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游戏思维”视域下的小学英语教学游戏设计
2018-11-14■/
■ /
长春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以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思维”理论为指导进行小学英语的教学游戏设计,可以充分激发小学生们的学习兴趣,顺应小学阶段语言学习与发展的规律,让小学英语的教学游戏设计行而有效,以期促进英语游戏和英语教学地有效互融。
一、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思维”理论对小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理论强调新型的语言观,认为说话者在依据一定的规则用语句做各种游戏。词语只是工具,本身没有任何意义,其意义是人们按照自己的目的使用时赋予它们的,语言和使用语言构成的活动所组成的整体称做“语言游戏”。维特根斯坦关于语言游戏,提出了“遵守规则”的相关性、“生活形式”的不可分离性和“家族相似性”,为语言游戏理论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指导和依据。
(一)语言游戏的规则性
维特根斯坦喜欢用棋类游戏来阐述语言游戏的规则性。棋子的走势要依据下棋的规则和当前的具体棋势,同理,词在不同语境中的使用和组合方式也需遵循一定的语言规则。没有规则的存在,就无法组织一场成功的游戏;没有规则,就无法系统的学习语言。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语法的学习才是最重要的,语言游戏理论认为游戏的参与者在遵守规则的前提下,要将规则引入具体的、实际的语言活动中,强调参与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生活形式”的不可分离性
维特根斯坦认为,语言本身就是一种活动,语言的言说是活动的一部分,或者说是“生活形式”的一部分。因此,在认知和适用语言时,必须着眼于语言知识在日常生活的运用,理论的重要性在于理论知识的实践性和工具性。小学生们学习的英语的目的不是让学生单纯生硬的记忆语法规则和单词,而是学以致用,将语言交流技巧运用在生活中,从而有效提升英语学习质量和效果。
(三)家族相似性
在整个语言学习的过程中,语言的共性决定了母语既是英语学习中不可缺少的基础,又是可以加以利用的学习资源,教师应重视第二语言即目的语与母语之间的相似性,充分利用母语中已习得的语言规律,促进对英语的理解。
二、“语言游戏”理论在设计小学英语教学游戏中的应用
英语的学习对于刚刚接触它的小学生们来说,难度还是比较大的,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会产生比较明显的困难感,给英语课程的学习造成障碍。如何让英语的教学顺利进行下去是所有小学英语老师需要攻克的首要难题,而教学游戏则是一个相对有效的方式。
(一)在教学游戏中内化语言规则
在语言游戏理论中,其规则性的内涵较之常规的规则性内涵更加丰富和灵活,其规则应用的要点在于,需要学生在明确规则的基础上结合实际的语言情境,进行变通应用,从而拓展语言学习广度。
例如,在小学英语教学内容中,针对陈述句中人称和时态的变化规则,设计传话游戏“Whisper”,由教师预先设定难度和长短适中的句子,分组完成传话任务。在游戏中强化依据具体的表达需要,变化相关的人称和时态,但尽可能地保留原有句式,通过交互练习强化语言规则的理解,循序渐进地习得语言。
(二)创设教学情境
在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理论中,特别强调了语言与生活的关系,即语言的运用是生活的一部分,基于此,教师可以在实际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模拟现实生活的场景设计游戏,增强学生对语言使用情境的理解。
场景类游戏“Five Minutes Interview 一见如故”就体现了语言和生活的关联性。游戏中,为学生提前设定身份,如警察、医生、零售商等,引导学生模拟真实的生活场景、在各自的身份下完成5分钟的自由交谈,5分钟后以适当的语言将听到的信息报告出来,介绍自己游戏中认识的新朋友。这个游戏不仅要求学生学会倾听,更要学会表达,基本的语言能力对话游戏中得以巩固和强化。
(三)利用母语的正迁移
从语言本身的角度来说,英语和汉语作为两种不同的语言体系,两者之间虽然有所区别,但也有一定的联系。教师可利用两者的这一特点进行游戏设计。
例如,教师可设计一个你说我猜的游戏“Blind Questions 心有灵犀”,利用学生对母语的熟悉程度,引导其对相应的汉语词汇和英语词汇进行相互描述和翻译,在这个过程中探寻英语与汉语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从而对英语词汇和句式有一个更加准确的理解。同时,分组竞赛的模式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维特根斯坦先生的“语言游戏”理论指导下,将小学英语的教学变成一场语言游戏,让小学生们在游戏中感受语言的魅力,在游戏中学习语言,在游戏中提升自我的语言能力。在语言游戏思维视域下,进行小学英语的教学游戏设计,让同学们感受英语这门语言的独特魅力,学习它,运用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