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人本主义取向课堂管理模式初探
2018-11-14■/
■ /
遵义师范学院
课堂教学中,教师除了对教学内容进行“输出”外,还需要创造一切对“输出”活动有利的条件,即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环境,协调、控制课堂中各种相互作用的教学因素,以保证学生对教学最大程度上的“输入”。除了“输出”活动本身外,教师课堂上所做的其他工作都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课堂管理。管理好课堂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石,再好的教学方法,再好的教学活动设计,如果没有老师对这堂课的正确管理,只会出现学生“倒灌”的现象,或者是课堂“只乐无教”。因此,教师除了研究教学法外,必须不断地提高课堂教学管理技能。
在对比较复杂课堂管理的任务进行分析研究,教育心理学家总结出三种取向的课堂管理基本模式:行为主义取向、人本主义取向和教师效能取向。本文试从人本主义取向管理模式探究其对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影响。
一、人本主义教育理念及管理模式
人本主义教育理念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人本主义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把人类自身当作研究的主题,研究人的整体人格,即人的知、情、意、行四个方面。这引发了教育界的思考。其中的代表人物为美国著名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他在心理学领域提出了“以患者为中心”的心理疗法,并将其运用于教育领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提出了学生所学习的知识必须是能够引起其最终行为的改变,即“有意义的学习”。他强调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如何学习的人格特质并能适应环境的变化,使学生成为充分得到发展而完善的人。根据罗杰斯的观点,人本主义教育观的特点主要包括:第一,“教学追求的结果主要是价值的实现”,教育有工具的作用,但教育不是工具,教育本身真正的目的在于育人,在于教人追求真理,注重的应是学生多个方面的发展。第二,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中心。第三,师生的关系应是“主体与主体”的关系。”
在这样的教育理念下,人本主义取向的管理模式孕育而生。人本主义取向的课堂管理者认为,学生有自己的决策能力,他们可以对自己的行为负主要责任。现在,很多大一新生就已成年,具有完全的民事行为能力。他们更是应该对自己的所有行为负责。因此,大学的课堂管理中,教师不应该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中心,占据主导地位,而是应该关注学生的需要、情感和主动性,向学生提供一切有利条件去使之能发掘自身潜能,获得自我认同和成就感,以此来维持一种积极的课堂环境。当学生在学习中出现问题行为时,教师应更多地运用沟通技能,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的性质和后果,自己解决问题。
二、人本主义取向管理模式在大学英语课堂上的运用
对于大多数少数民族聚居的地缘性地方本科普通高校而言,学生的整体素质特别是英语的学习能力不高。这是因为英语基础教育没有得到重视。到目前为止,发达地区的小学生三年级就开始接触英语学习,初中开始接受二外教育,而以贵州省各地方小学为例,很多地方、乡镇小学的英语课堂存在缺乏师资、英语教育理念落后等问题,常常出现英语课堂被语文、数学课程占用,或者英语课流于形式的现象。长期如此,英语课没有语文数学课程重要的信息被转达出来,导致绝大多数学生的英语一直处于“欠账”状态,一直到大学。笔者通过对刚进校的材料化学专业本科班的高考英语成绩调查发现,成绩可以从30分-110分不等,并且百分之七十的同学高考成绩不及格,且其中百分之70左右的同学的分数低于60分(满分是150)。在交流中,笔者还发现很多学生是被个别老师的“上了大学就不用学英语”这样的语言“骗”进大学的。并且,这样的现象在地方高校并不罕见。
在这样的具体情况下,如何通过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做到“授之以渔”,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的目的呢?笔者认为,因材施教才是正解。教师必须充分了解学生的现状,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发挥其在教学中主体学习的作用。“学生是教学的中心”。没有对学生的深入了解,无法设计适合教学对象的教学大纲、教学内容,从而影响教学任务和活动。教学就如同种植庄稼,不同的农作物所需的肥料不同,生长的各个阶段对于肥料的配比也不同。我们不能因为农作物由于早期的营养不良、生长速度远远慢于其他地区的同类农作物,就加重肥料比例,拔苗助长。当农作物对助长行为感受不适,产生抵触、逆反或者自暴自弃的情绪时,我们更不能认为这些农作物是不知好歹,把好心当成驴肝肺。也许你会说,等到这样的农作物长好,黄花菜都凉了,何来卖场?可是,你又怎么确定错过了当季的销售,晚熟的农作物一定是低价出售,而不是物以稀为贵,卖价更高呢?
除了制定适合学生能力的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外,学习者的情感因素在作为一个“完整的人”的成功的语言学习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学习者在英语学习中伴有情感障碍,如紧张、焦虑、抑制,他们就会表现消极,甚至对学习持否定或排斥的态度,而消极的语言学习者很难取得成功。学习者的情感因素对于语言学习的影响更为深远。如果学生因消极情绪的影响不愿意开口,我们的语言教育不言而喻,一定是失败的。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英语教学的质量,在研究语言本身的同时,必须重视对学习者自主性及其情感方面的管理。
首先,我们语言课堂的教室座位的布置要给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同学们不是集体面对教师,而是大家三五成群,各自为组,可以时常在课堂上提问,讨论。学生和教师都是教学的主体,学生也和教师一样,占据主导地位。学生和教师一起探讨课堂教学内容,也同教师一样,可以到讲台上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而不是教师高高站着象征着“权威”的讲台上,接受学生的“注目礼”。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的主体意识才能得到增强,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才能得以提高。教师备课的重点不是如何传授知识点,而是如果组织有效的课堂活动,激发学生讨论的热情,和诱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正如前面所说,如果学习者在英语学习中伴有情感障碍,如紧张、焦虑、抑制,他们就会表现消极,从而不利于学习。因此,课堂管理教师的另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对学生的每一次认真的课堂练习给予及时、具体、客观,同时是积极的评价,如把“不错”具体为“在什么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下次再注意……这方面的表达就更好了”。在教师不断的鼓励下,学生通过努力获得成就感、感受到自我价值的实现,更有利于学生保持长久的学习兴趣和毅力,变消极抵触为积极进取,不断自我提高和完善,从而使学生越来越优秀。因此其也不会因为看到和别的“农作物”的生长差距巨大而产生厌学、自暴自弃的想法,不盲从,不急功近利,按照自己的生长规律去发展,从而实现教书以育人的目的。
综上所述,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是知识的建构者,只有在轻松积极的课堂氛围中,给予适合学生实际水平的教学内容的指导,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自我学习的能动力才能充分的得以显示。只有当学生对自己的学习产生信心,才能够使得他们在课堂以外的时间积极地自主学习,努力完善自己,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这样的教育才最具意义。
注释
:①刘润清,崔刚.谈谈英语课堂互动的几个问题[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8(1):36~40.
②邢飞儿.人本主义教育的研究综述[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5(8):139~141.
③商磊,刘析鹭.人本主义教育: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中的丢失与寻找[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138~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