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与荒诞:论保罗·格诺维瑟的喜剧风格
2018-11-14袁敏
袁 敏
(西安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西安 710077)
自文艺复兴时期起,即兴喜剧便是意大利重要的舞台艺术形式之一。意大利人骨子里的幽默感,让他们热爱喜剧这种表演形式。从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中,便可以窥见意大利人不羁、戏谑、玩世不恭与反叛的个性特征。
对现实的辛辣讽刺和随兴调侃是意大利喜剧的基调,意大利的文化基因中镌刻着喜剧的传承,这是喜剧电影之所以成为意大利电影重要构成之一的根本原因。“这些喜剧影片在重现它所面对的现实时那种独特的表达方式,一方面联系着意大利文化的传统与现实,一方面联系着意大利电影特征鲜明的电影语言的形成与演进过程。”
意大利电影史上出现过安东尼奥尼、维斯康蒂、罗西里尼这样对世界电影史产生深远影响的电影大师,他们所拍摄的作品至今仍是人们思索和探讨的对象。但是,意大利电影的演进过程伴随着不断的兴盛与衰落,可谓在逆境中前行,步履维艰。这一点,似乎又与意大利人的民族特性不谋而合。
20世纪中后期,伴随着意大利经济衰退、外国资本介入、好莱坞电影“入侵”,意大利电影经历几次短暂的爆发后,几乎一蹶不振,陷入萎靡。在一片愁云惨雾中,唯一的一抹亮色便是意大利喜剧电影,在抵御好莱坞电影与美国文化入侵的同时,意大利喜剧电影一直维系着自身独特的文化特征与喜剧风格。
善于阐述生活主题、悲喜交加的荒诞叙事与“无差别”的真实体验是意大利喜剧电影的显著特色。“这些影片具有浓烈的生活气息,它们以逗笑的方式触及意大利现实生活中的社会问题,发人深思,使人笑中含着泪。”文章通过主题、叙事、体验三个层面的探讨,分析保罗·格诺维瑟的喜剧风格,探索意大利喜剧电影对于真实生活的荒诞表达。
一、生活主题:真实的场域
意大利喜剧电影始终追求一种生活化的场景塑造、荒诞式的叙事模式、强烈的戏剧冲突、哭笑不得的情感表达,以此引发观众的思考。意大利式喜剧脱离了单纯搞笑的滥觞,而是通过将剧中人物置入尴尬的生活困境之中,进行辛辣的讽刺、戏谑,从而揭露深刻的社会现实,这是意大利喜剧电影不同于其他国家喜剧电影的地方。
意大利电影导演、编剧保罗·格诺维瑟所执导的喜剧电影便带有强烈的意大利式喜剧风格,通过充满戏剧冲突的、令人发笑的荒诞情境演绎生活场景,突出故事背后真实的情感体验。
(一)生活场景
“……喜剧的特点是怀疑、嘲讽与写实,所以它要对一些普遍接受的观念提出怀疑,并着力于反映生活的日常面貌。”“生活”是每一个人的人生历程,然而大多数人的生活是庸常的,缺少跌宕起伏的情节,泯然于一时一刻、一事一地,它琐屑而平凡,却是一切情感、追求与人生意义的基础。
没有人能把自己的生活过成喜剧,但是令人莞尔、捧腹、笑破肚皮的细节却存在于每个人的生活之中。在这些俗常的细节中,包含着喜剧的元素,如何将这些喜剧元素提炼出来,通过编排与演绎,上升到“喜剧”审美的层面,正是喜剧创作者需要研究探索的永恒课题。
意大利喜剧电影擅长通过对日常生活的描写,从细枝末节入手,揭示普遍的人生命题和情感诉求。以保罗·格诺维瑟编剧、执导的《完美陌生人》为例,影片讲述了七位好友因为分享手机信息而陷入空前的情感与信任危机的故事。整部电影围绕着生活中最寻常的片段展开,某个看起来非常普通的夜晚,七位好友——其中包括三对夫妻和一个刚刚离婚的单身汉——相约在其中一对夫妇家中共进晚餐。
他们围绕着餐桌而坐,轻松愉快地吃饭聊天。如此平凡普通的生活场景,瞬间拉近了观众与剧中人物的距离,使观众产生强烈的代入感,仿佛他们就是餐桌上的一员,正与朋友们推杯换盏、把酒言欢。这就是生活化叙事的魅力,在相对真实的场域中,营造观众熟知的环境氛围,带来浸入式的观影体验。
整部电影的场景极其简单。先是通过寻常的生活片段,对剧中人物略做介绍,他们处于生活的不同阶段,有着各自的幸福与烦恼。几间公寓、几个房间、一张餐桌,还有七个老朋友,他们彼此相熟,相处起来轻松随意,这一切都为后来分享手机信息造成的尴尬困境埋下了伏笔。
(二)典型人物
喜剧电影中,人物形象的塑造极为重要。他/她是谁?他/她为何如此做/说?必须有一个可信且合乎情理的原因。再荒谬的语言也应该有其被说出的理由和基础,否则将不是“喜剧”的电影,而是电影的“喜剧”了,叙事结构与内容都应该为主旨服务。
《完美陌生人》中,围绕着餐桌的七个人,他们社会身份不同,性格不同,品行不同,所经历的人生阶段不同,是生活中最普通人群的代表。工作、生活、爱情、婚姻以及人生烦恼都与银幕前的观众如出一辙,即便不能在他们身上找到自己人生经历的投射,也能在他们身上看到身边朋友、亲人的影子。因此,餐桌上的七个人就是生活中形形色色的我们。
他们彼此相熟,虽然各有秘密,却自认可以完美隐藏,直到心理医生伊娃提议玩一个分享手机信息的游戏,仿佛打开了潘多拉魔盒,无数令人不敢置信的事实与不可名状的尴尬、愤怒、失落接踵而来。原来,我们身边最熟悉的那个“他/她”,竟然是隐藏得最深的陌生人。
在导演的另外两部电影《青春死党1》和《青春死党2》中,主角则是六个业已长大成人的童年好友,他们曾经是同学,是无话不说的死党,如今虽然不能经常相聚,曾经的友谊却与青春的回忆一起牢牢记在心底,无法忘却。学校是他们相识的地点,也是故事展开的环境背景。
将典型人物放置在经典环境之中,会使人物角色爆发出惊人的能量,推动剧情发展,带动故事节奏。同样,充满生活色彩的人物设定,更容易触动观众的情绪,使观众对剧中人物的遭遇感同身受,进而引发思考。
(三)精彩语言
擅长编剧的保罗·格诺维瑟,为他执导的电影赋予了生动的意大利式语言特色。如《完美陌生人》中,经典台词比比皆是,这些台词脱离了刻意煽情的窠臼,也非刻意的生硬安插,而是出自编剧生活经验的积累与人生体验的领悟,因此既恰如其分,又十分动人。
剧中,外科整形医生罗科17岁的女儿打算和男朋友出去,却又感觉不安,因此向父亲征求意见,罗科对女儿说:“这是你人生中一个重要的时刻,是你会铭记一生的事情,不仅是你明天和朋友聊天的谈资。如果你以后想起,无论何时回想起来,这件事都会让你嘴角带笑的话,那就去做吧!但如果你并不这么认为或者不太确定,那就忘掉它吧!因为你还有大把的时间。”
父亲对女儿最深沉的爱就在这些话语之中了。剧中的罗科是冷静、理智的代表,他宽容、温和,又隐忍、坚强,面对妻子的不忠,他努力维系着危机四伏的家庭,因此不得不求助于心理医生的帮助。影片的最后,保罗·格诺维瑟借罗科之口说出那句引人深思的台词,也因此让电影产生了出人意料的变局:“我们的关系是脆弱的,每个人都是。有的人更加脆弱,你是对的,这已经成为我们的黑匣子,装了所有的秘密。可能装得太多了。我们不该拿手机玩这个游戏。”
剧中唯一的单身汉佩普,身为隐藏性取向的同性恋者,他害怕朋友们知道自己的秘密,惧怕因此受到伤害。但是当一切被揭穿以后,面对卡西莫的歧视、斥责和朋友们各异的眼光,为了保护背后的爱人,他勇敢地说出自己的宣言:“我不希望他受伤,我要保护他。因为如果你深爱一个人,你会为他挡下全世界的子弹。”
除此之外,虚伪的渣男卡西莫,油嘴滑舌的莱勒,充满控制欲的伊娃,单纯的比安卡以及空虚的卡洛塔,每个人都有令人难忘的台词,这些充满个性的语言契合剧中人物的身份和性格,将矛盾冲突激化到极致,营造出充满戏剧感和爆发力的场景。
二、荒诞叙事:尴尬的困境
“……这些其实是社会喜剧,更像是正剧, 悲喜交集, 描绘的是一个人在特别尴尬的境地里, 跟复杂的社会环境之间的问题, 触及自身性格的弱点。有点像《完美陌生人》一样, 不能用个人的私德或者性格去评判一个人。整个故事的笑料也更多地是来源于讽刺、自嘲, 这个阶段的电影创作被称为‘意大利式喜剧’……”
保罗·格诺维瑟在电影中,为我们展现了这样一幅荒诞的场景。七个好朋友温馨愉快的聚会,仅仅因为一个玩笑般的分享手机信息的举动,就变成了一场怪诞的闹剧。短短时间内,所有人都陷入尴尬的困境当中,生活被搅得一团糟。抑郁症、中年危机、生育选择、精神/肉体出轨、婆媳关系、子女教育、性取向……各种尖锐的问题纷至沓来,所有不堪都被摆上台面,令人目不暇接。每当你以为此刻已经足够尴尬的时候,更令人崩溃的事实就露出头来。
没有人知道,看似波澜不惊的水面下暗藏着多少旋涡,正如没有人知道,看似平静的生活背后,有多少不足为外人道的谎言与辛酸。这一幕无疑是荒诞的,但是却又无比真实。
导演与编剧将很多生活中时刻发生的故事浓缩在短短的97分钟的电影中,通过出人意料、看似荒诞、却在情理之中的故事,向观众展示了荒诞叙事背后的残酷现实,抛出了拷问人心的质问:所有的谎言都应该被揭开吗?我们是否拥有足够的勇气来面对真实的生活真相?
没有人能给出统一的答案,因为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
“意大利式喜剧”通过抓住生活中的“痛点”,制造尴尬的困境,将其以荒诞的形式表演出来,从而令观众在笑过之后,产生更长久的思索,而并非以夸张的肢体动作、“段子”似的恶搞台词拼凑成一部超时版“春晚小品”。对于保罗·格诺维瑟来说,喜剧绝非肤浅的搞笑剧,而是充满意外“惊喜”的戏剧。
三、见微知著:“无差别”体验
《完美陌生人》是保罗·格诺维瑟近年来最优秀的作品之一,完美地体现了导演本人的意大利式喜剧风格。这一部令人“如坐针毡”的电影,将黑色幽默发挥得淋漓尽致。单调的场景中,全靠不断“反转”的意外剧情和妙语连珠的台词增加冲突和戏剧张力,将整个故事演绎出来,非常考验编剧的扎实功底和导演的调度铺排能力。
一张餐桌、一顿晚餐、三对夫妇和一个单身汉,为我们揭示了现实社会中看似正常的家庭生活是多么不堪一击,情感、信任与关系又是多么脆弱。将一切谎言与面具揭开,只要分享手机信息就够了,当伊娃提出建议的那一刻,仿佛打开了潘多拉魔盒,将每个人最不想展露在人前的一面暴露在阳光之下。所有人都绷紧了神经,因为没有人知道,当信息提示音响起的那一刻,又将有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暴露在灯光之下、众人面前。无论人们耗费多大力气经营出美好的假象,伴随着信息到达的音效,世界轰然崩塌。
人类的安全感是依靠隐私与界限感维系的,这个共识不分国籍、种族、肤色、语言、文化,对于所有人都是共通的。因此,这场对于人性与人际关系的残酷拷问才会使所有人不寒而栗。因为同样的场景,完全有可能在每一个观众身上上演。“月食”是影片中最明显的意象,既意指黑暗的降临,提示接下来会出现的荒诞场景,也暗喻着光明表象背后阴暗的真实。
导演巧妙地抓住了人们心底深处最脆弱的部分,在猝不及防之间,于细微的表情、动作等铺垫之后,打破平静美好的假象,仿佛竖立起一面“魔镜”,让人们在其中看到自己慌张错愕的脸。
影片的结局处,透露出荒诞背后的一抹温情。当月食结束时,仿佛魔法被解除,一切忽然发生了神奇的变化。提议被否决,朋友们没有分享手机信息,热闹的晚餐结束后,大家带着愉快的回忆纷纷离开。导演向我们展示了不同的故事走向与截然相反的结局,复杂的人性、家庭的回归,究竟哪段故事才是真实的,究竟哪种选择是对的,由观众自去评说。
综上所述,保罗·格诺维瑟所构筑的“无差别”体验,巧妙的戏剧冲突设置、荒诞叙事的方法,具有强烈的个人风格,体现出意大利喜剧电影的独特表现手法——于细微处见真知,于荒诞中寻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