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2018-11-14■/
■/
广东文艺职业学院
中华民族的精神文化博大精深,其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体现公民的道德规范和爱国主义,是集中体现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也是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取决关键点。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更加重视对中国中国精神文化教育的宣传,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核心任务,强化中国传统美德、教育、广告宣传、高职学生思想品德教育。
一、“中国精神”的内涵
中国精神是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内涵,体现了社会主义荣辱观;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十分强大,具有极强的民族凝聚力和号召力,“公平、公正、美好、诚信”则是对中国精神最完美的体现。
二、中国精神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根基和文化信仰
(一)中国精神给高职学生带来的文化自觉和文化守真
学生文化的自觉形成是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也是不断发展中国精神的需要,反映在民族文化中的主导地位和坚定信念,并且在民族文化的进步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要以科学的运用来理解民族文化、发展民族文化,实现共同发展、薪火相传。民族文化的价值和信心体现在对文化的捍卫和不懈追求中。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充分融合了民族文化中的要素,是对精神世界的洗涤,汇聚了精神力量,从而实现个体完善的自我超越。
(二)中国精神凝练的大学精神使思想教育有的放矢
世界一流高校的建立需要关注一流文化和文化高度的培养。具有一定高度的文化背景和精神追求能够在无形之中培养大学生的中国精神。5月4日青年节讲话中,总书记习近平提到“扎根在中国大地上的大学”,不仅继承和发展了一个人的精神,还需要捍卫人民的精神和自信心。学校自身的气质能够体现出民族文化的培养力度,一旦脱离民族文化,也就失去了学校的诚信和归属。因此,精神在保持自身民族文化和精神文化精华的前提下,需要不断简练和深化,形成有文化气质的大学。
三、“中国精神”教育融入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途径与方法
(一)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教师素质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素质,正所谓:“身正为范,学高为师”,作为一名教师,应更严格的要求受感染者的行为举止,在潜移默化中熏染学生,激发学生强化中国精神。促进师德建设和教师作风的提升,每一位教师,都要以以高尚的品格和行为影响学生,并在中国精神建设活动中,提升个人修养,做到乐于奉献、为人师表,使学生在自身看到闪光点,严格要求自己的行为举止。
(二)加强课堂教学
教师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程的教育作用,以及思想政治教育课在教学大纲中的主体地位,发挥中国精神。不断提高和改进课程,改革教学方法,对中国精神中的爱国主义教育、感恩教育、礼仪培训教育等内容充分进行融合,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中国精神的强大以及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要意义。
(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首先在校园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的爱国热情。叮嘱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进行中国精神的提升,学校要积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并以此为主题开展书画竞赛、爱国诗歌朗诵大赛、爱国形象展示活动、优秀爱国影视作品展示活动、以发送请见的形式邀请爱国老红军在烈士墓地进行报告,悼念和其他活动,提升学生的爱国情怀。其次通过进行培训,知识问答等,并为学生开设中国精神教育选修课和其他培养学生行为习惯的方法。最后,通过组织阅读、办理阅读周等活动,提高学习兴趣,促进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根据不同专业组织技能竞赛,以及创造性的设计竞赛,帮助学生形成一个“比赛学习”良好的学术氛围。
(四)加强网络宣传工作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学生的学习不再仅局限于课本,因此教师可以在课下积极运用“互联网+”教学的模式,通过QQ、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将学生组织到一起,积极宣传“中国精神”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
四、结语
高职院校培养过程中,实现学生自我修养、提高自身素质是一项重要环节。如何做好这项工作是教育工作者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只有把“中国精神”充分融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作为一项基本的行动指南,才能充分发挥民族文化和中国精神的巨大积极活力,有效提高思想教育的实效性,实现对人才的培养过程。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发表重要讲话[EB/OL].http://www.xinhuanet.com/2013lh/2013-03/17/c_115052635.htm,2013-03-17.
[2]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5-05.
[3]习近平.勇做走在时代前面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给北京大学学生的回信[N].中国教育报,2013-05-05.
[4]张耀灿,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5]冯刚.关于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问题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1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