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片《百万宝贝》中的美国社会文化

2018-11-14王智莉

电影文学 2018年2期
关键词:麦琪邓恩消费主义

王智莉

(河北北方学院 外国语学院, 河北 张家口 075000)

一、引 言

作为大众文化的重要载体,电影艺术自产生之日起就与社会文化息息相关,一方面,电影讲述着社会生活中的故事,展现着社会文化的方方面面;另一方面,电影也在一定程度上引导着人们的价值取向,影响着社会文化的发展。相比于文学等传统文艺形式来说,电影的表现方式更具直观性和通俗性,能够接纳更多不同社会背景、不同生活阶层及不同年龄层次的观众,尤其是随着创作技术和市场化运作模式的不断发展,电影对大众审美和社会文化的表达更加深刻而丰富,这在电影艺术高度发展的美国表现得更加突出。众所周知,奥斯卡金像奖是一项表彰电影业成就的年度奖项,是当代世界影坛上最受瞩目、影响力最大的电影奖项,奥斯卡金像奖不仅反映着美国乃至世界电影艺术取得的成就,还在很大程度上体现着世界电影艺术的主流发展方向。第77届奥斯卡金像奖最大赢家《百万宝贝》讲述了一位女拳击手的故事,由好莱坞著名导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执导并担任主演,希拉里·斯万克饰演影片中的核心人物麦琪,这部影片不仅是年度奥斯卡最佳影片,还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导演奖、最佳女主角奖、最佳男配角奖及最佳改编剧本、最佳电影剪辑、最佳男主角的提名。影片《百万宝贝》的故事是围绕着女主角麦琪的拳击生涯展开的,与许多美国体育电影一样,该片通过讲述小人物的奋斗史传递出了令人振奋的励志精神,但细观之下不难发现,《百万宝贝》还折射出了其他层面的美国社会文化,探讨了包括金钱与生存、生命的尊严、奋斗的意义等美国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本文将紧扣《百万宝贝》的故事主线,从影片折射出的文化角度入手,探析《百万宝贝》中的消费主义、“美国梦”、英雄崇拜等美国社会文化。

二、消费主义

《百万宝贝》又名《百万美元宝贝》,在影片中“百万美元”是女主角麦琪获得拳击比赛胜利的奖金,也是改变其生活现状、重赋其生命尊严的筹码。麦琪对拳击的热爱毋庸置疑,但通过拳击比赛获得奖金也是麦琪追寻的现实目标,换言之也是麦琪拳台下刻苦训练、拳台上奋力拼搏的重要原因。《百万宝贝》中的麦琪出生在一个依靠最低保障金生存的家庭中,挣扎在贫困线上的麦琪并不是一个拜金主义者,却难逃消费主义文化的影响与熏染。

消费主义基于日常消费,又区别于消费行为,是在美国文化研究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高频词,同时也体现在以当代美国城市生活为叙事背景的电影中。简而言之,消费是人对物的需求,消费主义则是人与物的关系,即人与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消费主义所满足的不是人对物的基本需求,而是人的物欲的满足,在消费主义的视域中,“物”更多地成为符号化的象征,是社会阶层和社会地位的直观表征。随着美国社会经济的转型发展,消费主义也逐渐蔓延开来,尤其是自20世纪末期以来,消费主义已渗透到美国社会生活的各个阶层,成为美国社会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消费主义文化价值观念的影响下,人与物的关系发生着根本的变化,“物”已不是单纯的被评价的客体,同时也成为评价人的标准,定义着个体在社会生活中所处的位置。

正如前文所述,《百万宝贝》中的女主角麦琪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中,父亲撒手人寰后留下了麦琪的母亲和三个年幼的孩子,麦琪的母亲依靠最低保障金将兄妹三人抚养长大,节衣缩食的生活使麦琪、麦琪的哥哥及麦琪的妹妹都无法接受正规的教育,成年之后的他们无奈地重演着父辈的底层生活。影片中,麦琪出场时已三十多岁,许多与麦琪同龄的女性已拥有了稳定的收入或幸福的家庭,但麦琪却依然是一个挣扎在社会底层的、一无所有的女人,教育的缺失使麦琪无法找到一份正式的工作,只能在餐馆中打零工来支撑自己和母亲、妹妹的生活;平凡的外貌和身材也使麦琪在“婚恋市场”上成为“滞销商品”。社会底层的处境不仅使麦琪的物质生活十分贫困,还使麦琪的生命尊严受到侵犯,在消费主义文化价值观念的定义中,麦琪被“评价”为没有价值、无须尊重的存在。当麦琪在餐馆将客人吃剩的牛排打包回家时,她看到的是周围人的鄙夷,为了维护仅有的尊严,麦琪向周围人解释说打包牛排是为了回家喂狗,这一细节体现出消费主义对麦琪的尊严的侵蚀及对其价值观的影响。换言之,麦琪内心已经认可了消费主义所构建起的评价体系。通过刻苦的训练,麦琪获得了一些小范围拳击比赛的胜利,收获的奖金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麦琪的生活,更为重要的是这些奖金使麦琪收获了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尊重。当她脱离了伴随着底层生活而产生的鄙夷和欺辱后,麦琪才真正感受到了生活的价值和生命的尊严。这一“逆袭”不仅体现了励志精神,同时传递出的关于消费主义对社会、对个体的巨大影响也值得观众深思。

三、“美国梦”

早在文艺复兴时期,个人主义思潮就已席卷整个西方社会,对个体存在意义的探寻及对自我意识的发掘使人们重新定义了自己的价值,人们越来越强调个体的独立与自主,越来越推崇个体的表达与奋斗,对于美国这个新兴殖民国家而言,个人主义的影响力则更加强大。从美国的“成长史”来看,早期的拓荒者的拓荒精神奠定了美国社会对于个体奋斗的推崇,20世纪上半叶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个体奋斗价值被进一步强化,以金钱、地位为目标的“美国梦”就诞生于这一阶段。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文化的变迁,“美国梦”不再单纯地指向金钱,更多地回归了美国拓荒时期的开拓之心和开拓之行。在当代美国社会,“美国梦”就是个体心怀开拓之心,通过自身的不断奋斗来赚取金钱、提升地位、彰显自我价值。需要说明的是,“美国梦”强调个体平等追梦,尽管个体因阶层的差异而难以实现真正的平等,但“美国梦”始终致力于传递出任何人只要通过努力就能够实现梦想的价值观。

在影片《百万宝贝》中,女主角麦琪依靠在餐馆中做服务生来维持生计,居住在简陋狭小的房屋中,可以说是一位很典型的美国社会底层代表,但麦琪依然凭借自己坚强的意志和不懈的努力找到了追求梦想之路。毫无运动天赋和运动经历的麦琪偶然接触到了拳击,尽管麦琪没钱请教练,也没钱购买拳击用品,但她从未放弃过每天来拳馆练习,在缺乏指导的错误动作中自得其乐,享受着梦想带给自己的希望与欢乐。更加准确地说,拮据的生活条件、冷漠的家庭氛围、备受冷眼的工作环境都使麦琪疲惫不堪、心灰意冷,而拳击之梦则是麦琪生命的唯一乐趣和价值。《百万宝贝》中女主角梦想之旅的真正开端是麦琪与教练邓恩的相遇,麦琪一直在邓恩经营的拳馆中训练,对于从不训练女学员的邓恩而言,麦琪从未进入过他的视野,直到邓恩的得意门生威利弃他而去后,邓恩陷入了无法带领学员拳台争霸的遗憾与失落之中,而此时对梦想异常执着的麦琪才逐渐打动了邓恩的心。在获得邓恩的指导后,麦琪仿佛找到了通向梦想的捷径,利用一切时间刻苦练习,进步极快的麦琪逐渐在拳击比赛中崭露头角,在获得一定知名度的同时也收获了能够改善生活的奖金。对于麦琪来说,赚取金钱改善生活并赢得尊重十分重要,但如果仅仅为了满足物质需求,麦琪会继续通过参加中量级的比赛来博得眼球、赚取奖金;事实上,麦琪并没有满足于此,而是更加刻苦地训练,不断冲击着难度大、级别高的比赛。可以说,对于麦琪而言,拳击已经成为她生活的乐趣和生命的意义。就麦琪与拳击运动的故事而言,影片《百万宝贝》按照观众的心理预期设置着故事的发展与高潮,即麦琪通过自己的努力在拳击运动中取得了越来越大的成就;但故事的结局却超出了观众的审美期待,麦琪在比赛后因意外袭击而脊椎断裂,终生卧床的麦琪永远告别了拳坛,麦琪曾经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并为了自己的梦想不断向前,虽然最终以遗憾谢幕,但影片《百万宝贝》依然通过麦琪这一角色彰显了梦想的力量。

四、英雄崇拜

美国电影发展至今已涌现出丰富的题材,其中英雄的故事被反复言说,可以说塑造英雄形象,表达对英雄的崇拜之情是美国电影中的重要构成,其原因不仅在于人类崇拜英雄,更在于美国社会文化中的英雄主义精神。美国电影产生发展之初,美国正值淘金热时期,许多美国人来到荒无人烟的西部淘金,同时也成为这片土地的开发者,这一社会历史进程在美国电影中的具体体现就是西部片。如果说西部片中自由洒脱、富有冒险精神的牛仔是美国影坛最初的英雄,那么随着美国电影叙事题材的拓展和影片类型的丰富,具有不同身份、不同性格特征的英雄形象则不断涌现在银幕之上,如史诗类电影中的历史英雄、战争类电影中力挽狂澜的“硬汉”、灾难类电影中具有一定“救世主”特质的英雄等,这些英雄形象承载着美国社会对英雄的集体崇拜。21世纪以来,尤其是近十年来,美国电影中的英雄形象和英雄崇拜被重新构建、重新解读,主要朝向超能化和平民化两个方向发展。所谓超能化就是指活跃在美国影坛上的超能英雄,如超人、蝙蝠侠、蜘蛛侠等;而平民化就是指一些并不具有过人能力和特殊背景的小人物形象,他们凭借坚毅的品格和不懈的努力而获得成功,虽然这些平民英雄不能拯救世界,也不能力挽狂澜,却能够为人所不能为,从而像英雄一样受到尊重与崇拜,而《百万宝贝》中的女主角麦琪就是近年来美国电影中平民英雄的代表。

《百万宝贝》中的麦琪几乎没有接受过正规教育,这使麦琪无法找到一份体面的工作。此外麦琪的家庭环境也令人叹息,母亲和妹妹依靠骗取社保金生活,而哥哥则锒铛入狱。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麦琪都是一个生活在底层的平民,一个毫无英雄特质的小人物,但就是这样一个被边缘化的底层女性成为拳坛上备受瞩目的新星。在拳击训练之初,麦琪的运动天赋、性别年龄以及生活境况都使她成为拳馆里的笑柄,包括教练邓恩在内的所有人都劝麦琪放弃,但麦琪始终凭借执着追梦的意志坚持着,她吃客人的剩饭来节省开销,用节省下来的饭钱购买拳击用具。当邓恩同意训练麦琪后,麦琪将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拳击训练中,在一场场比赛中奋力拼搏,终于迎来了自己拳击生涯的巅峰之战,敏捷有力的出拳和观众的掌声喝彩都彰显了麦琪隐忍、坚毅等优秀英雄品质。与传统英雄题材的影片不同的是,《百万宝贝》中的“英雄”不仅具有典型的平民化特质,而且最终以“末路”收场,一个悲剧英雄的形象更加写实的同时也更具震颤人心的力量。

在影片《百万宝贝》中,女主角麦琪经历了从社会底层的餐馆服务生到叱咤拳坛的拳击运动新星,经历了超越性别的高强度训练和来自家庭、来自社会的嘲讽与不屑,但在教练邓恩的引导帮助下,麦琪艰难地抵达了梦想的彼岸,改变了所处的阶层,获得了生命的尊严。在这部底层女性成长史中,我们看到了消费主义影响下的个体生存困境,看到了梦想伟大的催动力量,同时也看到了一个平民英雄的养成。虽然有评论认为作为一部体育题材的励志影片,《百万宝贝》的结局令人扼腕叹息、不合时宜,但事实上,这样悲剧化的结局反而更具有现实性,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也是对以往秉持着完美主义价值观的“美国梦”的颠覆。

猜你喜欢

麦琪邓恩消费主义
Film review:WALL·E
从《百万美元宝贝》看体育电影中女性形象的塑造
他们那时多有趣
苦难真金
远离城市很幸福,一个澳洲女子幸福的荒野生活
消费主义视角下传统集市贸易的现代化解读
邓恩桉木材纤维形态特征及其变异
新媒体时代消费主义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应对
麦琪的宠物
《麦琪的礼物》之语言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