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时期高校党支部建设
2018-11-14西南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覃 薇/西南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高校党支部是党联系教育工作者的纽带,是沟通学生的最直接的基层党组织,高校党支部建设关乎党的形象,是党的重要教育方针、政策的实施者。因此,加强高校党支部建设是现今高校党建工作的核心。目前,高校环境的新变化以及新形势要求党支部建设必须进一步深化工作体制,教育体制改革刻不容缓。
一、高校党支部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高校党组织党性不强
高校教职工繁重的教学工作、科研压力,学生沉重的学习任务导致现在普遍存在一种重视教学任务,忽视党建工作的现象。就目前来看,高校教师的聘任、评级以及科研已经占据工作的大部分,对加强党性的意识不高,党支部建设的思想觉悟降低,政治理论水平一般。对于年轻的党员,存在学习动力不足,对党组织的实践活动积极参与性不高。高校党组织成员的组织涣散导致了其党性不强。
(二)基层党组织设置不合理
目前高校的党支部都是按照年级、班级来设置,由于上课时间的不一致,导致支部中的党员学生很难集中统一参加党政理论培训以及党组织安排的实践活动。加之,只重视发展党员,轻视培养党员的现象在高校党支部的学生党员管理中普遍存在。
(三)基层党组织的工作创新性不高
部分高校党支部开展活动的主要方式是开会,宣读文件,形式比较单一,时间安排无保障,程序不规范,党内生活缺少民主和监督,“三会一课”以及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都只注重形式。党组织工作缺乏活力,时间久了,党员也会失去紧迫感和危机感。
二、新时期加强高校党支部建设的对策
(一)严格选拔任用,保证高校党组织的队伍质量
按照严格的党的干部选拔制度,任用业务水平高、思想觉悟高、责任心强、受群众拥戴的党员领导高校党支部,构建思想上过关、业务上精通、品德上优良的高校党支部班子,保障高校党组织的队伍建设。
(二)强化主体责任,切实落实高校党组织责任制
高校领导以及党支部书记要强化贯彻“一把手”责任制,亲自抓党支部建设,明确自身的责任与工作目标,提升党支部班子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规范党支部建设的标准,明确支部各成员的职责与要求,健全考核体系,采用激励机制强化工作制度。构建责任监督制度,实行有责必究、有责必惩。
(三)创新高校党支部工作方式,推进高校党的建设
要高效提升党支部建设,不仅要创新党支部的活动内容,还要创新党支部的工作方式,以此提高党支部组织的生机与活力。坚持与时俱进,与时代的发展要求靠拢,以一种党员干部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党的理论教育。此外,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利用微博、微信等网络工具开辟党建工作的新平台,对党的历史、党章进行广泛宣传,并且建立网上谈话模式,加深党员之间的交流,密切党群关系,促进高校党支部建设有序且长效的发展。
三、加强高校党支部建设的意义
高校党支部是党的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人才和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重要组织保障。加强高校党支部建设,不仅为党的教育事业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为和谐高校的建设增砖添瓦,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助一臂之力。
(一)加强高校党支部建设,有利于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
高校党支部建设的加强离不开党员干部队伍的自身发展。必须一手抓政治思想教育,一手抓工作形式的创新,把制度化、规范化贯穿于整个基层党组织,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致力于打造一支高思想政治素质的党员干部队伍,从而增强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力和凝聚力。
(二)加强高校党支部建设,有利于提升党的自身发展和巩固党的执政能力
基层党支部认真贯彻党的方针、政策促进党的自身能力的发展,人民群众是党组织服务的核心且对党的建设具有监督作用,对党的服务工作及时反馈,二者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共同促进党的建设。如果党支部建设失去人民的支持和拥护,党迟早会出事。所以,加强高校党支部的建设工作,对党的执政地位有重要的意义。
(三)加强高校党支部建设,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改革开放促进中国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党的建设也随着时代的进步而有所提升,社会中的矛盾渐渐增多,阻碍社会和谐的因素仍然存在。加强高校党支部建设,借助于密切联系人民群众,对社会矛盾进行有效的调节,正确处理社会矛盾,有效避免矛盾激化,避免发生更大的矛盾,有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
四、结语
党中央顺应时代发展需要,不断加强对基层党支部建设的发展,坚持与时俱进,把高校党支部的功效发挥到最大。构建高校党组织的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明确支部党员的职责与工作要求,严格按照党的干部选拔制度任命党支部书记并切实发挥作用,提高领导和管理能力,有效地促进高校党支部的发展,从而促进党的事业稳步向前,社会主义社会更加和谐。
参考文献:
[1]艾晓丽.加强高校党支部建设实践路径的思考[J].价值工程,20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