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背景下高职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课程体系整体优化研究
2018-11-14■/
■ /
辽宁现代服务职业技术学院烹饪学院
大数据背景下优化和改进课程体系,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念与职业能力分析模式[1],根据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食品行业出现的新情况、新特点及食品产业发展趋势,探索出一套操作性强、推广价值高的高职院校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课程体系整体优化的新模式。这既是高职教育内涵建设的需要又是培养食品行业一线专业人才的需要。目前,国内很多高职院校设有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如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等,各院校都有各自的课程体系开发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从高职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课程体系的整体特点出发进行设置的课程体系;二是从高职教育对人才应具备知识、能力和素质出发设置课程体系;三是从食品产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出发设置课程体系。这几种课程体系都是以知识为依据,以知识的完整性作为序化逻辑,目标定位偏离社会需求、课程设置和课程体系与就业岗位不匹配、毕业生就业质量较低等问题,从而影响了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人才培养进程,在大数据背景下如何优化和改进课程体系,着力提升人专业人才的创新能力是当前迫切需要探讨的新问题。本文围绕高职食品营养与及检测专业人才培养要求,初步探索和研究如何优化大数据背景下的新型课程体系。
一、大数据背景下课程体系建设的规划与思路
大数据背景下,把人才培养的相关数据与政府部门及食品企业整合、将人才供应链向食品产业链整合,围绕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参照对接职业岗位群任职要求,通过大数据获得产业需求信息和用人单位的反馈信息。通过对基本素质课程、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与手段等进行优化改革,形成以“工学结合”为基础、以“教、学、做、用”相结合为特色的职业素质课程和职业技术课程体系[2]。
二、大数据背景下课程体系的改革策略
(一)基本素质课程教学系统设计
大数据背景下,全球化的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海量的优质教育资源,基本素质课程将使学生充分利用这些数据资源,通过慕课等在线学习为学生提供更大的学习空间和选择空间,进一步确定学生的主导地位,这同时对学生、教师等都提出来更高的要求。
食品工业是道德工业,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通过“思想政治”、“大学生心理健康”、“大学生就业指导”等人文素质课程,促进学生思想道德、职业道德、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的协调发展。在素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将职业道德教育、职业素养教育渗透到专业课程设计和教学实施过程中,将职业道德与企业文化相结合,学生通过到校外食品相关企业实习实训从而更好的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将素质教育贯穿于教学始终,使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修养从而使学生更好都得履行职业岗位职责。
(二)理论课程教学体系系统设计
大数据背景下,优质教育资源的在线化和网络化使得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理论课程内容更加丰富,专业理论课主要由食品营养与安全、营养配餐、食品应用化学、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食品专业英语等课程组成,主要培养学生坚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同时也能掌握科学实践所必需的基本技能,主要培养学生在多元化的信息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
(三)实践教学体系的系统设计
大数据背景下,多样化的信息平台能够提供食品生产与风险管理主体间的信息收集通道,为新产品开发提供了高效快捷的数据源。实践教学的重要地位与理论教学相同,根据实践课程培养目标要求,以食品微生物检测和化学检测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改革和实践教学环节的合理组合为中心,形成整体优化并与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理论教学有机统一的实践教学体系。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
大数据背景下,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教学资源得到了极大的丰富,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教学的需求。在教学中坚持实践性与开放性并重,采用一体化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法等,教师根据学生的能力目标,创设学习情境,以教师引导布置项目、查阅资料设计方案、小组讨论确定方案、小组合作实施方案、分析结果自我评价、写出报告综合评价为教学环节,将课堂教学更好的与现场教学相互融合,进一步实现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零距离”互动,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将职业素质训练和引导贯穿实训教学各环节,让学生熟悉企业生产一线工作方式;对学生实行“6S”管理制度从而使他们养成爱护所使用仪器设备及工作场所环境的良好习惯;建立产品综合质量考核标准,在综合实训中培养学生的产品质量意识和安全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