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国高校图书馆数字人文馆员队伍建设及启示*

2018-11-14许春漫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福建福州350117

图书馆建设 2018年11期
关键词:人文学科馆员人文

苏 敏 许春漫 ( 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 福建 福州 350117 )

1 引 言

数字人文(Digital Humanities,简称DH)源于20世纪40年代的人文计算,是在新兴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支撑下为开展人文学科研究而形成的跨学科研究领域,目前,已得到国内外图书馆学界的广泛关注。在2013年国际图联趋势报告(IFLA Trend Report)中,国际图联明确规定将数字人文作为图书馆领域的一个重要主题和领域焦点,并成立了数字人文特殊利益团体(The IFLA Digital Humanities/Digital Scholarship Special Interest Group,简称SIG),以便更好地参与数字人文学科讨论[1]。笔者通过调查国际数字人文中心网络centerNet发现,截至2018年3月,全球共成立了197个数字人文中心,分布于32个国家和地区,美国拥有67个数字人文中心,其中39个数字人文中心是由美国高校图书馆建立的[2]。美国部分高校图书馆为了给数字人文研究提供更好的支持,设置了专门的数字人文馆员岗位。据美国图书馆协会(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简称ALA)2016年1月发布的调研报告显示,339个受访馆中有21%的受访馆设置了数字人文馆员(Digital Humanities Librarian,简称DHL)岗位[3]。数字人文馆员在数字人文项目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有必要对美国高校图书馆数字人文馆员队伍进行调查研究。

笔者通过CNKI数据库进行文献调研,以“数字人文馆员 or 数字人文 and 图书馆员”为检索词分别在“篇名”和“关键词”检索项中进行精确检索,共检索到9篇论文,其中,与本研究主题相关的论文有5篇。李洁、孙琴、周琼和胡礼忠分别论述了在数字人文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员应如何进行角色转换、如何进行职业化建设以及可以为数字人文做些什么等方面内容[4-6];叶焕辉主要对国外14所高校图书馆数字人文馆员的具体岗位设置情况进行了介绍[7];金玲娟通过分析2013—2017年间部分网络平台发布的美国高校图书馆数字人文馆员的招聘信息,论述了数字人文馆员的岗位设置情况[8]。同时,笔者以“TS=(digital humanities OR eHumanities OR e-humanities OR humanities computing OR humanities informatics)and librarian”为检索词,在Web of Science 数据库中的SCI-EXPANDED、SSCI、CPCI-S 3个子库进行高级检索,仅得到2篇相关论文,Green主要对5个数字人文实践案例进行研究分析,论述了数字人文馆员与高校教职工在数字人文项目上的合作及数字人文馆员的工作策略和研究成果,以更广泛地促进数字人文学科的研究推广[9]。Clement从学术出版角度出发,探讨了图书馆员、数字人文学者和档案工作者的实践研究工作,对学术出版理论和实践模式进行深入分析,重塑了数字人文馆员和档案工作者的未来角色[10]。由此可见,对数字人文馆员进行专门论述的文章并不多。本文对美国高校图书馆数字人文馆员队伍的建设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以期为我国高校图书馆数字人文馆员队伍的建设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2 数字人文馆员的内涵

由于数字人文范式的不断发展变化,对于“数字人文馆员”的概念,学术界并未达成一致意见。Frazier认为数字人文馆员是指在跨学科的人文领域中,能熟练使用计算机网络等分析研究工具,掌握将现有数据转化为新的数字学术方法、具备一定的职业技能、专业素质、学术研究和服务能力的人员[11]。 肯塔基大学图书馆Kienle指出数字人文馆员是通过本岗位为师生和研究人员提供创新服务,支持当前新型的人文学科研究,认清数字人文的发展趋势,促进学校图书馆事业发展,具有创造性、协作性、研究性和丰富经验的图书馆专业人员[12]。俄亥俄州立大学图书馆学者Couch认为数字人文馆员是指能熟练掌握计算机学科和人文学科的研究方法,与人文学者和师生一起进行研究、教学和学习,并且能够成功建立起动态的、多样化的数字人文项目,以满足师生对学校数字技术和人文支持的日益增长的需求的馆员[13]。北京大学图书馆朱本军认为数字人文馆员是具有某种与数字人文相关的知识或技能的馆员,如能够理解人文学者所需数据并能为数据制定元数据著录规则的人文数据馆员、擅长数据可视化呈现的可视化馆员、熟练社会网络数据分析的SNA数据分析馆员,以及专门培训人文学者数字人文素养的馆员等[14]。综上所述,数字人文馆员是指经过高等教育专业培训,掌握图书情报专业理论知识、计算机知识、人文学科知识和数字素养,能灵活运用数字技术,探讨并解决人文学科问题的一类专业图书馆员。与传统图书馆员相比,数字人文馆员需要熟练使用电子文本、数据库等各类虚拟信息资源,参与建设校内外数字人文项目工作,对实践操作能力和科研服务能力要求较高。

3 美国高校图书馆数字人文馆员队伍建设现状分析

本文以2018年U.S.News & World Report[15]世界大学综合排名前20名的美国高校图书馆为调查对象,通过调查这些高校图书馆网站和相关招聘网站,对这些高校图书馆数字人文馆员岗位设置情况及职责、任职条件、组织管理机构、教育培训等情况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从而揭示美国高校图书馆数字人文馆员队伍的建设情况。

3.1 数字人文馆员岗位设置情况与岗位职责

由于数字人文具有跨学科特点,同一项目需要涉及多个相关领域的馆员合作完成,笔者通过调查20所美国高校图书馆网站发现,部分高校图书馆除了设置专门的“数字人文馆员”岗位外,还设置了与数字人文相关的具体岗位,例如:数字人文开发馆员、数字人文专家、数字项目软件工程师、项目指导人员、英语和人文馆员等,其岗位职责都与数字人文服务有关,因此,笔者将这些相关岗位馆员一并纳入数字人文馆员的研究范畴。20所美国高校图书馆数字人文馆员岗位设置情况见下页表1所示。

从表1可以发现,美国高校图书馆数字人文馆员的岗位职责主要包括以下5个方面:(1)参与数字人文项目的设计与实施。在被调查的20所美国高校图书馆中超过半数的图书馆要求数字人文馆员具有该职责,比如哥伦比亚大学、普林斯顿大学、杜克大学、康奈尔大学等高校图书馆的数字人文中心均要求数字人文馆员“参与并支持数字人文项目的创新工作,重点关注项目技术、项目合作、项目推广等工作,并提出建设性意见”[16]。(2)与院系合作开设数字人文相关课程。为了推进数字人文发展,美国高校图书馆非常重视数字人文人才的培养,斯坦福大学、西北大学等高校图书馆的数字人文馆员深入院系,与院系教师合作开设数字人文课程,向学生讲授数字人文知识。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数字人文馆员与计算机科学学院合作开发计算机密集型课程,为用户提供最新的数字应用工具和数字课程[17]。(3)与人文学者、技术专家及院系的教职工合作,提供专业咨询服务。如芝加哥大学图书馆的数字人文馆员与数字人文论坛(DH Forum)合作,定期举办相关会议、研讨会等常规活动,通过FAQ或邮件为用户提供咨询服务[18]。圣母大学图书馆英国文学与数字人文学科专家(subject specialist for English literature and digital humanities)岗位,通过邮件或电话为用户提供数字文本编辑和人文学术等方面的专业咨询服务[19]。(4)参与文本编码和数据建模。参与方式有两种:对本馆的数字资源进行文本编码、数据挖掘和数据建模;对数据模型和数字软件程序进行测试评估。如耶鲁大学数字人文馆员积极参与本校数字人文项目的文本编码和数据建模工作,并开发数字人文软件产品[20]。(5)参与国内外学术交流。数字人文馆员在数字人文学术会议中扮演“联络人”角色,推广数字人文研究成果。例如,斯坦福大学图书馆和宾夕法尼亚大学图书馆均要求本馆的数字人文馆员能适时参加国家级与数字人文有关的圆桌会议[21]或相关的国际组织研讨会[22]。

表1 20所美国高校图书馆数字人文馆员岗位设置情况表

3.2 数字人文馆员岗位任职条件

笔者通过调查发现,20所高校图书馆共有数字人文馆员72人,其中,普林斯顿大学图书馆数字人文馆员最多,有11人,而其他高校图书馆数字人文馆员数量为1~6人。这72个数字人文馆员均拥有硕士及硕士以上学历,其中,拥有博士学位的数字人文馆员有47人,占总体数字人文馆员数量的三分之二。在专业知识背景方面,各个馆员的最高学位所修专业主要有图书情报学、计算机科学、英语文学、管理科学、视觉艺术和其他6大类,馆员的专业背景分布情况如下页图1所示。从图1可以看出,20所高校图书馆数字人文馆员队伍中,拥有计算机科学、管理科学和图书情报学专业背景的馆员数量较多,还有部分馆员拥有英语文学、艺术等人文学科背景,可见,数字人文馆员的专业知识结构呈多元化分布。

图1 20所高校图书馆数字人文馆员专业背景分布情况

笔者在全球最大的职位搜索引擎“Simply Hired”网站[23]以“Digital Humanities Librarian”为检索词进行检索,共获得16条与本文20个调查对象相关的岗位招聘信息,这16条岗位招聘信息对数字人文馆员的学历、工作经验、专业技能等方面的任职资格进行了具体规定。对这16条岗位招聘信息进行分析后发现,以下几个方面是美国高校图书馆数字人文馆员必备的任职条件:(1)具有人文学科的高等学位(博士优先),拥有美国图书馆协会认证的图书馆学专业和人文学科的硕士学位;(2)在学术型图书馆或公共图书馆具有3年或3年以上的工作经验;(3)具有在数字人文工作中使用专业技术和行业标准的知识与经验,例如可视化、文本或网络分析、通用脚本语言及相关的web技术;(4)在学术交流会议中,拥有对当前问题的理解能力;(5)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6)具备一定的公众演讲技巧,有教学经验者优先;(7)工作中拥有主动性、灵活性以及团队合作意识。从上述馆员的任职条件中可以看出,美国高校图书馆对数字人文馆员队伍的学历、专业知识背景和综合业务素质要求较高,这也是美国高校图书馆数字人文服务水平较高的主要原因。

3.3 数字人文馆员的组织管理机构

对20个调查对象的所有数字人文馆员所属的部门进行调查后发现,数字人文馆员的组织管理机构具有多样性,如表2所示。数字人文馆员的组织管理机构主要有 以下几类:第一,数字人文中心。开发数字人文项目需要多种专业人员共同参与,为了方便项目的开展,美国越来越多的高校图书馆成立数字人文中心、人文中心或数字人文实验室,并设置数字人文馆员岗位,对数字人文项目的规划和实施提供全方位的支持。第二,数字学术中心。近年来,随着数字学术的兴起,美国越来越多的高校图书馆实现了从支持数字人文到支持数字学术的转变[24],并纷纷建立数字学术中心,对包括数字人文在内的数字学术研究与教学提供支持。例如,圣母大学图书馆的数字学术中心提供数据研究服务、数字化和元数据服务、数字人文、地理信息系统等[25],服务内容更加广泛。第三,艺术与科学中心、数字研究与管理中心。艺术与科学中心的数字人文馆员的工作重点在于探索如何将数字技术深入应用于艺术创作领域,从而促进艺术领域的创新发展。数字研究与管理中心的数字人文馆员的工作重点在于进行人文资料的数字化,建立人文专题数据库,并注重建立关联数据,以帮助人文学科的学者从低层次繁重的资料收集和整理工作中解放出来,从而提升学者的研究效率。

表2中所列的数字人文馆员的组织管理机构,一部分是由图书馆单独建立,如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康奈尔大学、哥伦比亚大学、乔治城大学、布朗大学等高校图书馆;另一部分则由图书馆与本校相关院系或所属州立政府机关、基金会合作建立,比如普林斯顿大学、芝加哥大学、达特茅斯学院、莱斯大学、西北大学、杜克大学、圣母大学、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斯坦福大学等高校的数字人文部门由图书馆与本校信息技术部门或人文科学部门合作管理,约翰霍普斯金大学、耶鲁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加州理工学院、范德堡大学等高校的数字人文部门由图书馆与所属州立行政机构或国家人文基金会合作管理。与图书馆传统的内部集中式管理模式不同,美国高校图书馆的数字人文馆员组织管理机构呈现出跨机构、跨部门合作的特点,更加强调图书馆内外部机构之间的交流合作,注重开展广泛的数字人文实践研究,注重为馆员和用户提供一个合作、多元、包容和宽松的学术环境。

表2 20所美国高校图书馆数字人文馆员的组织管理机构

3.4 数字人文馆员的教育培训

优秀馆员队伍的培养是一个长期且连续的过程,教育培训则是优秀馆员队伍形成的必要条件,也是高校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

3.4.1 数字人文馆员教育培训的方式

教育培训的方式是否合理,直接影响数字人文馆员专业技能和业务能力的提升。美国高校图书馆主要采取两种方式对数字人文馆员进行培训 :(1)采用课堂讲授、研讨会、主题讲座、会议沙龙等线下授课教育方式。莱斯大学、西北大学、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等高校图书馆定期召开数字人文研讨会,对馆员进行培训,并方便数字人文馆员之间进行交流。(2)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CAI)、网络直播、在线咨询等线上教育方式。例如,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的数字人文中心(Digital Humanities Center)为本校数字人文专业的研究生和数字人文馆员提供了多种具体的在线课程学习形式,包括远程访问课程、在线自学课程等,并通过在线总结性评估,对学习结果进行检验,了解数字人文馆员对课程知识、专业技能的掌握情况,以更新馆员的专业知识储备,提高服务能力[26]。

3.4.2 数字人文馆员教育培训的内容

教育培训的课程内容能否激发馆员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能否提升数字人文馆员的服务水平,是否符合数字人文馆员自身职业发展的需要,对数字人文馆员队伍建设来说至关重要。20个被调查的美国高校图书馆的数字人文馆员培训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数据分析技术课程。圣母大学数字学术中心在2017年春季课程中为本校数字人文馆员和数字人文专业的研究生开设了“文学数字分析”(Digital Analysis of Literature)课程,该课程针对不同国家语言文本之间的差异,运用数字技术进行分析和记录,更直观清晰地展示了数字技术在人文学科领域的运用[27]。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的数字人文中心定期召开部门研讨会,探讨书目管理软件Zotero、定性分析软件Nvivo和文献管理软件等软件的使用方法,掌握如何检索、存储和引用书目数据,如何对文本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等[28]。(2)信息技术基础课程。开设此类课程的目的是让数字人文馆员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理论知识,比如普林斯顿大学数字人文中心为数字人文馆员开设了“互联网经济学:数字革命”(Economics of the Internet:The Digital Revolution)、“普林斯顿和信息时代的到来”(Princeton and the Dawn of the information age)等信息技术基础类课程[29]。(3)可视化技术课程。耶鲁大学图书馆为数字人文馆员开设了“数据可视化素养”(Data Visualization Literacy)课程,该课程从数据可视化概述、数据管理技巧、案例和资源等四个方面对可视化技术进行介绍[30],指导数字人文馆员如何利用可视化技术将复杂庞大的数据以图形或图像的形式形象地展示出来。

4 启 示

笔者通过招聘网站、搜索引擎等搜集我国高校图书馆馆员招聘信息,发现仅有少数高校图书馆有发布数字人文馆员岗位的招聘信息,例如,武汉大学图书馆于2017年9月公开招聘具有图书馆学、信息管理及计算机相关专业背景,熟悉数字人文服务的数字学术支持岗位的馆员[31]。由此可见,我国高校图书馆数字人文馆员队伍建设还很薄弱,我国高校图书馆应充分认识到建设数字人文馆员队伍的重要性,根据本校数字人文发展的需求,借鉴美国高校图书馆数字人文馆员队伍建设的成熟经验,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数字人文馆员队伍。

4.1 设置符合本馆发展需要的数字人文馆员岗位

近年来,开展数字人文服务已成为我国高校图书馆界研究和实践的热点。目前,我国绝大多数的高校图书馆都没有设置专门的数字人文馆员岗位,多由学科馆员、数据馆员、参考咨询馆员等岗位的馆员兼任,由于这些岗位的馆员一般不具备娴熟的数字人文技能,而且已有的工作岗位任务已经较繁重,无法对本校数字人文的研究和教学提供全方位的支持,从而影响本校数字人文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我国综合性院校、文科类院校及艺术类院校等高校图书馆有必要根据本校人文学科的发展需要设置数字人文馆员岗位。为了能为本校各个人文学科提供更专深的数字人文服务,我国高校图书馆在设置数字人文馆员岗位时,有必要参考美国高校图书馆的做法,根据本校的学科设置情况有针对性地设置具体的数字人文馆员岗位,即“学科+数字人文馆员”岗位。例如,圣母大学、哥伦比亚大学、乔治城大学等高校图书馆分别设置了英国文学与数字人文学科专家(subject specialist for English literature and digital humanities)[32]、历史和人文馆员(History and Humanities Librarian)[33]、英语与人文馆员(English and Humanities Librarian)[34]等岗位。此外,高校图书馆在制定数字人文馆员的岗位职责时,可以根据本馆的发展战略、本校数字人文项目开展情况、用户实际需求,确定数字人文馆员的工作任务、服务范围,并协调好各个岗位之间的关系,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数字人文馆员的作用,不断创新数字人文服务,从而促进本校人文学科研究范式的创新发展。

4.2 严格选拔胜任的数字人文馆员

一支高素质的数字人文馆员队伍是高校图书馆开展高质量的数字人文服务的重要保障。如上文所述,美国高校图书馆在数字人文馆员选拔方面要求十分严格,对人员的专业背景、专业技能以及综合素质等方面都进行了严格的要求。借鉴其做法,我国高校图书馆在选拔数字人文馆员时,也应该从人员的专业背景、专业技能以及综合素质3个方面进行综合考察。首先,数字人文馆员必须具备硕士及以上学历,具备人文学科、计算机学科或图书情报学科等专业背景;其次,数字人文馆员应具备一定年限的图书馆工作经验,能熟练使用数字人文项目开发工具,掌握数字化技术、数据库技术、可视化技术、文本分析技术等数字人文技术;最后,数字人文馆员应具备高尚的道德素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并具有良好的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协同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环境适应能力。

我国高校图书馆在选拔数字人文馆员时,可以采用内部选拔与外部聘用相结合的选拔方式。在内部选拔方式上,我国高校图书馆可以从本馆内部选拔具有一定人文学科、计算机学科、或者图书情报学科背景的馆员,对他们进行数字人文技能和素养培训后,使之能够胜任数字人文馆员岗位,这种内部选拔方式为馆员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会和成长空间,可充分调动馆员的工作积极性。在外部聘用方式上,我国高校图书馆可以根据本馆实际发展情况,招聘熟悉数字人文技术、有项目管理能力的数字人文馆员,尤其应重点引进具有信息技术学科背景的图书情报学硕士或博士。无论是内部选拔还是外部招聘,高校图书馆均需要根据外部环境和本馆实际发展情况建立一套完善的数字人文馆员选拔机制,优化人才管理模式,努力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4.3 构建有利于发展的数字人文馆员组织管理机构

通过上文分析可知,美国高校图书馆一般是通过建立数字人文中心、数字学术中心、人文中心等专门的机构对数字人文馆员进行组织管理。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中,只有台湾大学图书馆成立了专门的数字人文研究中心(台湾地区称为“数位人文研究中心”),该中心成立于2012年,并于每年12月初定期举办数位典藏与数字人文国际研讨会,以促进数字人文馆员之间的知识交流,提升数字人文馆员的国际化视野[35]。我国高校图书馆可以借鉴美国高校图书馆的做法,根据本校学科建设的需要建立数字人文中心、数字学术中心等专门的数字人文馆员组织管理机构。以人文学科见长的院校和艺术类院校图书馆可以考虑组建数字人文中心,在该机构内建设一支专业的数字人文馆员队伍,为数字人文的研究与教学提供专业化的服务,比如建立各类人文专题数据库、推荐最先进的数字人文软件工具、建设数字人文网络基础设施、孵化数字人文项目、促进跨学科交流等。综合性院校图书馆可以考虑组建数字学术中心,在该机构内设置数字人文馆员岗位和数字学术馆员岗位,比如乔治城大学就在数字学术中心设置了数字人文馆员、英语与人文馆员、数字学术馆员、数字服务专家等[36]岗位,以更好地为人文学科提供数字人文服务,为其他学科提供数字学术服务。

美国高校数字人文馆员的组织管理机构,有的是由图书馆单独建立,有的是由图书馆与其他机构合作建立。由于数字人文属于人文学科与数字技术相交叉的跨学科研究领域,因此,笔者认为数字人文馆员的组织管理机构应由图书馆与学校其他相关学术机构合作建立,比如与计算机学院、文学院、历史学院等机构合作建立,各相关学术机构可以为图书馆的数字人文服务提供理论和技术指导。

4.4 培养数字人文馆员良好的数字人文素养和服务能力

数字人文素养涵盖数字技术和方法、人文科学素养和学术素养,比如,可以利用数字技术实现数据之间的关联互动及可视化展示,具有数字化的思维方式等。良好的数字人文素养和服务能力对数字人文馆员自身的成长发展至关重要,教育培训则是培养数字人文馆员良好数字人文素养和服务能力的基本途径。首先,由中国图书馆学会高等学校图书馆分会牵头成立高校图书馆数字人文联盟,联合开发建设《数字化技术》《数据管理与分析技术》《可视化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机器学习技术》等数字人文技术MOOC课程,并不定期召开数字人文服务创新研讨会,通过培训与交流促进数字人文馆员不断提升数字人文素养和服务能力;其次,各个馆根据本馆实际发展情况举办培训班,邀请国内外数字人文领域的专家学者为本馆数字人文馆员提供技能培训和服务指导;最后,各个馆应提供一定的经费,让优秀的馆员到国外数字人文服务开展比较好的高校图书馆进修。国外一些高校图书馆在数字人文服务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有许多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所以各高校图书馆应多方筹措资金,鼓励和支持优秀的馆员走出去,学习国外高校图书馆先进的理念和技术,并将其应用于实际工作中,从而拓展我国高校图书馆数字人文服务的广度和深度。此外,为了保障培训的效果,各高校图书馆应建立起严格的培训考核机制,目的是调动数字人文馆员参加继续教育培训的积极性,强化数字人文馆员的终身学习意识和服务意识,优化数字人文馆员的知识结构,提升数字人文馆员的服务技能。

4.5 建立完善的数字人文馆员激励机制

如果数字人文馆员有否定自我的态度,而且学校不够重视,就会使馆员自我认同感较低,不利于高校图书馆科研服务水平的提升。鉴于此,各高校图书馆可以根据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即从激励因素和保障因素两个方面对数字人文馆员进行激励,一方面,量才录用,各得其所,各司其职,根据数字人文项目开发的难易程度和馆员能力分配任务,并对馆员的工作进行认可和赞赏,使馆员对自己的工作感到满意,获得自我成就的需要。另一方面,改善馆员的工作环境,提高数字人文馆员的薪酬,比如,普林斯顿大学数字人文中心从2017年夏季开始为鼓励数字人文馆员积极参与本校数字人文项目建设,规定在本年度有申请数字人文项目的馆员可获得5 000美元的奖励,极大地提高了数字人文馆员的工作积极性[37]。国内有条件的高校图书馆可以在本馆经费预算充足的情况下出台一系列提高数字人文馆员待遇的政策,解决馆员的刚性需求,达到长期激励效果。内外在激励机制相结合,可促使数字人文馆员为适应大环境而不断提升自己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从而提高其工作效率。

5 结 语

美国高校图书馆数字人文馆员队伍建设走在世界前列,在数字人文馆员的选拔、组织管理和培训等方面都有比较成功的经验,值得我国高校图书馆借鉴。然而,由于中美两国高校图书馆数字人文服务有着不同的发展环境,我国高校图书馆不能生搬硬套美国的做法,应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科学设置数字人文馆员岗位,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数字人文馆员队伍,为数字人文的研究和教学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促进高校的数字人文发展。

猜你喜欢

人文学科馆员人文
高校图书馆义务馆员教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承华、斗尕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别再这样为人文学科辩护了
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实现高职图书馆长远发展与青年馆员自我实现协调统一
人文绍兴
再论哲学人学的学术性质
论高师人文学科教师教育者的“师士”使命的源起
人文社科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