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本互涉理论的浅文深读
——以《神的一滴》为例
2018-11-14■/
■ /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强调学科核心素养,对高中生的学习要求首条即是“学习多角度多层次地阅读,对优秀作品能够常读常新,获得新的体验和发现。”在这样的要求下,探索新的阅读策略势在必行。
文本互涉,又称互文性或文本互指性,它是指不同的文本之间互相指涉、互相映射,意在强调任何一个单独的文本都是不自足的,其意义是在与其他文本交互参照、交互指涉的过程中产生的。文本互涉的过程,即是通过众多文本来解释一个文本的过程,它为文本解读扩展思路,使其外延更广、内涵更深。此时的课文解读处于更广阔的语境下,能激发阅读者的主动性与创造力。这里的阅读者包括教师与学生双方,能动地利用知识、经验的迁移,来探寻浅文本中的深文义。
在一节短暂的语文课堂中,在传统的单篇文本教学中,如果教师能有效地引导学生从一个文本出发,主动地关联其他文本,从更多的文本中获得课文意义的某种解释,那么师生就可以共同建构起课文的深层内涵,给有限的课堂时间和课文内容赋予更深厚和更耐人寻味的意义。这种对文本的解构与重组,是师生共同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过程,经过分析、判断、探讨来获得新的体验和发现,其间包含着大量创造性的思维活动。这种训练可使高中生养成迁移和联系的习惯,即使面对毫无阅读障碍的文章时,也能够对文本细致阅读和深入思考,领悟其丰富而深厚的意蕴,探讨人生价值和生命精神中的永恒部分,更好地实现语文教学的人文目的。因此,基于文本互涉理论的解读尝试是非常有必要的。经过《神的一滴》课堂的实践,笔者认为在细读文本、互涉阅读、深挖意义的时候,主要有如下两个方向:
一、纵向迁移
纵向迁移即联系先前学过的文本内容,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当下学习的新文本,同时对先前的知识有更深更新的认识。这时教师需要有意识地去寻找形式层面和内容层面的文本关联点,触发学生的纵向文本网。
(1)分析语言形式。如第一段“湖是……大地的眼睛,望着它的人可以测出自己天性的深浅。湖边的树木宛若睫毛一样,而四周森林蓊郁的群山和山崖是它的浓密突出的眉毛。”“眉如远山,目如秋水”,用山水之秀来形容眉眼很常见,但反其道而为之的似乎不多。通过这一引导,学生立刻关联起了初中学过的《我的空中楼阁》“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和王观词“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学生通过主动且有效的回顾,联系起以前学过的内容,并能分析修辞上的异同,很快地接受和理解新文本。
(2)理解内容与主题。如“对它,就算只有一瞥,也已经可以洗净现代繁华大街上的污浊和引擎上的油腻了。”这里作者用抽象的、文学化的表达方式,将瓦尔登湖在现代生活中的灵魂荡涤效果上升到无比崇高的地位。为了更好的理解,我们可以关联同一单元的文本《江南的冬景》,其中有一幅“江村暮雨图”,“人到了这一个境界,自然会得胸襟洒脱起来,终至于得失俱亡,死生不问了;我们总该还记得唐朝那位诗人做的‘暮雨潇潇江上村’的一首绝句罢?诗人到此,连对绿林豪客都客气起来了,这不是江南冬景的迷人又是什么?”通过互文本在主题上的迁移认知,学生很快理解了原本较为抽象的表达方式,并对主题产生较强烈的认同。
(3)追溯思想原型。荣格认为文艺作品中的原型,即是一些体现了人类精神共同性的原始意象,可表现为反复出现的叙事结构、人物形象或象征。在教学中,可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中,并以回忆人类历史的视角,在文本互涉中追溯原型,从而探究人类精神的共同之处。如“一个夏天的上午,我先把船划到湖心,而后背靠在座位上,似梦非梦地漂流着,直到船撞在沙滩上,惊醒的我才欠起身来,看看命运已把我推送到哪一个岸边来了。”“泛舟水上”本身就是一个具有原型意义的象征,在自然怀抱中物我两忘的情怀也在文学作品中反复出现,如《赤壁赋》中“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这种勾联可以让学生对主题与内容领略得更加充分。再如课文中梭罗告别群体社会而去瓦尔登湖边独自居住,这种弃世自绝的形象在中国文化中并不少见,可以引导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类似形象,并简要分析二者的区别,甚至可将此类原型分析作为小论题课后讨论完成。
二、横向延伸
在文本互涉理论中,横向的文本主要是指相同作者的不同文本,或同时代不同作者的文本。在语文学科上,笔者认为范围还可以放宽至同主题不同时代作者的文本。在课堂上,教师可以依据情况有意识地将上述文本作为精读课文的互文本。
(1)整本阅读或同作者其他文本。《神的一滴》是节选,站在整部作品的视角来看文本有利于减少误读。我们可以按照教学的目标,将《瓦尔登湖》中相关语段补充进课堂,丰富课堂内容,加深对梭罗思想的理解。从全书中,我们才能了解到梭罗此行的背景和他更全面的思想,如“文明在改进我们房屋的同时,却并没有同样改进居住在里面的人。文明创造了宫殿,但要创造贵族和国王并不是容易的事情。而如果文明
人的追求并不比野蛮人的更有价值,如果他的大半生只是用来获取全部的生活必需品和安适上,那他干吗要比野蛮人享有更好的住房呢?人的一生,除了温暖舒适,还应该有些别的追求。而不是过高的温度,不是时尚的炙烤。”19世纪,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高速发展,可以最大程度地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精神信念在资本主义发展大潮中不堪一击。梭罗带着对现实生活的怀疑来到林中生活,希望通过自己的实验告诉人们不要迷失了自己生活的方向,不要沉迷于光怪陆离的资本主义商品社会,提倡“思想用加法,生活用减法”。至于梭罗其他文本,包括政论和散文集,也可视时间及课堂需要而适当摘取利用。
(2)其他相关文本。同时代或跨时代,同学科或跨学科。“这恶魔似的铁马,那震耳欲聋的机器喧嚣声已经传遍全乡镇了,它已经用肮脏的工业脚步使湖水混浊了,正是它,把瓦尔登湖岸上的树木和风景吞噬了。”这种对工业文明侵蚀自然美景的痛心与愤怒有很多互文本可以互相支撑,如百年之后“惊醒世界”的雷切尔·卡逊所著的《寂静的春天》,“近代环保之父”奥尔多·利奥波德所著的《沙乡年鉴》,在主题上可与文本完美呼应,更有利于学生对作者情感引起共鸣。这种跨学科材料的适当引入,不仅能与课文相辅相成,还能丰富课堂内容,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契合现代教育精神。
横向文本互涉与纵向文本互涉相辅相成,利于学生展开文本网,实现语文教学深入解读文本的目标。然而,这个过程的生发与展开取决于关键问题的提出与讨论。这要求教师在备课之前充分阅读,并选好文本关联点,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一方面以问题去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进行合理引导;另一方面还可以主动提供课堂之外的相关互文本,并带动学生自主建立多个文本之间的联系,并由多个文本引起多重对话,师生合作或生生合作,从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最终解决问题。《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在学习任务群5“文学阅读与写作”中,明确提出“教师应向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支持。如做好问题设计,提供阅读策略指导……在学习过程中相机进行指导点拨”,这要求新形势下的语文教师需扩大阅读量,并注重阅读策略的研究。从这一角度来看,基于文本互涉的课文解读策略是师生共同成长的助推器。
《瓦尔登湖》被誉为“十本构成美国人性格的书”之一。事实上,作为一百五十年常销不衰的经典,《瓦尔登湖》又何止影响了美国人呢?《神的一滴》文浅意深,值得细读。利用文本互涉将此类文章挖深挖透,是一种值得尝试的有效方式。
注释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②李小坤,庞继贤.互文性:缘起、本质与发展[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7):152~155.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
[1][瑞士]卡尔·古斯塔夫·荣格.心理学与文学[M].冯川,苏克,译.北京:三联书店,1987.
[2][美]梭罗.瓦尔登湖[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15.
[3]王荣生.语文科课程论基础[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4]惠婧.基本文本互涉理论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D].重庆:西南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