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教育心理研究在高等教育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2018-11-14■/

长江丛刊 2018年14期
关键词:心理学创新能力心理

■/

教学应用

一、教育心理研究在高等教育课程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意义

(一)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身体素质

现阶段许多学校仍旧停留在传统教育为主的模式下,致使许多学生压力较大,难以对学习产生兴趣。在学生的眼中,考场就像是战场,以成绩的高低来评判输赢。如果成绩一直难以提高,心理压力也会随之增大。如今的教育忽略了教育的最终目的,将成绩作为评判学生好坏的标准,不管不顾学生的心理问题,不关心学生是否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在教学课堂上运用教育心理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学生的心理问题,使得教师和学生的距离进一步被拉近,使得学生成为一个具有健全人格和心理素质的人,为学生日后的学习生活奠定基础。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主要研究学生的心理状态并根据不同心理状态制定具体方法的新型教育学科。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自身的情绪对教学效果有着重大的影响,特别是在创新教育领域。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对于创新的需求较高,尤其年龄较小时,好奇心较强,对未知事物充满好奇心。但是许多教师在教学中未能把握住学生对知识好奇的这一心理,致使学生丧失了学习兴趣,更别提创造能力的培养。

二、将教育心理学应用在高等教育教学课程的具体方法

(一)科学高效地组织教学

首先,教师在进行题材选择时,应考虑学生的实际年龄和兴趣爱好,适当选择趣味性较强和学生感兴趣的题材。与此同时,教师充分的课堂准备也会提升教师的自信心,使得教师在课堂上情绪高涨,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生积极性。其次,教师进行备课时,应多设置与学生互动的环节,不能一味地向学生单方面传授知识,如在进行语文作文教学时,教师可以设计即兴作文写作环节,然后在课堂上及时点评,还可以鼓励较优秀的学生朗读其文章内容,并让其他学生进行点评。互动环节的设置不但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还能帮助学生树立课堂主体意识,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最后,教师在进行教学准备时,要有意识增加一些难度较高的知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胜心。

(二)有效的激励策略

在教学中,有效的激励策略含两方面,课上激励和课后激励。课堂上的激励策略大致分为三种:语言激励、肢体激励和表情激励。课后激励又分为两个方面,第一个是与学生进行交谈时,应态度平和、语气温婉地回答学生的提问,即使学生的提问很简单,教师也应该耐心回答,不能不回答或者直接忽略。对于一些性格较为内向的同学,教师应给予他们鼓励和关心,积极引导他们课堂上回答问题,与老师进行互动。其二是批改作业时的激励政策,学生辛辛苦苦地完成的作业,自然希望能够得到老师的肯定,教师不能为了节省时间,不去批改学生的作业。批改作业是教师与学生进行沟通的重要桥梁之一,教师应重视学生辛苦完成的作业,不能打击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更不能胡乱批改糊弄学生。

(三)了解教学对象的特点

教师还应做到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有目的地为学生制定教学方案,帮助学生提升学习效率。教师要高效利用与学生沟通的机会,认真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对于性格内向的学生,教师可以多多为其制造表现自己的机会,帮助其克服自身性格的缺点。教师不但要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还要有目的性地分配任务,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并引导学生改善自身的不足,成为更优秀的自己。

(四)积极心理学培养大学生的道德价值观

利用积极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在高等教育的过程中,把一些积极的、正面的思想观念传输给学生,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通过积极心理学,不仅仅把当代大学生培养成一个有素质、有文化、有能力的人,更要将其培养成为一个符合当代发展的四好青年,培养其积极的道德人格。在高等教育的过程中,增强大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在课堂上运用一些生活中的实例,组织开展一些道德伦理教育。

利用积极心理学的观念培养大学生的义务感,每个人在社会上都有一定的社会角色,大学生应该认清自身的社会地位,行使自己的社会权利,同时履行自己的义务,防止自身的权利不受到侵犯。

(五)发展创新思维

创新能力是高等教育中心理研究一个重要的内容,同时也是社会各界以及国家发展所必备的一项能力。高等教育以积极心理学的思想精髓指导当代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是时代的需要,想要发展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必定离不开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心理学的发展历程中,实验心理学在心理学的研究中也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依旧如此,应该以实践为基础,以积极心理学做指导,在实践中获得创新能力的发展。

教育心理研究在高等教育课程教学的理论和实践领域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加强对教育心理的研究和探索,并将其运用到理论探索和实践教学的各个领域,能够从学生学习的内驱力维度,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有针对性地且高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取得高效的教育成果,切实实现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作用,推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陈玉强.论心理学理论在高校教育中的应用[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8(10):23~24.

[2]彭志荣.浅谈心理学理论在高校管理教育中的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8(29):155.

[3]辛光.浅谈高校教育心理学的重要性[J].青年文学家,2013(26):240.

猜你喜欢

心理学创新能力心理
集聚类型、城市创新能力与高质量发展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