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课堂在播音主持语音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2018-11-14■/
■ /
西南石油大学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本世纪初兴起于美国,从形式上看,该教学模式是在媒体技术的支持下,将学生的学习过程转移到视频网站,教师在课堂进行答疑解惑。将其过程宏观看待,师生关系、教学关系、教学环境均发生了变化,其本质和内涵是将教与学的过程翻转。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在课堂上完成,教师充当讲授者,消化和理解知识的过程由学生在课下自行完成,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核心思想是将两者调换,即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在课堂以外的时间完成,课堂上完成知识的消化和理解,教师充当引导者。因此,根据翻转课堂的内涵思想,教学实践过程根据不同的学科背景、专业特点、课程属性在形式上呈现出差异性。
一、播音主持专业实施翻转课堂的必要性
播音与主持专业的课程普遍具有示范性强、实践性强、互动性强、针对性强的特点,而语音教学一直是难点,学生普通话语音的标准度和嗓音的塑造能力是其学习所有其他专业课程的基础。虽然语音课程的课堂灵活性和延展度已经优于传统课堂,但课堂效率并没有做到最大化。首先,语音问题的个性化差异强,课堂练习限于教学人数时间较长,课堂的人均效率并不高。如果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教师的示范过程学生可以通过视频设备反复观看,并针对自身问题及时反馈和交流;其次,语音问题出现的反复性较强,语音学习往往具有顾此失彼的特点,在学习声母时忽略韵母的发音问题,在学习韵母时又忽略声母的发音问题,造成相同的语音毛病重复出现,降低了实践效率,究其原因是学生存在知识点不理解、不能联系实践的问题,而翻转课堂将学习知识点的过程放在课下,在课上完成理解和实践能力的转化,提高纠错效率。
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普通话语音与播音发声教学中的应用
(一)视频课程的内容设计
制作供学生学习观看的课前与课后视频是实施“翻转课堂”的必要环节,能够让学生快速抓住知识点的重点和难点,并能有效的引导学生自行开展课后延伸学习。因此,视频课程的引导性和趣味性就非常关键。
第一,最好能够组成教学团队,组织多个教师分环节录制,通过后期制作成为精品课程。
第二,增强课程的实用性。在内容上以发音示范为主,理论讲为辅,增强学生观看发音示范的“重复性”,并引起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兴趣,从而进行自我拓展学习。
第三,课程视频以微课为主。单个视频的长度尽量简短,增强学生碎片化时间的利用,语音发声的训练需要学生将基础练习融入生活,碎片化时间的利用是语言学习效果的关键。
(二)本土化实施策略
在美国,已经成功实施翻转式教学的可汗学院、涩谷学校从基础教育开始就将主动探索植入了学生的学习习惯,而针对现阶段中国教育模式的大背景,高校直接照搬国外翻转课堂教学的过程效果不佳。结合中国基础教育的国情和播音主持专业的特性,制定合理的本土化策略尤为重要。
第一,总体教学思路要融合传统教学。教师要先通过传统授课方式简略讲解语音发声的基础理论知识,再实施翻转课堂的流程。例如,在训练学生声母发音前,在课堂上先简略的讲解声母的发音部位,引导学生开始练习,视频课程的内容再进一步涉及声母的发音方法、声母的命名、声母的发音原则等内容,激发学生探索如何更准确的发好声母的学习兴趣。
第二,合理实施分组学习。学习小组成员的协作能力对翻转课堂的实施效果影响较大,教师在进行分组时应根据学生的性格特征、语音基本情况合理分配,起到相互带动的作用。
第三,实施课堂上的角色翻转。视频观看过后,学生可以通过查阅资料和实际发音,对知识点形成完整的自我认知,课堂上就可以角色互换,教师作为引导者听学生讲解,最终进行纠错并有针对性的开展发音训练,做系统性的知识梳理。
第四,增强学习过程的趣味性。合理利用视频播放平台的各种功能,例如发布问答、留言、闯关等增强观看视频课程的趣味性,在课堂上的翻转环节,可以采取小组积分、抢答、辩论、阶段性测试等方式增强课堂的参与性与竞赛性。
三、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首先,在实施翻转课堂的过程中主体是学生,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学习效率决定了教学效果,教师的课程服务意识普遍不够,结合互联网思维,学生在线上观看、使用课程资源可以理解为用户行为,因此,线上部分的内容设计能否借鉴现有的线上知识付费产品值得思考。其次,课程学习的反馈机制一直是困扰教师的难题,传统的课程评教机制缺乏时效性和全面性,如何结合线上资源形成良好的学习效果反馈机制需要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拉塞尔·L·阿克夫、丹尼尔·格林伯格.翻转式学习:21世纪学习的革命[M].杨彩霞,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2]牛颜.高校播音主持专业翻转课堂实施研究[J].传播力研究,2017,05(1):215~216,221.
[3]刘晓静,张晓磊.基于普通话训练课程的翻转课堂教学研究[J].课外语文,2016(15):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