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方法视野下的对外汉语教师素质发展策略

2018-11-14■/

长江丛刊 2018年20期
关键词:自主性学习者汉语

■/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一、“后方法”教学理念概述

长期以来,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出现了许多教学法,如认知法、直接法、全身反应法等等,这些教学法或多或少的对第二语言教学起到了促进作用,但并没有一种教学法是具有普适性的。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外语教学的研究重点开始转向了“后方法”的理论研究。其中,以库玛(Kumaravadivelu)提出的“后方法”理论最为广泛传播及接受。

库玛在《超越教学法—语言教学的宏观策略》一书中详细阐述了“后方法”教育理论,他把教学法界定为一个宽泛的概念,不但包括课堂教学策略、教学材料、大纲目标、评价措施,还涉及影响外语教学的广泛的历史、政治和社会文化经历。他提出了三个参数及十条宏观策略,并着重讲解了“宏观策略框架”的理论基础、可供借鉴的实施办法以及教学评估手段三大部分的内容。

而在之后的《全球化社会中的语言教师教育》一书中,他对传统的“学者构建知识,教师消费知识”主流教学方法观念提出了质疑,强调了教师的自主性和发展空间,帮助教师寻找自己的新的定位。与此同时,库玛从意识形态和教学两方面的双重视角做出了深刻的反思,旨在教师教育的方面帮助教师及学者重新审视了课堂教学的内容及特性。

二、“后方法”语言教学理念引发的新认知

后方法教学理念的提出是对传统教学理念的巨大挑战和超越,它并没有全盘否定以往的教学法,而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拔高,使之成为了能指导实际教学的教学理论。它主张的是教师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的突破和创新,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第一,后方法理论重新定义了教学过程中的教师角色。传统教育形式中,教师在教师教育中只是专家知识的接收者,在教学过程中则是理论的执行者和课堂的管理者。而在后方法的视野下,教师的角色深化成为了教学实践者、理论构建者和教学研究者的统一体。教师成为了能主动调查实际情况,了解教学对象的水平及学习目标,并能在后续的反馈中批判性的思考型教师,这是对传统教学法最本质性的超越。

第二,后方法理论极大的提倡了教师的自主性,倡导教师根据所处的独特文化背景情况建立自己的教学理论,摸索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发展并形成“个人实践理论”。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语言教学中,在教学实践第一线的语言教师所拥有的直接经验在教学理论形成的过程之中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自教学实践中提炼拔高教学理论,而后又能将自己的教学理论直接运用在后续的教学中去,这也是后方法理论的重大突破点所在。

后方法时代对国际汉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具备对教学内容和教材的把握能力;了解并消化各种教学流派及教学方法,并能在实际教学中有选择性的运用;洞察学生的学习目标及状态、掌控课堂活动;培养不断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批判性思维及实践能力。因此,要将后方法理论运用在汉语国际教育事业中,促进汉语推广事业的发展,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汉语教师在教学中要时刻注重自身的发展。对外汉语教师更应该着眼于自身的综合素质发展,全方位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后方法”视野下的教师发展

(一)全面的知识结构的构建

库玛将“知”定义为构建知识结构的方式方法,强调了专业知识、程序知识和个人知识三方面的培养和发展。对外汉语作为一门交叉学科,在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学和跨文化交际学等多方面均有涉猎,教师素质发展在技能、知识、素质和交际方面都有极高的要求。

因此,后方法时代的教师应具备扎实的汉语专业知识、教育心理学知识、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同样,文化传播同样是教学的重要内容,这更要求对外汉语教师博学多才,在政治经济、历史文化和中华才艺等多方面都要具备相应的知识。此外,有效的课堂管理作为开展教学的重要步骤,是提高汉语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基础保障,培养和提升课堂管理能力也成为了语言教师的必修课。

(二)培养教学分析意识

在语言教学的过程中,了解教学对象的具体情况是最基本的要求。学习者动机、学习者自主性和学习者需求作为三个考察的维度,无不要求语言教师要具备对教学情况的分析意识。对学习者的全面分析既要有宏观的社会文化背景的考虑,也要了解微观角度的学习者的具体学习目标和学习策略等。

首先,语言教师要树立的明确意识是不同的学习者在学习汉语时的需求是各有不同的,教师应该就语言学习者在特定环境下需要学习的内容和预期达成的学习目标做出相应的调查,从而制定自己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其次,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分析在语言习得的过程中常成为决定性的因素,根据不同的学习动机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更有利于学习者语言知识和技能的培养。最后,学习者的学习自主性和学习策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作为最重要的一环,要求语言教师要能够分析学生的学习策略,鼓励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建立自主性课堂,提升学习者学习汉语的兴趣和热情。

(三)深化教学自我认识

教师的教学自我由教师的身份认识、信念和价值观三部分组成,教师在职业生涯中体现出的个人气质非常重要,直接地影响到了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在外语教学中,虽然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仍然要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不仅是“知识传递者”,作为具体的教学实践者,充分发挥能动性的能力和意愿成为了教师能否实现理想教学自我的重要因素。

教师身份形成与教师信念和价值观的关系十分密切。不同的教师拥有不同的教学信念,因此教学方法和课堂流程各有不同,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尊重教师个人风格是必须的。与此同时,教师的自身的教学道德和价值观应定期的系统的分析、理解和反思,重视教学自我的审视,发展自己的批判性思考能力。

(四)注重教学实践过程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要行为分为促进学习结果的教学、个人行为理论化、与他人的批判性对话等部分。首先,最主要的是教学中的学习机会最大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将自己放置于一个促进学生学习自主性的促进者,努力创建适宜学习汉语的环境,激发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鼓励学生自主的构建汉语知识体系。其次,语言教学理论研究有极大部分的基础是来自于一线汉语教师的直接教学经验,尤其是在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理论发展还尚未完善的今天,一线汉语教师的教学经验理论化就显得尤为重要。对外汉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及时的反思遇到的问题并在合理的指导下将之理论化,以实践来提升理论的准确性和可操作性。

(五)提高课堂观察意识

批判性课堂观察在库玛的观点中是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在后方法理论中,他强调了通过观察了解学习者、教师及观察者视角的重要性。利用“察表”“察变”和“察里”三种观察方式了解课堂参与者和课堂活动,更深层次的理解观察和求知之间的关系。因此,对外汉语教师在进行汉语教学时,应有目的地、定期的与教学对象开展研究及观察活动,使得教师有机会能检查自己的教学原则与实际教学活动是否如预期设想的相一致,以此来了解自己的真实教学情况,并及时修正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

四、结语

后方法理论重新界定了第二语言教师教育的自上而下的特点,提出要突破寻找方法的传统思维教学模式。强调了教师的自主性,旨在为第二语言教师培养自主性、知识技能及教学理念,通过开明的教学观和批判性的评价,更好的提升语言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教学质量。

对外汉语教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是我国的汉语推广事业的重要基础,而“后方法”时代的对外汉语教师的发展更是动态的、变化的、复杂的。因此,对外汉语教师应当构建起全面的知识结构,培养教学分析意识的同时注重教学实践过程,并及时深化教学自我认识和提高课堂观察意识,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以应对日趋多样化的国际汉语教学。

猜你喜欢

自主性学习者汉语
学汉语
在线学习环境下学习者画像构建研究
自主性数学课堂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
无人机自主性分级标准浅析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非正式学习环境下基于移动终端的学习者模型研究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