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心理控制与儿童心理社会功能的关系分析
2018-11-14■/
■/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一、父母的心理控制与儿童的心理社会功能关系
父母的教育影响在儿童成长过程中承担着十分重要的部分。父母的教育行为多数表现为对儿童的控制,具体可以分为行为控制和心理控制这些控制会让儿童产生心理压力从而影响儿童成长。我们通过调查发现,当父母处在社会的压力下或是因家庭原因所造成的压力中时,有极大概率对儿童进行心理控制,父母潜意识的通过对儿童的心理控制来缓解自己的压力。这样的压力传递极大地影响了儿童心理社会功能。这种影响所产生的结果就是儿童的问题行为,这种行为可以分为内在问题和外在问题两种,内在问题多数表现为父母对儿童过度的心理控制造成儿童的心理问题,直接体现在儿童的性格上,例如不自信、自闭、焦虑抑郁等。
而外在问题则是父母则是父母忽略儿童的教育和对其心理控制不足所产生的问题,造成儿童的性格影响来源于社会,表现出叛逆和具有攻击行为的性格。儿童心理上的自主性是儿童独立思考和成长的重要标志。根据理论研究认为,父母的心理控制限强制儿童听话,迫使儿童按照父母自己的意愿来行事。这种行为严重的影响了儿童自我意志的发展,受到影响的儿童在日常生活中总是表现出懦弱、自卑、没有主见等方面习惯性的会去服从别人的意志,无法正常的表达自己的意志。儿童的人际关系是儿童心理社会功能的重要媒介,也是儿童在成长中体验社会系统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研究表明家庭和朋友是儿童成长时期两个重要的环境。我们在研究儿童心理社会功能的时不能只关注父母心理控制对其的影响同时也要注意儿童成长时的同伴环境。父母过度度的心理控制会造成儿童拒绝和自己沟通从而更加依赖外在的同伴,我们可以通过同伴意识的影响来来缓解父母过度心理控制所造成的不良影响。
二、影响父母心理控制的因素
父母对儿童心理控制的概率与父母所受到压力有直接的关系,一些父母在社会生活中会不太如意,然后产生压力,会直接对儿童产生影响。他们通常会表现更强的心理控制,要求儿童听话,强制儿童去学习成才,直接的磨灭掉的儿童的自主性,而有些父母则会因为生活压力而忽略对儿童的心理控制。同时我们发现家庭原因也是影响儿童心理社会功能的原因,多数因父母性格不和造成的家庭原因会对孩子的心理控制欲望表现的更强,因为现实生活中父母双方不和,父母则会希望孩子成为自己眼中完美的人,同时也会给孩子造成对方不好的心理印象。这样的情况会使得儿童与父母之间缺乏信任,并且对父母产生畏惧感是儿童成长的养成逃避的性格。在我国的教育成长环境下,父母会经常将自我价值强加于儿童身上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对儿童的攀比心理,这是也是心理控制的直观体现。在我国儿童教育理念中会强调集体主义,所以儿童之间的比较较为直接,所以父母对儿童的期望值也会极大的提升,这种期望值会附加在父母自身的自我价值认知中。所以通过心理控制强制儿童去满足自己的期望,来满足自己的自我价值。
三、研究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们在研究过程中发现,父母的心理控制对儿童心理社会功能所造成的影响,会存在一定的争议,这种争议多数为地域性和文化背景上的原因。同时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儿童的家庭教育不仅仅的落在父母身上,儿童的爷爷奶奶等也会对其心理成长造成一定的影响,这种多种关系的联合影响我们不能直接的将儿童的心理社会功能归结于父母的心理控制。研究表明,我们目前有关心理控制的测量设备和观察方法都是较为落后的,我们更多的通过西方的研究结果来结合我们自己实际情况来进行研究和推测。我们当下是急需一种复合我国文化理念和儿童教育背景的研究理论和测量标准,这样可以提高对儿童心理社会功能关系分析的准确性同时也能更好的进行推广。能够让父母更直观的注意到自己对孩子的心理控制这一教育问题,同时让他们明白心理控制是不利于儿童心理社会功能的成长。
四、结语
近些年,我们对儿童的心理问题愈发的关注,不能否认心理健康的儿童在未来的社会中能够表现的更加优秀。而通过我们研究发现儿童的心理问题更多的是父母造成。因为在儿童的成长期父母和他们接触的时间更多,所以父母的教育方式则是主要影响儿童性格和心理的原因。父母通过心理控制等入侵式的教育方式,让儿童产生压力并且达到听话的目的。会在儿童心理中留下种子,对于不同程度感性的儿童造成心理障碍上的差异化,对其心理社会发展产生负面影响。所以我们应该不仅仅是研究父母心理控制和儿童心理社会功能的关系,同时也要改变当今父母的教育方式,多加注重与孩子的沟通,不应该通过心理控制去限制儿童成长应该给儿童一个较为“宽松”的生活环境,这样才有利于儿童心理社会功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