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路径研究

2018-11-14张佳玲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长江丛刊 2018年21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价值观核心

■张佳玲/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2014年,习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寄语广大青年,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随着新媒体高速发展,各种思潮不断涌入,大学生的价值观趋向多元化,主导价值观日趋弱化[1]。如何正确利用新媒体环境,引导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对的重要课题。

一、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状

(一)价值观呈现多元化

新媒体产品趋向便捷与普及,不同价值观念、不同社会背景的群体都是新媒体平台的参与者。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7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72亿,其中学生群体占25.4%,是新媒体主要用户群之一[2]。新媒体给大学生提供了一个不受约束,不受限制的获取信息的空间,并影响着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

(二)价值观呈现复杂化

新媒体在推动社会进步的同时,也为负面新闻、网络谣言的传播提供了条件[3]。由于高校大学生年纪轻、阅历浅,缺乏成熟的认知判断和理性思考能力,很容易受到各种不良信息的影响,这也给历史虚无主义和拜金主义等错误价值观传播者创造了机会,他们在新媒体空间自由发表言论,恶意制造煽动性言论,发表错误价值观,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和确立[4]。

(三)价值观呈现个性化

在新媒体平台上,参与用户可以根据自身的喜好、需求查找各类信息服务,这种信息服务不受时间、地点限制,彻底改变了人类接受信息服务的方式,实现了信息服务个性化。同时,随着新媒体的普及,大学生每天接触的信息涉及范围广,内容碎片化,对于外在的、强加的、不认同的思想、言论、包括权威不再盲从,更多的遵从自己内心的想法和逻辑。这种情况一方面增强了大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意识,另一方面,很多学生会受到眼前利益和经济利益驱使而放弃精神的和长远的利益。

二、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路径

(一)推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改革

首先,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的主渠道,要积极加大思想政治课程改革力度,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传播迅速,形式多样等优势,推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从线下走向线上,通过线上线下双管齐下的模式,最大程度发挥思政课程对培育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作用。其次,思想政治教师应熟练掌握新媒体技术,并灵活应用新媒体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积极创新新媒体课堂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增强教育的时效性。最后,要推动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变。专业教师要重视挖掘专业课程中蕴含的德育元素,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将其中蕴含的德育知识传达给学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是对学生意识层面的教育,只有让学生形成自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并运用于实践才算完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识形态教育[4]。高校要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教育,通过社会实践、教学实习、校外调查等方式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教育,增强大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并在多种社会思潮和多元价值观中进行鉴别和选择,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环境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影响较大[4]。首先,要加强校园人文环境建设。要充分发挥好校园广播、微博、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积极宣传正能量的人和事,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提升大学生德育水平。其次,要积极构建新媒体校园文化交流互动平台,为学生提供学习交流平台的同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日常话题中,引发学生思考与讨论,并从中加以引导,在日常生活中,培育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结语

高校应直面新媒体环境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与机遇,充分把握、运用新媒体时代特征,创新教育方式,拓宽教育渠道,才能确保思想政治教育达到预期效果。本文认为,高校一要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优势,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增强课程实效;二要加强实践教育,拓宽第二课堂教育渠道,促进大学生全面、深刻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要利用新媒体平台,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作用,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价值观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我校再获陕西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
冰雪休闲体育丰富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
新生态学校的校园文化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