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生提高法律意识的实践与探索

2018-11-14李学孜

长江丛刊 2018年4期
关键词:法制观念法律意识法制

李学孜

改革开放为国家和社会带来了快速的经济发展,生活水准的不断提升容易诱发某些不良的犯罪事件。令人痛心的是,在这些犯罪案件中,我们高中生占据了犯罪总人数中不少的比例。这是由于我们缺乏必要的法律意识,法制观念淡薄,从而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以及各种某些不良思想的诱导,让我们在不经意间违反了法制法规。因此,提高我们自身的法律意识刻不容缓。

一、高中生的法律意识现状

现实生活中,高中教育阶段作为我们冲刺备考大学的最后紧要关头,我们经常面对繁重的教学任务,完成大量的教学训练,这几乎花费了我们全部的时间。而在课堂上,老师通常只注重教学任务的质量和完成度,强调的内容几乎都与教学相关,忽视了法制教育在我们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造成了我们部分的同龄人不懂法、不知法的局面。这也间接使得大部分学生在遇到侵害自身合法权利的时候,陷入被动的局面,或忍气吞声,或一失足成千古恨,将自己推到法律的对立面,从被害者变成施害者。这些情况都显示出了当今高中生缺乏相应的法律意识,导致缺乏法制观念和不会维护自身合法权利。

二、高中生完善法制观念的必要性

法律存在于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保障公民的合法权利。提高我们高中生的综合素质脱离不了法律意识的完善。拥有基础的法律意识,对于我们来说,更容易形成一个健康的人格和道德观。不侵犯别人的合法权利,也能在受到侵害时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因此,建立一个完善的法律法规意识,是对自己负责的一种体现,并能降低高中校园犯罪的机率。

三、高中生如何提高法律意识

(一)加强法律意识,做到自律

在高中阶段,我们对不同的事物已经有了一定的界限划分意识,换句话说,我们的脑海里已经有了遵循规则的意识。这些界限分明的意识约束着我们平日里的所作所为,保证学校的正常运转和井然有序。因此,我们要有意识的建立起法制观念,加强法律意识,从自我做起,这样才能避免以身试法。那么,如何加强法律意识呢?我认为学校首先要有意识的宣传。在平日的学习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学习主科知识,更要了解法制法规,不能因为考学的重要性而有失偏颇,忽略法制法规的知识。要做到主动了解法律法规,重视法律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对于基础的法律条文要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和掌握,明确法律和道德是两个不一样的概念,二者不可混为一谈,我们高中生要学会敬畏法律,维护法律的神圣性和庄严性,不以身试法,挑战法律的权威和底线。

(二)灵活运用身边的事实,解析法律,提高意识

对于我们高中生来说,如果有意识的去了解身边的事情,那么就会发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与法律息息相关的实例有很多。于我们而言,法律条文虽然是冰冷的,但是案例是鲜活的,只要我们有意识的去关注,那么我们也可以从身边的案例中增强自己的法律意识。就比如说新闻联通、今日说法等等节目可以帮助我们普法,除此之外,各大社交平台里爆炸式的信息里也能追寻到与法律向光的痕迹。因此,我们可以利用身边这些鲜活的案例,了解法律知识,从而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而且这种案例于我们而言是直观浅显的,更容易帮助我们理解法制法规,提高我们自身的法律意识,加强我们维护自我权益的意识,拿起法律武器,对侵害我们权益的人或事说不。真正做到知法懂法,在实际生活中善用法律,而不是囫囵吞枣应付了事。

(三)从身边小事做起,加强法律法规的意识

在我们平日的生活中就要有形成良好的法律法规的意识,如此一来,我们才更容易建立起遵守法律的习惯,避开触犯法律法规的事情。我们要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就如古言所道:“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培养起遵守法律法规的意识,就会明白和理解法律作为保障公民权益的一种手段,其约束力和公正性能够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从而从内心接受它,维护它,重视它。在掌握了一定程度的法律知识之后,我们还可以作为法律的宣传者,带领我们的同龄人去认识法律,敬畏法律,从而达到提高我们高中生法律意识的目的。

四、结语

法律是维系社会正常运转的重要保障。学习法律知识,提升法律意识,对于我们高中生来说十分重要。它能使我们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也能帮助我们建立起正确的三观和是非判断的能力,尊重社会规则,敬畏法律,避免由于人生阅历的不足,社会风气的影响而触犯法律法规。

[1]陈建新,袁贵礼.中国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透视[J].社会科学论坛,2002(4).

[2]张金娟.民办高校大学生法律意识教育的实效性探索[J].科教文汇,2010(8).

猜你喜欢

法制观念法律意识法制
融媒体时代下的新闻宣传与法律意识
大学生法治意识调查分析
法制报道“负效应”的规避与防范
关于法制新闻的几点认识
浅议新闻工作者的法制观念
提高法律意识的实践与探索
医养结合亟须法制规范
论公民法律意识对纠纷解决策略选择的影响
浅谈废水处理设施的监管新思路
“微时代”对大学生法制观念的影响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