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校企深度融合下的经管类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2018-11-14/

长江丛刊 2018年14期
关键词:经管类应用型校企

■ /

新课改项目中明确提出,为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提升高校毕业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应当在教学过程中融合更多社会资源进入课堂,使高校培养的人才能够在短时间内适应市场环境,为社会做出更多贡献。经管类人才作为我国社会的主要人才缺口,为缩小与世界主流教育体系的差距,近年来经管类专业已经成为高校专业中发展最快的专业之一,但经管类人才数量的提升并不能显著改变我国人才缺口的现状,由于经管类专业的特殊性,在课堂中进行封闭的理论教学并不能有效改善学生综合能力差的事实,因此,构建基于校企深度融合下的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对推动经管类专业教学改革,培养多元化应用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一、相关研究综述

我国学术界和教育界对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方案一直报以关注,随着经管类人才缺口的不断提升,近年来学术界加快校企融合的呼吁声再次高涨,为高校学生提供更为充沛的社会资源,促进企业与高校融合办学已经成为一种共识。祝传化(2016)在文献中指出,我国经管类人才的教学质量低下,教材与市场直接的对接存在严重问题,滞后于市场环境变化,导致我国经管类学生的培养局限于保守的理论阶段,实际应用能力极差,根本无法适应社会的高速发展[1]。刘明(2017)认为,校企融合教育是素质教育落实的关键渠道,所谓素质教育不仅是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还有学生对理论及技术应用能力的要求,对经管类学生而言,为适应现代企业需求,为社会培养更为专业、招之即用的人才,必须为学生提供足够的社会资源和实践渠道。刘莲(2015)在文献中指出,应用型是经管类专业的最大特点,因此经管类人才的应用与实践能力是评估其学术水平的标杆,提议将实践操作能力纳入绩点评价体系,使学生和教师都能根本性的重视应用型教学的重要性,避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脱节。总体而言,学术界和教育界都认为经管类人才的培养应当建立在校企融合教学的基础上,只是对具体的构建方式存在不同的解读[2]。

二、校企融合教学体系的发展背景

自上世纪末,我国开始了对高校教育体系的扩招计划,截止2017年,我国高校毕业生数量已达790万人,较1998年提升了685%,由于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数量不断提升,使得我国的高等教育体系也从探索走向成熟,为国家输送了大量高端人才,这些高校毕业生进入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为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然而随着高校毕业生数量的增多,教学质量又称为社会各界津津乐道的话题,有人提出我国高等教育的优势资源都集中在985、211等重点大学,其余的广大普通本科和职业院校由于生源质量和师资水平的限制,实际培养出的人才无论在理论应用上或是实际操作上都难以达到社会的需求,这也不禁让人思考一个现实的问题:发展高等教育的意义体现在哪里?如何有效提升我国高校的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更多实用性人才?在2011年的最新教育部新课改方案内,教育部高层明确提出了“加强贯彻素质教育,为培养社会真正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深化教学体制改革”的建议。而改善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理论与实践脱节的情况,更好的培养更多应用型人才的根本方法,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吸引更多社会资源进入校园,拉动企业与高校联合办学,由企业为学校提供更为系统、专业的实践机会,同时由高校为企业直通式的输送应用型人才[3]。

三、构建校企融合实践教学的流程

(一)发散式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在经管专业教学中,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基本要求是保障学生的思维不受课本和理论的束缚,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拓宽学生视野,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能够更好更快的适应市场环境,成为真正招之即用的优秀人才。在校企合作的背景下,学校可定期组织内部的创新应用大赛,并将比赛成绩与学生学分挂钩,取得优秀成绩的学生能够在竞争中占据显著优势,并有机会参与省级和国家级的商务大赛或技能比赛,让这些在竞赛中获奖的学生能够在毕业答辩中和科研项目中拥有更多主动机会。笔者认为这种先进的管理体制能够使得学生始终保持学术创新的积极性,并将创新意识作为一种常态,保留在实践应用当中[4]。

(二)构建实训基地,加强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是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基础,也是学生进行实践应用教学的重要平台保障,为加快适应市场需求,在校内构建经管类专业的专属实践基地,才能为学生应用实践提供足够的操作空间,进而为强化实践应用,帮助学生深化理论认识提供了渠道。目前在应用型高校中建设有针对性的实训基地已经成为趋势,有的学校甚至已经建成以多功能实训室为核心的综合经贸管理类校内实践基地,基地环境完全依照大型上市公司内部结构进行复制,使实训环境能够与社会企业实现无缝对接,使学生与企业之间的紧密度得到进一步提升,这一实训基地的建设模式值得借鉴,也必将推动校企合作的进一步深化。

(三)强化企业与高校之间的对接

校企融合办学的核心是企业与高校之间的无缝对接,为推进校企合作的进一步落实,校方可以在推进实践融合办学的过程中,聘请企业管理层人员为外聘教师,由企业管理人员直接参与课程设计与实践辅导工作,并可开展一系列诸如企业冠名学院、企业进课堂等合作实践活动,刺激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深度合作,进一步加强企业与高校之间的对接。具体措施如下:首先,由企业管理人员之间负责课程设计。高校教师在理论研究方面处于优势,但长期受到校园环境限制,导致教师在理论应用方面的能力并不能对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有效帮助,某种意义上讲,教师的课程设计本身已经与企业和社会之间形成了脱节,因此有的学校在校企融合办学实践中,多次邀请企业CEO、CFO作为外聘教师负责设计校企融合办学的课程内容,并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积极采纳企业家建议,促进课堂与企业之间的有机结合。其次,发动企业家进校园的交流活动,定期邀请专家学者以及具备企业家身份的管理人员进入学生开展教学或培训讲座。学生通过了解认识企业家的创业经历和管理经验,从中吸收有效的实践知识,为充实自身学术认识提供了捷径。最后,强化校企对接,让学生进入企业,将企业带入校园。由企业定期组织学生进入岗位进行实训,与学生达成更为密切的合作意向,由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并由高校向企业直接输送人才,将人才供应链提前延伸至教学中,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以及培养应用型人才提供更为丰富的资源。对高校而言,应当正确认识和明确人才的培养目标,加快推进学术型院校向应用型院校发展,将培养应用型人才和实践性人才作为人才培养的基本目标,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意义上提升当代大学生的就业率,培养出理论与技能双赢的复合型人才,为社会培养出综合素质高,适应能力强的优质毕业生。

四、结语

实践教学体系的提出为改善我国应用型人才匮乏,经管类专业教学水平偏低的现状提供了契机,对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引进更多社会资源构建校企融合的教学环境至关重要。高校应当加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建立健全完善的实训管理体系,为学生创造更多的专业实训机会,呼吁企业更多的进入教学进行讲学,促进学生与企业人才之间的对接,合理优化培养流程,为推动我国应用型人才教学体制改革奠定基础。望本文研究内容得到相关院校及企业的重视,让企业和高校为人才培养发挥更多社会责任,唤醒人才创新意识,使高校应用型人才能够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为社会发展做出更多贡献。

参考文献:

[1]刘红军,张英彦.校企深度融合的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7,34(13):63~66.

[2]肖才远,张桂菊,唐杰,等.“校企融合”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16(9):5~8.

[3]陈伟,左艳.校企合作模式下应用性创新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经济研究导刊,2016,32(12):115~116.

[4]张桂莲,张海清.基于校企合作培养模式下农学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科技创新导报,2016,13(1):130~131.

猜你喜欢

经管类应用型校企
月度荐书单
百万扩招下高职校企合作演化稳定性分析
OBE模式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
基于SPOC的经管类专业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践探索
实现高质量就业的经管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与实践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高校经管类实验课程线上教学方法及对策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