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通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细胞因子、脑血流动力学和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2018-11-14张宇明
张宇明 何 辉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医学系,河南 郑州 451191)
急性脑梗死是常见的一种脑血管疾病,随着人口老龄化,其发病率也不断增加,常见于老年人〔1〕。老年急性脑梗死主要是由于脑内局部血液循环障碍,脑组织缺氧、缺血造成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2〕。急性脑梗死发病病因较多且发病机制较为复杂,认为脑血管壁病变造成管腔狭窄、闭塞或血管内血栓形成为其最主要机制〔3〕。目前,临床上单纯采用西药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效果并不十分理想。而研究证实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取得良好疗效〔4,5〕。因此,本研究探讨血栓通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疗效及对细胞因子、脑血流动力学和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106例,按照随机表法分为观察组53例与对照组53例。观察组,男32例,女11例;年龄70~79〔平均(74.38±2.97)〕岁;发病至入院时间3~36〔平均(18.94±4.25)〕h;对照组男34例,女9例;年龄71~78〔平均(74.89±3.25)〕岁;发病至入院时间4~34〔平均(19.32±3.86)〕h。两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
1.2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经颅脑CT或MRI证实为急性脑梗死;②年龄≥70岁,且首发;③发病至入院时间48 h内;④签订知情同意书者。排除标准:①合并肝肾、心肺功能严重异常者;②脑血管畸形、脑出血者;③精神疾病者;④过敏体质者。
1.3治疗方法 两组入院后采用常规治疗,包括抗血小板聚集、保护脑组织、脱水、降颅压等。对照组:静脉输注依达拉奉注射液(河北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中心;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90353)30 mg+100 ml生理盐水中,每日2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血栓通注射液(广东远大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44023081)4 ml+250 ml生理盐水中,每日1次。两组疗程均为2 w。
1.4疗效判定标准〔6〕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对疗效进行判定:①基本治愈:NIHSS评分下降幅度90%及以上,且患者临床症状消失;②显著进步:NIHSS评分下降幅度为46%及以上90%以下,且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③进步:NIHSS评分下降幅度为18%及以上且为46%以下,且患者临床症状改善;④无效:NIHSS评分下降18%以下,且患者临床症状无改善。总有效率=(基本治愈患者+显著进步患者+进步患者)/总患者×100%。
1.5观察指标 ①观察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变化;②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细胞因子水平变化,包括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细胞白介素(IL)-6,分别于治疗前后抽取3 ml外周静脉血,以离心半径15 cm,离心10 min,离心转速2 500 r/min,分离血清,放置于-20℃下保存待测;③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脑血流动力学变化,包括双侧大脑中动脉的峰流速(Vp)和平均流速(Vm),采用颅多普勒超声检查;④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管内皮功能变化,包括一氧化氮(NO)和内皮型NO合成酶(eNOS),分别于治疗前后抽取3 ml外周静脉血,以离心半径15 cm,离心10 min,离心转速2 500 r/min,分离血浆,放置于-20℃下保存待测。
1.6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t及χ2检验。
2 结 果
2.1两组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2.45%,基本治愈8例,显著进步23例,进步18例,无效4例)显著高于对照组(71.70%,基本治愈3例,显著进步18例,进步17例,无效15例,χ2=7.759,P<0.05)。
2.2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和ADL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前NIHSS评分和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16、0.338,均P>0.05);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显著降低而ADL评分显著增加(观察组:t=35.302、13.882,对照组:t=22.858、8.553,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而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20.387、7.722,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和ADL评分比较分,n=53)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1)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2)P<0.05,下表同
2.3两组治疗前后细胞因子水平比较 两组治疗前hs-CRP和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74、0.215,均P>0.05);两组治疗后hs-CRP和IL-6水平均显著降低(观察组:t=19.459、18.148,对照组:t=9.378、8.786,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hs-CRP和IL-6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t=13.722、12.715,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细胞因子水平比较
2.4两组治疗前后脑血流动力学变化比较 两组治疗前Vp和V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28、0.658,均P>0.05);两组治疗后Vp和Vm明显增加(观察组:t=20.372、15.694,对照组:t=9.273、8.626,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Vp和Vm明显高于对照组(t=11.586、7.776,均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脑血流动力学变化比较
2.5两组治疗前后血管内皮功能水平比较 两组治疗前NO和eNO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54、1.050,均P>0.05);两组治疗后NO和eNOS明显增加(观察组:t=13.668、17.357,对照组:t=8.940、10.588,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NO和eNOS明显高于对照组(t=6.496、8.601,均P<0.05)。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血管内皮功能变化比较
3 讨 论
中医学认为脑梗死属“中风”范畴,认为其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气血瘀滞造成脉络瘀阻,临床上因以祛风通络、益气活血为治疗法则〔7〕。血栓通注射液是一种纯中药制剂,其组成成分主要为三七总皂苷,具有活血化瘀、祛瘀止血功效〔8〕。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血栓通注射液具有保护血管内皮功能、抗血栓形成、改善血流动力学、抗动脉粥样硬化、稳定斑块、清除自由基以及改善缺血再灌注损伤等作用〔9,10〕。依达拉奉是常用的一种脑组织自由基清除剂和脑保护剂,具有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效果,且能够清除缺血再灌注后的脑内羟基基团,从而使梗死区域内迟发性神经元减缓死亡,改善缺血-再灌注引起的脑水肿症状和体征〔11,12〕。
认为炎症反应在急性脑梗死发病、进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hs-CRP是重要的一种炎性细胞因子,在脑梗死后神经细胞的变形、凋亡及损伤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13〕;炎性细胞因子IL-6主要由体内的多种免疫细胞产生,当机体出现炎症时,IL-6则会促进炎性细胞因子及细胞内皮的黏附,不仅会使炎症进程加快,且会使血栓周围炎症程度与血管壁的损伤加重〔14〕。本研究表明,血栓通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可减轻炎症反应。脑梗死表现为明显的脑血流动力学异常,大部分表现为脑血流速度减慢,脑血流动力学异常会造成脑梗死发病和进展的重要原因〔15〕。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异常能够提供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管状态客观信息。本研究表明,血栓通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可改善急性脑梗死脑血流动力学。血管内皮功能与急性脑梗死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其中发挥舒张作用中最重要的血管因子是NO。NO主要是由L-精氨酸经eNOS催化而得,可舒张血管、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抑制血小板聚集、抑制低密度脂蛋白氧化、抑制单核细胞黏附以及减少氧自由基产生等。研究显示,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NO和eNOS水平明显降低〔16〕。本研究表明,血栓通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可改善血管内皮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