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份70年前图情调研报告带来的启示*

2018-11-14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江苏南京210023

图书馆建设 2018年11期
关键词:图书馆学馆长馆员

朱 茗 ( 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 江苏 南京 210023 )

资源的开放存取(Open Access,简称OA)运动促进了信息的广泛交流,自其出现以来,越来越多的机构和个人参与其中,使大众受益。2010年密歇根大学图书馆全文数字化了一份1948年美国出版的中国教会大学图书馆现状调研报告,并向互联网用户提供免费浏览和单页下载服务。这份由纽约中国基督教大学联合董事会(The United Board for Christian Colleges in China, 简称 UBCCC,以下简称联合董事会)出版的调研报告,名为“The libraries of the Christian colleges of China: a report of a survey made in 1947-48”,详细记录了1947—1948年中国13所教会大学图书馆的战后状况,包括各个学校的沿革和专业设置,图书馆建筑、馆员、年度预算与支出、馆藏、采访原则、文献加工与利用、馆长访谈备忘录等。此外,报告中还全文刊载了报告撰写者与私立武昌文华图书馆学专科学校(以下简称文华图专)校长沈祖荣先生、华中大学时任校长韦卓民先生就文华图专发展方向的4封往来信件内容,并将美国图书馆界享有很高声誉的William Madison Randall博士提出的同类型图书馆支出费用占比比对法——“The Randall Comparisons”引入到各馆年度支出费用数据统计中。详实的数据和第一手访谈资料使这份70年前的图情调研报告极具参考价值,它对研究民国时期中国教会大学图书馆群体的发展状况尤为重要。目前,国内相关研究的参考文献中还未见有对它的记载。如果不是OA资源,在国内将很难直接获得它的信息。本文以报告撰写者的调研足迹及生平简介为切入点,关注他的思考与观点对现实的意义,以此抛砖引玉,期待更多同行对OA资源有更多的挖掘,更多地支持和参与OA运动。

1 报告撰写者的调研足迹及生平简介

1947年10月1日,时任史瓦兹摩尔学院(Swarthmore College)图书馆馆长的Charles B.Shaw先生接受联合董事会的委托,乘坐美国西北航空公司的飞机前往中国,帮助调研13所教会大学图书馆的战后状况。他先是抵达上海,停留2~3天后,前往南京。从10月15日开始,他由任职于美国领事馆的金陵大学毕业生和曾经的图书馆员胡绍声先生(Hu Shao-sheng)陪同,先后对分布于中国华北(11月3日到达济南,11月6日到达北京)、华中(11月12日到达武昌)、华西(11月16日到达重庆,11月20日到达成都)、华东(12月4日到达苏州,12月8日到达上海,之后到杭州)、华南(12月22日到达广州,1948年1月2日到达福州)的13所中国教会大学图书馆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实地走访活动。1948年1月14日,他从上海离开中国返美。

1947年12月6日,Charles B.Shaw先生在苏州考察时,曾在当时的国立社会教育学院对该校图书博物馆学系师生作题为“伟大的国家必有伟大的图书馆”演讲,该演讲内容由时任该校教授的钱亚新先生翻译并刊于1948年第2期《上海市立图书馆馆刊》。虽然是一篇简短的演讲文,但从中可见这位美国资深图书馆学家对图书馆事业的挚爱之情。有关Charles B.Shaw先生到访的信息,当时不少社会媒体和刊物都作了及时跟踪报道,包括《大公报(上海版)》《益世报(上海)》《和平日报》《申报》《益世报(天津)》《前线日报》《大公报(天津版)》《时事新报晚刊》《大众夜报》《新闻报》《科学》《四川教育通讯》《之江校刊》《中华图书馆协会会报》《上海市立图书馆馆刊》《金陵大学校刊》《私立岭南大学校报》等。这些报刊在报道中均取用了Charles B.Shaw先生英文名称的中音译名“沙本生”,如《益世报(上海)》1947年10月15日版“美专家沙本生抵京调查我国图书馆”、《益世报(天津)》1947年10月15日版“美国专家沙本生被派来华已抵南京,将至平汉川粤调查”、《中华图书馆协会会报》1948年第21卷第3-4期“茶会欢迎美国图书馆专家沙本生博士”、《私立岭南大学校报》1948年第70期“美大学图书馆长沙本生先生来校访问”等。《前线日报》刊载过3篇报道,其中2篇的报道内容为沙本生先生与中国图书馆界同仁交流时的观点,一是有关图书馆分类法[1],二是有关馆藏联合目录[2]。《前线日报》并非图书馆学专业报刊,却关注了图书馆的两个业务问题,可见这两个问题正是当时中国图书馆事业发展探讨的热点。

这位图书馆学专家沙本生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呢?除1948年正在上海图书馆任职的李继先先生撰写的“欢迎美国图书馆专家沙本生博士”[3]中有简介信息外,目前,国内出版文献中未见有对沙本生先生的研究信息。虽然他在中国只有3个月的短暂考察时间,却为我们留下了一份“被埋没了70年之久”的珍贵调研史料。

Charles B.Shaw(1894—1962),男,全名 Charles Bunsen Shaw,中文译名沙本生,美国图书馆学家、书目学家(见图1)。1894年6月5日出生于美国俄亥俄州托莱多市(Toledo, Ohio)。1914年、1915年分别获得克拉克大学(Clark University)文学学士和硕士学位,1917年获得人文学博士学位。1919—1920年在位于奥尔巴尼的纽约州立大学图书馆学校(New York State Library School,Albany)学习。从1927年开始,他一直担任位于宾夕法尼亚州的史瓦兹摩尔学院图书馆馆长。1937—1938年任宾夕法尼亚州图书馆协会副主席,1941—1942年任费城大都会图书馆协会主席,1943-1948年任史瓦兹摩尔公共图书馆委员会主席。他是美国图书馆协会终身会员,活跃于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学院、密歇根大学、德雷克塞尔学院(Drexel Institute)的教学岗位。他于1943—1944年担任美国大学与研究图书馆协会(ACRL)第六任主席。他还是美国图形艺术学会会员,1955年担任费城平面艺术论坛主席。主要著作有American Painters(1927)、List of Books for College Libraries 1931-1938、Book of America Essays for Mentor Books等[5]。1962年 1月 28日,Charles B.Shaw先生在宾夕法尼亚州布林茅尔(Bryn Mawr, Pennsylvania)去世[6],享年68岁。

图1 Charles B.Shaw[4]

2 调研报告中的两则重要信息

联合董事会委派Charles B.Shaw先生到中国考察13所教会大学图书馆,与他丰富的图书馆管理实践经验和在美国高校图书馆的影响力分不开,他有着敏锐的洞察力,面对与解决问题果断且积极乐观。关于Charles B.Shaw先生中国行的主要目的,1947年10月14日发行的《大公报(上海版)》题名为“沙本生来华考察教会大学图书设备,将根据所得各种资料作成方案,准备充实各教会大学之图书馆”报道中就已有揭示。1948年Charles B.Shaw先生完成考察任务后,联合董事会根据他的报告做出了怎样的充实决策,又是如何落实实施的?因后来的世界局势发生了变化,现已无法一一考证。但报告中有两个会影响决策的切入点值得关注,一是馆员从业资质,二是馆藏保有量。

2.1 1947—1948年中国教会大学图书馆从业人员资质现状

Charles B.Shaw先生在报告中详细记录了当时中国13所教会大学图书馆馆长及馆员的从业资质状况,让我们可以了解到70年前一个大学图书馆群体的从业人员专业背景全貌。

由表1可知,13所教会大学图书馆在任馆长中的6位(占46%)虽有多年图书馆工作经验,但没有系统接受过图书馆学专业教育和培训,9所(占69%)图书馆没有受过专业培训的助理馆员。在这位美国图书馆学专家的眼中,这是中美大学图书馆的一个明显差距。Charles B.Shaw先生认为图书馆员在学术群体中具有重要的和受尊敬的地位,他们必需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因此,图书馆学教育要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他在报告中特别指出,当时的美国1.4亿人口有37所认证的图书馆学校,而中国4.5亿人口却只有2所图书馆学校(文华图专和苏州国立社会教育学院),且两校学生加起来只有180人,无法满足中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需求。他在报告的“结论和建议”部分提出:对中国教会大学图书馆未来及长远目标而言,至关重要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培养专业图书馆员的数量和质量[12]81。

表1 13所教会大学图书馆1947—1948年度在任馆长(主任)及员工信息

华西协和大学图书馆5位员工均是大学毕业生,但没有受过专业培训。华中大学图书馆7位员工中有2位毕业于文华图专,4位中学毕业者中的1位有15年图书馆工作经验,1位是门卫。金陵大学图书馆报告中特别提及金陵大学校友和前任馆员中有多位是国内外图书馆界的知名人士。但当时21位员工中,有14位正式人员、4位临时人员、3位工人,只有3位大学毕业,10位是中学毕业,未提到有受过专业培训的人员。金陵女子文理学院图书馆福建协和大学图书馆华南女子文理学院图书馆Mr.Den Gwang-lu(邓光禄先生),馆长,毕业于华西协和大学和文华图专。Mr.Mark Hsien-san Tseng(曾宪三先生),馆长,毕业于华中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学院,报告中提及他是一位有能力的领导者。由3人组成的图书馆委员会管理图书馆。Dr.M.S.Bates(贝德士先生,因病不能全职工作)、Mr.Li Siaoyuen(李小缘,毕业于金陵大学和纽约州立大学图书馆学校,获硕士学位)、Mr.Chen Chang-wei(陈长伟先生,毕业于金陵大学,在图书馆服务中成长起来)。Miss Liu Hwa_ching(刘华锦小姐),图书馆主任,毕业于文华图专。Mr.Chin Yun Min(金云铭先生),馆长,毕业于福建协和大学。Elizabeth Rochey(西方教员),临时代理图书馆馆长,有美国图书馆工作经验。岭南大学图书馆Miss Phyllis Wong(王肖珠小姐),代理图书馆馆长,毕业于华南女子大学和燕京大学教育系(硕士)。报告中讲其毕业于文华图专,应该是记录有误。6位员工中的4位助理均是中学毕业生,2位是雇工,勤工助学学生折1.5位标准工。没有受过专业培训的人员。11位员工中,2位大学毕业,2位中学毕业,5位职员,2位工人,没有受过专业培训的人员。6位员工中,1位大学毕业,3位中学毕业,1位工人,没有受过专业培训的人员。11位员工中,有3位受过图书馆学专业培训,2位大学毕业,6位中学毕业。另外还有5位工人。11位员工中有9位是女性,代理馆长也是女性,因此Charles B.Shaw先生在报告中特别提到“A situation unusual in china exists is this library,the staff is predominatly feminine”(该馆员工以女性为主,在中国图书馆是个不寻常的情况)。

由于中国教会大学图书馆专业人才严重短缺,Charles B.Shaw先生赞同并采纳了时任燕京大学代理校长William Henry Adolph博士提出的“从1948年夏季开始,设立图书馆学教育专项奖学金,选派优秀图书馆人才出国留学”补救建议方案[12]82,帮助联合董事会挑选出首批受资助赴美留学和考察的6位馆员人选,并促成了他们于1948年秋季最终成行。6位人员中除胡绍声先生外,表1中有5位时任馆长入选,他们是岭南大学图书馆代理馆长王肖珠女士、华西协和大学图书馆馆长邓光禄先生、福建协和大学图书馆馆长金云铭先生、东吴大学法学院图书馆馆长喻友信先生、圣约翰大学图书馆馆长黄维廉先生。因黄维廉先生已具有图书馆学硕士学位,因此他此行的主要目的是全面考察和学习美国大学图书馆,其他5位均获得“流动学者”性质的奖学金,资助资金由哈佛燕京学院提供,该资金是为了能让他们进入美国著名的图书馆学校进一步学习和培训而专门设立的[13]。经历1年的艰苦学习,他们相继获得图书馆学硕士学位,胡绍声、金云铭和喻友信3位先生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1949),邓光禄先生毕业于南加州大学(1949),王肖珠女士毕业于伊利诺伊大学(1950)。

2.2 采用3种书单抽检馆藏保有量

表2 13所教会大学图书馆三份检查书单中的文献收藏情况

资源是图书馆的立馆之本,如何评估资源的收藏质量,一直是图书馆界探讨的话题。Charles B.Shaw先生写于70年前的调研报告中有一种仍然为当今图书馆使用的方法——制定特定的书单对同类型图书馆馆藏进行抽检,以核实指定书目在各馆的保有量。Charles B.Shaw先生抽检用的3种书单分别是“1940—1947年美国出版的25种好新书”(以下简称“书单一”)、“25种美国出版的老书”(以下简称“书单二”)和“25种美国出版期刊”(以下简称“书单三”),内容涵盖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美国历史、美国文学和参考书类。值得一提的是,报告中对各馆期刊的收藏抽检细致到年、卷、期的完整性。

由表2可知,13所教会大学图书馆在1948年平均只收藏了1940—1947年美国出版的25种好新书中的4种,平均收藏率15%;收藏了1940年之前出版的25种老书中的9种,平均收藏率36%;收藏了25种期刊中的12种,虽然收藏品种约达到一半,但多数品种收藏不完整,断档严重。报告中特别提及沪江大学图书馆馆藏西文图书的最终出版时间均停留在1937年,短短的一句话,真实地记录下战争给图书馆事业带来的劫难。

3 启示与思考

这份只有87页的图情调研报告记载了70年前中国教会大学图书馆的事实信息。目前无法知晓国内是否有机构收藏它,但全球数字化工程和OA运动,打破了时间和空间壁垒,使它珍贵的史实价值可以被充分地挖掘利用。笔者揭示它主要有3个方面的启示与思考。

3.1 突破行业陈规,推动机构资源走上OA机制。

本文获取的信息受益于一份OA的图情调研报告。早在70年前,该报告撰写者就倡导图书馆编目的最佳方式是建立联合目录。联合目录整合揭示所有成员馆的馆藏信息,手工时代它为读者查检图书馆馆藏提供便捷,数字化时代它可以成为互联网OA资源,如OCLC的Worldcat、CALIS的e读一样,服务于更广泛的社会大众。但遗憾的是,现有的联合目录系统更新机制不够完善,不能实时收割并呈现成员馆的馆藏信息,而图书馆书目系统又不提供开放链接,通过谷歌、百度无法直接检索。读者不知资源在何处,全文获取则更加困难。因此,图书馆同仁还需不懈地努力,为联合目录或搜索引擎开放自己的馆藏目录信息。

当下,国内高校图书馆兴起建设机构知识库的热潮,机构知识库的基本建设单元是建立机构学术科研成果仓储系统并推行OA机制,以进一步提升机构成果显示度,扩大机构学术影响力。因此,它必须是一个开放共享的平台。机构知识库建设需要得到机构学者的广泛支持,需要激励学者自存储资源且最大化地选择OA,只有学者与读者互惠的平台才能可持续发展。无论是传统的馆藏目录资源还是新兴的机构成果资源,图书馆在建设过程中都要始终朝着OA的方向推进,才能让资源更显现,让更多的人从中受益。

3.2 需求专业馆长,配备并培养一定数量的专业馆员相辅佐。

馆长作为图书馆的最高领导者,必须具备图书馆学专业学术水平。在Charles B.Shaw先生的调研报告出版之际,联合董事会选派的6位馆长和资深馆员远渡重洋,踏上了异国他乡接受专业培训的征程。然而,图书馆除了需要有专业的馆长外,还需要有一定数量的专业馆员相辅助。Charles B.Shaw先生在走访圣约翰大学图书馆时,因该馆没有专业馆员,曾感叹并惊讶于该馆馆长与馆员间存在的巨大学术差距。因此,他在报告结论部分特别强调馆员资质和馆员教育问题应为图书馆建设的关键。当下国内图书馆虽然没有像美国一样实行馆员职业资格准入制,但国内图书馆界已开始重视新任馆长的培训和馆员的在职教育与技能培训,相信经过多年的累积,一定会有成效。但国内高校教辅人员编制的缩减和机构内聘任方式的盛行,使得近年来图书馆进人难、人才校内流失现象越来越严重,而一支有梯度的、结构合理的专业馆员队伍,也不是一时就能建立起来的。人才是图书馆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图书馆必须重视各种类型人才建设、加强人才梯队和团队建设。图书馆员应爱岗敬业,勤奋奉献,加强专业研究和专业能力的提升,努力使自己成为专家型馆员[14]。因此,馆员人才队伍建设无论在过去、现在与未来都是业界重中之重的工作。

3.3 建立智能平台,促进高校图书馆馆藏的联合保障建设。

70年前的这份调研报告中有各馆馆藏总量的数据记录,但却额外突出了3种抽查书单的调研结果,虽然书单的设定带有教会大学办学的色彩,但我们从中可以看到一位资深图书馆学家对图书馆入藏品种的重视优于对其数量的关注。当下的图书馆也会采用抽查的方法了解自己的馆藏情况,如各馆会对照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作品目录、年度好书榜所列图书单检查本馆的入藏率。为了尽量多地收藏符合馆藏发展方针的文献,在有限经费的制约下,不少高校图书馆采用了减少复本量、加大品种采购的举措。国家层面对昂贵的外文文献的收藏也已采取了“高校文科图书引进专款项目”、CASHL(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NDPP(国家数字科技文献资源长期保存体系)等协调采购机制。而传统纸质文献的采购与收藏目前还是各自为政,不能形成合力。数字化网络时代,虽然纸质文献的借阅率持续下降,但新增纸本文献的品种量并未降低,保存人类文化遗产永远是图书馆首要的社会职能。因此,在有限的经费下,就需要通过大数据分析来帮助采访决策。目前已有学者研究基于单个图书馆大数据的图书资源智能采购系统[15],而对于高校图书馆群体,现有的几个联合目录系统还不能利用大数据来智能化地为保障性馆藏建设提供决策支持。因此,建立一个智能化的统一平台来促进馆际资源协调建设很有必要。这个平台需要集成各馆的馆藏目录、新书采访目录和国内外新书目,因而平台的建设需要有国家政策支持,需要各个高校图书馆和出版商的全面参与。最终在各级文献保障协调政策的驱动下,平台的数据分析功能将指导各馆实施保障性馆藏建设。期待高校图工委能推进平台的建设。

猜你喜欢

图书馆学馆长馆员
请专家
高校图书馆义务馆员教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承华、斗尕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实现高职图书馆长远发展与青年馆员自我实现协调统一
中国比较图书馆学发展探究
广西图书馆学会2013年年会暨第31次科学讨论会在贵港举行
2013年广西公共图书馆馆长高级研修班
论图书馆馆员领导及其角色
广西图书馆学会2012年年会暨第30次科学讨论会在南宁举行
广西图书馆学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在南宁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