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代下的高校图书馆管理
2018-11-14■/
■/
湖北理工学院
一、信息时代下高校图书馆的特征
(一)信息获取渠道的便捷化
信息时代下,学生和教师想要获取图书馆中的文献和资料,只需要登录数据库和光盘系统,在大量的文献存储资源库中搜寻自己想要获取的资料。这样不仅大大减少了以往翻阅原始书籍的时间和工作流程,也为读者提供了更加迅速和便捷的服务质量,加快并扩大了信息资源的传播效率和影响范围,使读者能够在短的时间内获取到相应资源,从而促进了信息获取渠道的便捷化。
(二)网络资源的共享化
传统的高效图书馆管理模式,只能简单地提供一些文本资料的借阅,由于场地的有限,文本资料存储严重不足,因此借阅功能也相对低下,难以满足广大师生的学习和探究。但是随着计算机系统在高校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读者只需要在计算机中输入想要查询的资料和数据文献,就能轻易检索和借阅。同时,由于大多文献属于电子资料,还能提供多人同时借阅的服务,大大提升了资源共享的效率。甚至一些高校还引进了自主上传服务,只要是经过管理员审核过的资料,还能由教师和学生自主上传,大大丰富了馆藏资源的数量,促进资源即时共享。
(三)文献载体的多元化
随着资源信息的丰富化,以及当代大学生需求的多样化,传统纸质的文献载体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文明的加速发展以及信息资源的存储需求。因此,高校图书馆管理者通过在计算机中输入文献数据资料和程序代码,就能轻易地将电子文献的容量和幅度增大,促进现代电子资源和文献资料的丰富化,提升高校师生的使用效率[1]。
二、信息时代下高校图书馆存在的价值
(一)是人类传承文化重要的载体
从需要文献资源的群体来看,人们所处的地位和担任的角色和对图书挂文献资料的需要之间相关。因此,人们对于图书的需求,主要是想要达到教育、解放思想和生活实践的目的。尤其在我国,高校师生都无法离开文献资料,因为高校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地和摇篮,对人类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贡献意义。因此在高校图书馆中,无论是传统的历史性文献还是现当代流行文献,都具有传承人类文明发展史的功能,图书馆作为保存这些资源的阵地,也具有历史传承的目的。
(二)有利于保存和传播人类的文明成果
高校图书馆最大的职能之一就是保存和完善当前人们所遗留下来的文化成果。在传统社会中,大多数信息都是分散管理的,人们想要查阅资料和信息,却没有正确的渠道和方法,因此各朝代的帝王建立了藏书阁保证大臣们查阅资料的功能,也就是现代图书馆的前身,但是这些文献和资料很少对外开放,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我国印刷技术逐渐丰富和发展起来,为图书的管理和普及提供了基础性作用,再加上社会功能创新作用的发展,图书馆作为现代化的藏书楼,成为向全社会开放的保存人类文明发展史的主要阵地。
(三)有利于推动社会的知识创新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当代大学生的思维敏捷,具有极强的创新力创造力,教师在不断开发其潜能的同时,也逐渐对其进行思想开放的教育和普及。因此,培养当代大学生,最主要的就是开发其身上无价的潜能。但是,大学生潜能的挖掘需要载体,除了依托当前信息技术的发展之外,最重要的是要保证其头脑中信息的有效性,使其充分利用图书馆中的文献和图书资源,从而可以远远不断地获得新知识和新技能,从而促进自身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三、当前高校图书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资源管理模式落后
当前,虽然高校图书馆的管理流程和形式已经趋于信息化管理,但是管理手段和管理模式还处于传统的管理阶段。具体表现为:图书馆管理者依然采取简单的索引、采集和编目等流程,对纸质图书进行管理,相较于计算机管理,效率低下,无法为读者提供最先进和即时性服务。同时,图书馆资源由于历史原因等问题,相对零散和分散,有些文献即使计算机能够检索出来,但是在实际借阅中却问题频出,出现丢失和缺失的情况。一些高效只有在借书和还书系统中使用了计算机技术,信息化管理平台依然没有建成,因此管理模式依然处于落后阶段。
(二)缺乏先进的图书馆管理人才
现代大多数高校图书馆管理者都是老员工,虽然具备较高学历和理论性知识,但是大多缺乏系统的信息化技能。对于图书馆管理流程和业务了解并不明确,甚至依然采取原有的技术方法清点和管理图书,严重制约了图书借阅质量。虽然一些高校引进了一批先进管理人才,但是由于管理技术的缺乏,一旦系统出现故障还要高价请求外部支援,大大提升了图书馆管理成本,制约着现代化图书馆的管理水平。
(三)难以保障信息资源的安全性
在信息时代下,保障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安全性尤其重要。但是由于管理水平有限,管理技术缺失等问题,很多高校图书馆的计算机系统长期受到非法监视,为高校人才资源和科学研究造成了极大损失,严重时可能造成整个图书馆信息系统的瘫痪。这样不仅大大降低了图书馆资源的使用效率,对校园文化的安全建设也提出了严重考验。
四、信息时代下加强图书馆管理的有效对策
(一)强化信息技术在实际管理中的应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对高校图书馆的服务能力、馆藏质量和管理形式等方面都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因此,在实际的的高校图书馆管理过程中,需要工作人员利用网络技术、计算机计算基础能力、通信技术等,加强对图书馆信息资源的采集、整合、加工和整理工作,将所有的馆藏资源分类整理好之后,全部录入到高校电脑系统中,每一个资源做好编号处理,方便查询和借阅。同时,借书和还书系统也要以计算机为载体,使读者在自己的电脑中就能实现愉悦和续借功能[2]。
(二)提升图书管理人员的信息化水平
当代信息技术不断提升的同时,也要求图书馆管理人员的素质与之配合。因此,需要加强高校图书馆管理人员的信息化水平,对其进行技能和专业理论知识的培训及指导。例如,定期组织高校图书馆管理人员进行集训和考试,检测其是否具备信息化标准;确定竞聘上岗的制度,让管理者具备良好的危机意识,能够在工作过程中更加严格要求自己;管理者自身也应该不断更新素质和观念,提升图书管理质量的同时,加强计算机操作能力;高校也应该为高校图书馆管理人员提供培训和学习的机会,邀请校外专家进行指导,将最先进的管理经验传输给校内图书管理人员,使其能够为读者提供更加严谨和高质量的服务。
(三)提升高校图书馆资源的建设效率
为了能够最大限度地提升高校图书馆的管理质量和水平,原有图书馆的管理模式和资源存储模式也应该发生相应的变化。尤其是在当今时代下,衡量一个图书馆管理水平高低的标准不再是馆藏图书数量的多少,而是管内信息资源质量的高低。因此,在实际建设高校图书馆的过程中,需要管理人员提出新的馆藏标准,建立相应的数字图书馆,为馆内的数字资源和文献进行分类和整理,并做好必要的加密措施,防止资源流失和泄露。同时,为了能够促进资源共享,在管理者的把关和许可之下,高校师生还可以上传专业的学习资料和文献资料,丰富高校图书馆的管内资源。同时,为了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师生甚至是校外人员的需求,管理者还需要定期参加全国各地的图书展销会,合理增加馆内文献资料,从而通过信息化的建设,方便读者借阅和学习[3]。
(四)促进整体管理水平的提升
高校图书馆管理者工作最大的目标就是为读者提供最高质量的信息服务,从而促进高校的建设和发展。因此,图书管理人员应该将服务理念深入人心,首先,应该有严谨科学的工作态度,在整理纸质文献资料和电子文献资料的过程中,要有耐心和决心,要根据实际情况和依据进行分类,以方便读者查询;要有科学的管理方法和路径,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应该寻求不同的管理形式,根据分类找到科学的管理规律,从而有效减轻管理者自身负担,研发更加有效的管理路径;图书馆管理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应该循序渐进,做好日常规划,在满足读者需求的同时,适时做出改变和创新,从而促进整个高校的文化氛围,提升校园核心竞争实力。
五、结语
综上所述可知,在信息时代下,高校图书馆管理者应该认识到当前在图书馆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强化信息技术在实际管理中的应用,提升自身的素质和管理水平,提升高校图书馆资源的建设效率,促进整体管理水平的提升。只有这样,才能为高校师生提供更加全面科学的服务,在建立浓厚学术氛围的同时,促进校园文化的建设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