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明代瓷塑造像略论
——以德化为例

2018-11-14■/

长江丛刊 2018年14期
关键词:德化世俗化道教

■/

一、宗教文化与民间信仰

由于统治阶级的鼓励,明代的宗教信仰比较开放,民间对各类仙佛菩萨的崇尚步入兴盛,对四方神灵的奉祀,也更为普及,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对广大信众来说,最大的驱动力并非高僧大德的精湛佛学,亦非殿堂中庄严肃穆的宗教氛围,而是来自人们对生的渴望和对死的恐惧,他们祈求神灵保佑自己,降福免灾。人们相信在可视的肉体之内,还有超越肉体的灵魂。肉体可逝,而灵魂永在。正是这种“灵魂不死”的观念影响了中国人的信仰,才出现了各种宗教文化多元发展的局面。广大民众的积极参与,加上统治阶级的认可乃至鼓励,使宗教文化在明代民间社会迅速崛兴。

佛教是传入中国最早的外来宗教,自汉时起,便由印度传入中国,逐渐发展成为传播最广、信众最多的一门宗教。佛教信仰的题材主要有观音、达摩、罗汉、释迦牟尼、弥勒、天王像等佛教形象。明代佛教在民间极为普及,寺庙遍及全国各地,还有众多的信众在家礼佛,小型佛造像,尤其是观音像供奉极为普遍,佛教信仰促进了陶瓷佛造像的大量生产。佛教的庄严凝重的文化内涵以及佛教文化中的禅思睿智、思辨哲学和因果轮回的文化精髓,深刻地影响传统文化的表现方式,佛教中的代表人物、配饰物件都作为一种文化符号,成为瓷塑创作中具有特定意义的宗教文化元素,甚至衍生出一个系统庞大的瓷塑造像艺术体系。例如:千手观音象征菩萨以各种方法来救济迷惑、彷徨无依的人;释迦牟尼的大法智慧,表现了人性的完美和人格的尊严;大肚弥勒佛,常以布袋和尚形象出现,表示“量大福大”,提醒世人要慈悲、包容。罗汉是阿罗汉的简称,是六根皆净、断尽人间烦恼的形象象征,瓷塑作品中常表现的有十六罗汉、十八罗汉和五百罗汉。

在明代除了佛教,还有伊斯兰教、印度教、基督教和摩尼教等外来宗教,不同的宗教具有各自的特点。丰富而庞杂,推动了民俗文化多样化发展。丰富了德化瓷塑造像的造型题材。但在明代影响最大的应该是道教,道教是中国本土宗教,明朝历代皇帝重视道教,鼓励道教发展。民间信奉道教的方式也更多扩展到百姓生活中,以法事活动等形式活跃于民俗生活中。因此,道教的瓷塑造像追求简约之美。有象征长寿的寿星,有掌管功名利禄的文昌帝君,有一手执笔,一手拿砚台的魁星,有身穿铠甲的真武帝等。这些形象都表达了人们对入仕济世观念的向往,带有世俗化的特点。

明代经济条件和文化生活的繁荣也促进了民间信仰的发展。民间信仰由于地域文化之间的差异而不同,北方渔民崇拜龙王,东南沿海的渔民崇拜妈祖。

二、瓷塑造像弘扬了宗教教义

宗教的传播方式大概有两种,一种是通过翻译佛典、经文等文字方式传播,另一种就是通过造像传播,显然造像的形式更便捷、更直观,且通俗易懂。宗教善于利用瓷塑造像这种艺术形式,达到宣扬宗教信仰,获得社会认同的目的。在宗教中,通过想象创造出有意识和一种超自然的虚幻形象,再通过塑像、雕刻等形式表现出来,并广泛流传,普度众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宗教文化。宗教是一种精神寄托,瓷塑造像是这种寄托的物质载体。明代宗教造像题材丰富、制作精美,技法灵活,数量众多,带有地方特色和民间情趣,代表着明代精湛的造像工艺水平。

三、宗教信仰与价值观念影响瓷塑造像

艺术来源于生活,瓷塑造像艺术既是一种工艺美术,又是一种民俗文化,其产生、发展,都与历代民众的民俗生活、民俗文化、宗教信仰等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明代宗教文化的发展繁荣,为瓷塑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也推动了瓷塑造像的发展进步,瓷塑造像最能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世态人情和人们的审美情趣、价值追求。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这一时期,大致处于外来宗教与本土生长出来的民间信仰交汇融合的时期,宗教中国化、世俗化也体现在这一时期的瓷塑造像中。宗教的世俗化将神圣世界与现世生活联系在一起,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减弱了宗教的崇高性,增加了其审美的丰富性。随着宗教的中国化、世俗化,它已失去宗教含义,成为优美的、纯装饰性题材。宋应星在《天工开物》记载:“德化窑惟以烧造瓷仙精巧人物玩器不适实用。”明代德化窑以用于陈设和供奉的白瓷人物造像最为著名。因形象生动、雕刻细腻而受到普遍欢迎。

四、结语

瓷塑作品不仅作为承载人们信仰的精神寄托,更是供人们欣赏的艺术品。反过来对世俗生活提供了一种精神享受。造像艺术扎根在宗教这个肥沃的土壤,加上匠师高超的技艺,使明代德化的造像艺术达到一个新的艺术高峰。宗教文化与瓷塑造像艺术互相融合和促进。既推动了宗教文化的多元发展,又丰富了瓷塑造像的造型题材。

[1]中国硅酸盐学会.中国陶瓷史[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6.

[2]刘幼铮.中国德化白瓷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3]陈建中,陈丽华,陈丽芳.中国德化瓷史.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

[4]林鸿福,中国德化:陶瓷文化与作品赏析[M].镇江:江苏大学出版社,2014.

[5]冯先铭.中国陶瓷[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德化世俗化道教
德化窑白釉雕鹤鹿老人像
德化白瓷,从地方民窑到“瓷界新星”
德化一中校长陈荣天到访香港福建希望工程基金会
论高科技时代的佛教
论佛教的与时俱进
道家道教研究
艺术鉴赏话雕塑
从“禅宗”到中华阐释美学中的伦理文化研究
德化陶瓷 闽中精粹
茅山道教楹联意蕴审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