博物馆、桥文化博物馆、琴台钢琴博物馆等14家博物馆群落,使青少年更好地领略汉阳璀璨多姿的文化魅力,感悟先辈们敢为人先的精神和不屈不挠的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