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作用研究
2018-11-14■/
■/
我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最值得一提的就是我国的传统文化,它对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有着深远的影响。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更多的先进文化与先进理念逐渐走入国人的视野,同时也带给我们一定的影响。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为使我国中学生在接触外界新鲜事物的同时不丢弃我国传统文化,老师需要对中学语文的教学工作做出一定改变,将我国优良的传统文化融入其中,使中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发现传统文化的魅力,对其进行学习与传承,传统文化的融入能够使中学语文的教学质量得到提高。
一、分析传统文化对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性
曾有调查工作者对我国学生进行调查,竟然发现他们每一个科目的成绩都很好,但对中国的一些古典文学十分生疏,对历史人物也所知无几,甚至有许多学生在汉字书写能力方面表现出了不足。通过这些调研结果不难发现,我国传统文化在中学生之间已经渐渐淡化,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传统文化包含的范围十分广泛,是我国祖辈相传的宝贵财富,它不但代表了我国悠久的历史,同时还传承了我国优良品质,是我国发展过程中不能舍弃的一部分。针对调查结果这一现状,为加强中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要从最基础的环节入手,将传统文化逐渐渗透到中学语文课堂的学习中,使学生在耳濡目染的情况下受到传统文化的感染,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事实上,中学语文课本中就塑造了许多我国传统文化形象,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屈原、文天祥等爱国诗人,在对古诗词的学习中,老师要结合课本内容将学习范围进行拓展,也可以安排课前作业,使同学们对历史英雄人物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这些诗词都彰显了他们顽强的品格与坚定不移的信念。在中学语文课堂中,对知识点进行学习的同时,老师也要对学生进行引导,组织讨论这些英雄人物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优良传统品质,对传统文化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与学习。
二、探究传统文化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作用
我国传统文化有很大一部分是来自于儒家文化,儒家文化对自身有着很高的要求,拥有博大的胸襟和以天下为己任的强烈责任感。责任感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品质,它以道德为中心,以舍己为人为信念。中学课本中经常出现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与哲学家孔子,在对孔子进行学习时,老师可以收集一些关于孔子如何坚定自身信念、不畏艰险、不怕困难向世人传播真理的资料,作为拓展学习的内容。传统文化在中学语文课堂中的渗透过程也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教师要对传统文化有一定的认识与理解,并且要求老师自身修养与品质不断提升,在各个方面对学生起到良好的模范作用。带动中学语文课堂中的传统文化学习氛围,在这一过程中,老师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使课堂中传统文化的渗透效果更好,老师应将自身感悟带到课堂中,这样在讲课过程中才能更具感染力,使学生真正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深远内涵。在对某一篇古文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就可以要求学生诵读并进行适当讲解,丰富的学习内容更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传统文化的学习更具主动性。我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深远意义与良好品德比比皆是,在中学课堂中对传统文化进行渗透,不仅对学生学习起到很大帮助,从一定程度上还能够对学生的品质与品格进行培养。中学语文课堂中学生学习的知识多是书本的形式,老师要对其学习方法进行纠正,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中学语文课本中有《鱼我所欲也》这篇文章,是由孟子以及其弟子创作的。其中最为熟知的就是“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两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这一段话进行分析与探讨,了解我国传统文化中舍生取义的优良品格,在中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启发学生举一反三,举例说明我国哪个历史人物有着舍生取义的英雄事迹,并从其中学到了什么,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记忆。
三、结语
传统文化无论是在中学语文的教学方面,还是人们的日常工作学习中,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对传统文化的深入了解,能够使学生各方面素质得到提高。我国传统文化是上下五千年的沉淀,拥有着巨大的力量与影响力。相关教育工作者要将传统文化下中学语文课堂的渗透工作放在首要位置,结合目前渗透工作的现状,对教学方法与作用进行进一步的分析研究,使我国传统文化深入学生的内心,为他们以后的人生道路指明前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