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绳操舞教学最优化研究
2018-11-14■/
■ /
西北大学现代学院
一、花绳操舞的发展现状及所存在的问题
国家体育总局社会体育指导中心于2007年1月组织举办了来自全国跳绳爱好者的首届全国跳绳教学班,专家和学者在北京对于中国的跳绳发展进行了积极的研讨,在充分调研和广泛地征求来自陕西、北京、秦皇岛、广东等有关专家的意见后,形成了《中国跳绳比赛规则》试用规则,在规则的推动下,经过10年跳绳运动的全面铺开,今天的竞技跳绳运动如火如荼。但是,对于花绳操舞健身运动的推广,体现为自娱自乐性更强,开展范围有限。科学的传授及推广花绳操舞,将成为花绳操舞教学中首要解决的问题。
二、研究基础与研究对象
(一)研究基础
1957年中华绳王胡安民先生开始创编花绳操舞健身内容以来,1993年有了绳舞操、健美绳操等花绳操舞套路健身运动,开展推广的形式为民间性的。直到2002年花样跳绳列入
“陕西省第三届民运会”正式比赛项目,结束了跳绳只是民间活动的历史,花绳操舞也迎来了有组织的推广活动中。2011年陕西省教育厅下文举办了跳绳教学班,2013年花样跳绳进入西北大学必修体育课堂,创编了花绳操舞基础套路动作,推动了花绳操舞在陕西省高校的推广。2013年西安市老年体协开始进行“中老年的花绳操舞规定套路”的创编,2014年推出第一套全民健身花绳操舞,并正式向全省推广,至今已推出第四套,推广范围正在向陕西、沈阳等其他省份外延,观赏性更强的花绳操舞在全民健身大政策的指引下有了全新的发展。
(二)研究对象
本文通过在西北大学及西北大学现代学院的教学与教授工作,对参加花绳操舞学习的教练员、普通学生进行教授,访谈调查与反馈学员信息进行研究。
(三)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法、访谈法、实践法等方法进行研究。
三、研究内容
(一)明确研究目标
甩绳是花绳操舞的主要特征,在花绳操舞教学时,教授者应首先让学员了解花绳操舞的特点、功效及发展现状。同时让学员明白花绳操舞内容丰富、动作多,需要较长时间的努力才能掌握。
(二)花绳操舞教学的标准法
(1)花绳操舞教学教授方向求优法。在体育教学中,一般我们用转体多少度来表达身体方位的变化,在舞蹈教学中应用的是8个点来表达方位的变化,花绳操舞的方向变化非常多,在教学中,用8点方位教学法传授,学员非常容易接受动作方向的变化,同时完成身位和绳位方位准确性优于用转体的角度表达法,通过8点法教学,能够快速清晰的将方位传授给学员。(2)花绳操舞教授动作求优法。很多人都认可花绳操舞的观赏性,艺术性,在教学中一定要对舞蹈与特定的步伐和方位提出要求,在学习基本步伐的基础上,必须强调人体躯干的运动(核心部位动作),同时在教学中要强调完成动作时参与运动的肌肉群,使得练习者能够清晰的表达身体肌肉用力的部位让舞姿更优美。人体参与运动的关节和肌肉,通过选择最优化的传授方法来提示参与运动的关节和肌肉,使得学员能非常清晰的体会到练习时的效果。(3)花绳操舞的求优教学法。在制定花绳操舞教学方案时就应该考虑选择最优的教学方法来制定方案。花绳操舞是以各个方向的走步、跳步、吸腿步、扭步、迈步、并步、踢步等七大类基本步伐或者这些基本步伐的变化来组成与绳子的前后甩绳、左右甩绳、交叉甩绳、缠绕解绳、上下摇绳等套路连接,具有单个动作连接的特点。如果一开始就选择分解教学,逐个教每个动作,单个动作较多,那么相对的教学时间太长,且不宜于套路动作连接,因此从一开始教授,就应该使学员具有连接动作的套路概念,但连接动作太多,学员无法完成动作连接记忆,又不利于后面单个动作的提高教学。教授者应选择既有利于单个动作的学习,又有利于动作连接特点的教学方法,可采用分段练习法注重“完整动作”的概念。可以把花绳操舞的每一段视为一个完整动作,再根据动作的难易程度和连接特点分为几个部分。在每一部分的教学过程中,又可将“这一部分”视为“完整动作”再采用顺进分段练习的方法来完成身位部分、步法部分和持绳部分的教学过程。每个部分经过观察示范动作、慢动作模仿练习和重复练习的学习过程,既能高效的完成单个动作,又能轻松的掌握花绳操舞动作连接的套路特点。
四、研究结果与讨论
(一)研究结果
在花绳操舞教学过程中要达到到最优化教学效果,要求教授者首先设计最优化教学方案,着眼于教学最优化的标准,明确最优化教学目标、选择最优的教学方法,鼓励学员争取相对的最优,并通过教学过程反馈信息来及时调整教授方案及方法,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
(二)讨论
(1)能够选择最优化的讲解方法是教学效果的手段。(2)在教学中运用横向领域的知识,扩展花绳操舞动作的锻炼手段和价值,是科学教学的理论基础。(3)在教学过程中教授者要不断及时地鼓励学员争取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