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法律素质培养必要性探析
2018-11-14■令/
■ 令/
新疆工程学院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国家战略指导下,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共青团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高校共青团积极促进大学生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大学生创新创业迎来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但在创新创业过程中因缺乏相应的法律知识,许多创业者承受了较大法律风险。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承担着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法律素质的任务,通过针对性的专题培养教育,帮助大学生提高法律修养,从而提升创业竞争力,实现创业带动就业的战略目标。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面临的法律风险
(1)大学生对创新创业相关法律认识不足。创新创业相关法律包含在《民法》、《公司法》、《企业法》和《知识产权法》等等专项法律之中,这些法律规定专业性较强,没有相关知识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从起步阶段起就一直伴随解决法律问题,步履维艰。
(2)大学生创新创业面临法律风险较大。法律知识的不足必会遭遇各种法律风险,在创业中的众多环节上不懂得运用法律,极易误入歧途,在遭遇风险时束手无策,纠纷、违约、侵权、违法甚至犯罪,使创业夭折。
(3)大学生创新创业法律维权能力较差。创新创业过程中极易与供应商、经销商、消费者等关系人发生矛盾和纠纷,但因对诉讼法、仲裁法等程序法了解不多,大学生利用法律解决争议,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的能力有待加强。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法律素质培养存在的问题
(1)创新创业系统化法律教育不足。目前我国各高校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大都侧重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创业知识及技能等方面,在创业教育的课程设置上更多关注企管、金融、财会、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知识培训,对与创业有关的法律知识涉及不多,法律类课程设置较少,法律课程不能作为系统化法律教育来科学规划和设置,不可避免的会导致创业法律教育缺失。
(2)创新创业法律教育课程设置不足。自2005年教育部发文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两门课合并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导致了法律内容篇幅和教学时数减少。大学生创新创业缺乏系统性的法律理论的教学,对于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法律素质,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法律能力来说是远远不够的。
(3)大学生创新创业法律实践不足。法律是一门社会科学,需要放置于具体的社会实践当中才能获得真正的体会和认知。大学生创新创业法律素养具有很强的实践指导性,必须结合实际案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进行实战演练式教学,但高校课堂受教师、课时及内容限制更多偏重于课堂的讲授,很少甚至无法开展实际的课下体验,也就无法提高大学生法律实践教育成效。
三、运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法律素质培养的必要性
(一)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作用需要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是专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公共必修课,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多个章节涉及大学生创业内容,如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第二章“弘扬中国精神共筑精神家园”,第七章“遵守行为规范锤炼高尚品格”及法律部分等等。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法律素质就是课程教学培养的目标任务之一,体现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作用的必要性,履行着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需求的创新创业型人才的职能。
(二)增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效性需要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本课程的创业教育平台资源优势,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法律素质培养。把大学生创新创业法律素质实践性培养融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内容中,这既是提升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法律素质的实际需要,也是增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效性需要。
综上所述,在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同时,如何利用和整合现有高校资源,发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在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法律素质方面的主渠道作用,增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效性,是新形势下创新创业教育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也要求我们教育者去思索和探寻新的路径。
参考文献:
[1]熊威,陈琛.浅谈如何运用“思修”课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法律素质[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6,7(4).
[2]向长胜.大学生创业教育融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的思考[J].文教资料,20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