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提升学生资助工作规范化管理与困难学生思想教育的关系探究

2018-11-14■/

长江丛刊 2018年26期
关键词:资助思政育人

■/

一、学生资助工作规范化管理与困难学生思想教育的关系分析

(一)功能目标上存在一致性

在学生资助概念被提出的初期阶段中就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育人职能,此项工作开展的目标较为明确,即在资助行为中发挥出培养高素质接班人的功能意义。思政教育是关于精神生产的活动,与学生身心健康、综合素质提升等均存在相关关系,而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一目标上,思政教育与学生资助工作维持在一致的状态。资助工作开展的核心目的是解决学生经济困难,学生作为中心存在,而思政教育是学生精神层面发展的需求,中心同样是学生,为此,从最终目标及核心目标上来分析,两者均存在着高度一致性[1]。

(二)矛盾与规律存在一致性

资助工作与思政教育均将学生作为活动中心,促使两项工作开展期间所面临的矛盾即规律也势必会存在一致性。资助活动形式上属于资金运转活动,所实现的是经济功能,但其实质上却发挥着思政教育、文化、生态功能。从主体与客体之间需求矛盾进行分析,资助工作与思政教育均坚持以人为本,遵循人的接受规律,思政教育期间教育者将社会思想品德传授给学生,但教育者之间也会面临着不同的需求矛盾,而学生对于教育活动的认知也将会影响到工作开展的有效性,这是两者均会面临到的矛盾及自然规律[2]。

二、如何在资助工作中创新思政教育

(一)构建多元化资助及精细化管理

从学生资助工作出现起,经过多年的发展,至今投入应用的形式包括励志奖学金、助学金、助学贷款、勤工助学、精准扶贫、学费减免、生活补助、绿色通道等,各种形式的资助手段均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存在的问题是整个资助政策体系在完善性上还存在缺陷,应对日渐增加的贫困大学生,资助面狭窄、资助标准过低等问题逐渐凸显,有必要尽快构建多元化资助体系。除现行国家资助资金,各高校需要积极引入社会资本,鼓励与引导社会中各企业能够对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提供资金支持,丰富资助模式。另外,在资助资金充足的情况下,高校方面还需要对资助工作进行精细化管理,切实的将思政教育融入其中,落实各项资助与教育并行细则。

(二)树立资助与育人融合理念

为发挥出资助育人的作用,高校方面必须要树立资助与育人融合的理念,实现物质层面上的资助,及精神层面上的培养。现阶段有部分高校所创新的资助育人模式具有一定借鉴意义,例如,某高校所提出的阳光助学育人观念,经由在人才培养模式上的创新,强化贫困学生的各项能力,推动其全面发展。部分高校提出三助育人概念,包括他助、自助、助人三个层次,这种发展型的育人模式有效的展现出资助与育人的双向职能[3]。

(三)创新学生资助工作中思政教育工作机制

学生资助计划属于在国家指导下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之一,而高校在落实此项工作期间是否能够遵循公平性原则深受社会关注,也需要受到社会的监督。关于此问题,高校方面可构建起学校与社会、学校与家庭的资助育人联动机制,在筹集资助资金方面积极获取社会企业的支持;在学生证明方面需要争取到地区政府的支持;在资助实践活动中需要获取到家长的配合,只有如此才能够确保资助工作的公平性。另外,在思政教育方面,也需要借助于家庭环境的优势,实现“家校联动”的双向思政教育活动。

(四)培养受助学生感恩意识及社会责任感

国家方面与学校方面借助于资助的方式展现对学生的关怀,但在此过程中也希望被资助的学生能够理解此种关怀,积极进取,在具备能力的条件下能够对社会发展做出贡献。基于此,需要在资助实践活动中积极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及社会责任感,首先,营造和谐的成长环境,将感恩教育渗透到学生教学工作中,促使各界学生都能够受到环境的熏陶;其次,在资助活动后,组织感恩主题征文或是演讲活动,培养学生责任意识及感恩意识。

三、结语

全文借助于对学生资助工作及思政教育的对比分析,能够了解到两项工作在功能目标、执行原则等层面上具有着高度相似性,同时其实践活动所面临的矛盾及自然规律也具有其相似性。若将思政教育融入到资助活动中,势必会进一步发挥出资助工作的育人作用,为此,需要高校方面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在资助活动中培养学生感恩意识及责任意识,同时在学生教育工作中渗透感恩教育,实现资助育人的规范化管理。

猜你喜欢

资助思政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上海大幅修订《专利资助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