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双创”型人才培养供给侧创新思考
2018-11-14■/
■ /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首次提出“供给侧改革”,其显著特征在于创新创业激发经济活力、驱动国家经济发展动力,为高校“双创”型人才培养提供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对接的着力点和新思路。
一、高校“双创”型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的必要性
一是大势所趋。随着我国经济新常态化发展,经济增长动力换挡升级,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根本途径在于强化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推进创新创业。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创新创业事业的推进离不开“双创”型人才,而高校人才教育与培养在这个过程中就扮演了基础性作用。
二是回应市场需求。当前我国经济正向可持续发展的转型,虽然每年都有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毕业生进入就业市场,但他们无法满足一些新兴产业的工作岗位要求,以致出现“毕业即实业”的就业难题,究其主要原因在于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不相匹配。因此,高校的人才培养与教育符合市场需求至关重要。
三是永葆我国经济活力的必要途径。当前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已不能保持我国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活力。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众创”战略背景下,创新创业事业正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为社会经济转型升级注入新活力。
二、高校“双创”人才培养现状
(一)“双创”类课程重视度不够
就目前来看,多数高校仅将“双创”类课程列为选修课,供大家自愿选择,考核方式也相对宽松,导致课程重视度不够、效果较差。据问卷调查显示,在问到“您是否赞同将‘双创’类课程列为必修课”之时,绝大多数接受调查的师生表示支持。这就说明重视“双创”类课程建设、设置为必修课、强化课程考核,已经成为高校师生的广泛共识,尤其是学生更是希望通过“双创”类课程教育提升创业意识和创新思维,即使将来不创业、不做研究,也有利于自身职业生涯。
(二)学生需求呈多元化
据问卷调查数据整理发现,学生对在“双创”类课程教育过程中所学习或掌握到的能力期望和需求具有多元化特征:85%的学生希望可以培养自身创业实践能力,50%的学生希望可以培养团队合作精神,49%的学生希望增强挫折心理教育,39%的学生期望提升“双创”理论功底,21%的学生期望提升自身综合素质能力。我们应根据学生多元化需求,分类、分层次进行“双创”类课程教育与指导,不断强化“双创”人才培养针对性。
(三)师资力量不足
大多数高校虽然非常重视“双创”教育,甚至创办创新创业学院、建设创新创业教育园,但他们“双创”型师资较为缺乏,为积极响应政策号召、迎合“双创”热潮,让辅导员及行政人员等缺乏创业实践经验和企业运营知识的非专业人员走上课堂传道讲授“双创”教育,导致“双创”课堂教学质量不高、层次不齐。
三、高校“双创”人才培养供给侧创新的改革思路
(一)树立“双创”理念,重视人才培养
高校应准确把握以“众创”为标志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机遇,更新观念,树立“双创”理念,重视人才培养,将“双创”理念融进学校办学思想与定位,确立培养具备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的“双创”型人才培养目标,把“双创”教育融入学校人才培养体系,加强“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突出一个专业多套人才培养方案,可依托优势学科、龙头企业、协同平台,开设会计人才、管理人才、金融人才等各类创新实验班,强化培育学生“双创”综合素养与能力,培养多样性“双创”型人才,以适应地方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二)丰富课程设置,满足学生多元需求
高校要调动各方资源有事,建立健全“双创”课程体系,丰富课程设置。不但要开设创业学、创新概论、学科前沿、企业经营管理、会计学、经济法学等“双创”必需的专业理论基础课程的同时,还要开设相应的“双创”类实践课程,且建立校内外“双创”教育实训基地。
(三)加强“双创”教师队伍建设
优秀的“双创”师资队伍是高校“双创”型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的重要保障。学校应多渠道吸引具有创新思维修养与开拓精神的高层次“双创”师资人才;采取校内分化整合、交叉重组与团队引进措施,组建梯次合理、新老衔接、结构优化、素质优良的跨学科跨领域系列“双创”教学师资团队;聘请成功企业家、知名创业家到校任职,组建以专职为主、专兼结合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采取理论研修、企业实岗挂职锻炼、学术交流、项目资助与境外培训方式,完善以增强“双创”实践能力为重点的师资团队培训体系,打造能力精湛的“双创”师资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