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育教学对农民工子女道德品质提升的影响研究

2018-11-14/

长江丛刊 2018年14期
关键词:道德品质道德教育美育

■ /

一、前言

与城市家庭的学生相比,我国农民工子女的道德教育现状堪忧,具体表现为:一,农民工子女面临着上学难问题,这也直接影响了这部分学生接受正规的学校道德教育。二,农民工子女的流动性比较大,这不仅影响了学校正常的教学安排与活动,更重要的是学校无法及时有效地掌握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情况。三,家庭的道德教育与学校脱钩。四,通过研究这些孩子的个体差异情况,由于他们远离以前熟悉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心理和思想上会经常发生波动,这加大了学校在心理辅导上的难度。五,学校都是规模化管理,一旦学生的个体差异强烈以后,必然导致管理上的困难[1-3]。当前,在城市里面,农民工子女已经占据未成年中很重要的比例,对农民工子女进行道德教育是稳定未成年人这个群体以前国家未来的重要一环。当前国家经济持续发展,社会保持和谐平稳态势,对农民工子女的道德教育直接关系到国家新生代未来发展的长期战略需要。孩子是国家的未来,未成年道德素养的提高与全社会的整体道德素质的提高息息相关[4]。

本项目研究美育对农民工子女道德品质提升的影响,对这一部分特殊群体的研究,不仅具有理论意义,同时还有实践意义[5]。理论上,关于农民工子女的道德教育的理论研究可以得到丰富。我国许多学者主要将美学教育作为学校德育的一种手段进行研究,研究的对象统一为全部学生或者适龄学生,而少有专门针对农民工子女的道德教育研究。本文主要从美学的角度,运用社会学和教育学等相关学科研究农民工子女的道德教育,对有关学生道德教育问题理论研究有益的补充。本文分析农民工子女在学校应有道德教育的观念、方式、内容等,从美育的角度为学校从事道德素养教育提供了途径。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发现以《美育对农民工子女道德品质提升的影响研究》为主题的文章为零,国内外这方面的研究领域几乎空白,而相关研究,在美育对道德研究这一方面,比如美育对道德教育的作用和影响,审美教育对培养人的品质问题等这方面研究领域较广,而在农民工子女的道德教育方面,多是从农民工家庭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学校教育、社会环境教育这几方面对道德品质的改善和影响来研究,而单从美育这一个角度对农民工子女道德教育的渗透问题领域还是空白的。但实际上,根据农民工子女特殊的家庭环境和心理特点,他们尤其需要得到心灵的净化,需要从身边的环境去发现、感受美,从而形成正确的是非观、美丑观、倘若能让那些孩子相信这个社会的真善美,那么他们的道德价值观自然也会随之提升,因为有了情感得到升华,道德品质自然也会随之升华。

二、美育教育的重点和难点

马克思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也不断强调要平衡发展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五育,其中美育作为一种可以融合德、智、体、劳四育有效教育手段,对于学生道德养成和提升,更是有很大的意义和促进作用。美的情感是善的基础,是道德的基础,情感是审美过程中得重要因素之一,审美过程也是情感过程。情感在人的道德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十分重要,它是由知到行的推动力,没有情感,任何道德认识都不能化成道德行为。由于美育具有情感性这一特点,所以历来的美学家、教育家都把美育作为一种道德教育的重要手段。高尔基曾说:“美学是未来的伦理学。”美育在培养学生道德方面的作用包括认识的深化、道德的感化、情感的净化、心理的平衡、美丑与是非的辨别等。从人类教育来看,教育始终有着对伦理美学的借鉴和运用,而且它构成了整个教育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未来的教育也必然会是这样。

主要内容:(1)相关概念的界定;(2)美育对提升道德品质的重要性;(3)农民工子女道德品质现状与问题;(4)美育对农民工子女道德品质提升的重要性;(5)得出结论及给学校提出的建议:针对民工子女道德提升的美育渗透如何实施(通过班主任管理、学科教学、建立特殊的校本教材)。

重点:农民工子女道德品质现状调研:全面而准确地了解并把握农民工子女道德品质及道德教育现状是本项目的研究基础,在调研阶段,样本的选择、维度的确定以及数据的分析将是研究的重点。如何通过美育提高农民工子女道德品质:结合之前对农民工子女道德品质以及道德教育现状的调研结果,寻求美育的具体实施途径,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政策建议是本项目的研究目的。

难点:由于学界目前关于农民工子女美育方面的研究极少,所以本项目可以借鉴的学术成果非常有限。唯有结合美育德育以及农民工子女两方面的研究成果,在分析与整合本地调研数据的基础上,形成最终的项目成果。农民工子女的道德品质以及道德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并不能仅依靠短期观察获得的截面数据与分析就做出适当的判断,然而局限于本项目的研究存续期,无法跟踪某届适龄学生的完整的德育阶段,这对本项目最终研究成果的适用性提出了极大的挑战。

三、提升美育教育水平

我们在美育中进行德育的渗透,是实施农民工子女道德教育,提升农民工子女的道德素养和道德情操,实现青少年道德提升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在实现美育的实践操作过程中,应该加强学校的引导作用以及学校与家庭的互动。以农民工子女为研究对象,把美育与农民工子女的道德教育结合在一起,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要深化教育领域的综合改革。要重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要实现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最重要的就是青少年的道德教育,而美育已经成为道德教育的重要一环。在该文件中,明确提出了“改进美育教学”。这是中央向我们传递的一个信号:青少年身心健康是保障祖国未来的关键,而美育教育又是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重要一环。

农民工子女作为青少年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随着近年来进城务工人员群体的逐步壮大,农民工子女的数量也呈现稳定增长态势。所以,思考如何对农民工子女进行美育教育,提升其道德素养,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这几年,在城市居民子女的道德教育上已经取得了不少成绩。但是农民工子女的道德教育问题还很滞后。这是个现实问题,直接导致了下面的后果:城市居民子女与农民工子女的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农民工子女在城市中没有归属感的问题,农民工子女道德教育普遍低下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除了向他们灌输课本知识,提高文化修养以外,最重要的,还是得从道德教育入手,用美育来感化和影响他们。

农民工子女同样也是国家的未来。对这个群体的道德素养教育是我们要努力思考和保障的。通过在这个群体中不断改进与深化美育教学,提高他们的审美与道德素养,实现教育公平化,逐步缩小区域、城乡、特别是不同青少年群体之间的道德教育差距。“让每一个孩子公平享有美育教育”,这不是一句公话套话。这是国家战略的需要,是人民的需要。是保障祖国未来,实现社会和谐,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手段。而这其中,农民工子女的美育教育问题就成为重中之重。努力通过各种手段,筹措多方资源,向农民工子女的美育教育倾斜,让这个群体享受到更多教育资源,实现青少年教育、特别是美育教育的公平化。

参考文献:

[1]林清凉.2015年中国美育研究述评[J].美育学刊,2016,7(04):31~46.

[2]杜卫.论中国美育研究的当代问题[J].文艺研究,2004(06):4~11,158.

[3]王等等,张月霞.我国学校美育研究30年:回顾、反思与展望[J].美育学刊,2016,7(06):15~21.

[4]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课题组,田慧生,吴霓,张宁娟,李晓强.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教育状况调研报告[J].教育研究,2008(04):13~21.

[5]杜卫.美育三义[J].文艺研究,2016(11):9~21.

猜你喜欢

道德品质道德教育美育
什么叫美好的道德教育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整合校外教育资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幼儿道德品质教育策略探究
在解决“道德冲突”中升华小学生道德品质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美育教师
如何对幼儿开展道德教育
交往是青少年道德品质形成的一个重要途径——简评杨鲜兰、彭菊花新著《交往与青少年道德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