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校企合作视角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计分析
2018-11-14■/
■ /
最近几年以来,伴随着我国现代企业内部管理工作实践环境的日趋复杂化,我国各类现代企业组织中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从业者,以及高等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毕业生群体的综合性素质能力要求水平,均呈现出了表现程度显著的逐渐提升变化趋势。在我国各类高等院校接连设置并且运作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单位的实践历史背景之下,随着我国高等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年均毕业生数量规模的不断扩增,我国各类高等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毕业生群体在真实就业市场实践环境中所面对的竞争压力,正在呈现出不断加剧的动态变化趋势,应当引起相关领域基础研究人员的持续密切关注。有调查研究数据揭示,基于校企合作的基本视角组织开展高等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设计,以及日常化学生教学培养工作,能够改善提升高等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优化提升高等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毕业生群体在真实就业市场环境中的竞争能力。有鉴于上述研究背景,本文将会围绕基于校企合作视角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计展开简要阐释。
一、高等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计现存问题分析
第一,高等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单位在课程体系设置状态层面存在随意性和雷同性特点,引致实际组织开展的日常化课程教学实践工作,无法稳定且顺利地获取到最佳预期效果。从1993年中国人民大学率先设立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单位以来,时至今日,我国大陆地区已经累计有300余所本科层次高等院校接连设立了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单位,但是却有基础性调查研究报告数据显示,在现阶段我国设立运行的300余所本科高等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单位之中,其在基础的课程教学体系设计和教学学科安排状态层面,具备着表现程度显著且鲜明的近似性和雷同性,在高等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单位实际安排和呈现的教学内容要素无法充分满足目标学生群体的真实性学习成长要求背景之下,在一定程度上给我国高等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在校学生群体的综合性成长发展质量造成了严重不良影响。
第二,高等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单位,在基础性课程就学内容构成体系设计实践工作过程中,存在着表现鲜明的重视理论轻视实践的基本倾向,引致我国高等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际培养输出的毕业生群体,其自身实际学习和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应用技能,与毕业后从事岗位的具体要求之间存在一定差距,给其实际的未来职业生涯成长发展质量获取状态造成了严重不良影响。调查数据显示,有约占总数80.00%的本科层次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单位,在教学内容构成体系的设置和安排过程中,倾向于将理论性课程教学内容设置在核心地位和主体地位,在未能充分关注实践性教学课程的重要意义条件下,给目标学生群体的综合性成长发展质量造成了严重不良影响。
二、基于校企合作视角的高等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计策略
第一,高等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单位,应当严格遵照实际确定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在校学生培养目标,合理规划和设定教学课程模块构成体系。要在目标企业人力资源工作岗位招聘用工需求的指导干预条件下,在做好高等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在校学生群体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应用技能培养督导工作的实践背景之下,切实培养建构本专业目标学生群体的自主学习实践能力和自主发展提升实践能力,为其在未来职业生涯过程中的良好优质成长发展创造支持条件。
第二,持续改良完善高等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课程教学内容构成体系。在校企合作基础思想理念的指导和干预条件下,高等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单位想要不断改善优化现有课程教学内容构成体系,要借由不断提升现有教学内容构成体系中的实践性课程教学内容数量占比,不断改善提升高等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在校学生的实践技能学习掌握水平,为相关专业在校学生未来职业生涯的良好优质成长发展创造支持条件。
三、结语
针对基于校企合作视角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计论题,本文具体择取高等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计现存问题分析,以及基于校企合作视角的高等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计策略,两个方面展开了简要的分析论述,旨在为相关领域的基础研究人员,构筑和提供经验性参考借鉴支持条件。在校企合作理念指导干预条件下合理设置高等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对于支持和保障高等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综合效能获取水平的不断提升具备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王祥兵.卓越人力资源管理人才培养机制研究——基于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人才培养模式综合改革的分析[J].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2016,34(02):116~122.
[2]杨敏.基于专业群建设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优化——以福建江夏学院为例[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9):114~116.
[3]袁秋菊.民办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研究——基于“职业能力本位”的思考[J].职教论坛,2015(20):6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