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酒文化的当代建构
——以邛崃、宜宾为例

2018-11-14徐小强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长江丛刊 2018年13期
关键词:大梁文君宜宾

■徐小强/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中国人酿酒、饮酒的历史非常悠久,早在夏商以前的原始社会就已经有这方面的记载。饮食习俗上,上到君王国宴,下到百姓家餐,无酒不欢;礼仪节庆上,大到祭祀祈福,小到婚丧嫁娶,非酒不可;行令饮酒上,高至文人雅士,低下乡野匹夫,雅俗咸宜。诗词歌赋上,浪漫如李白杜牧,写酒入诗,淡泊如陶潜杜甫,吟酒成歌。酒是由粮食酿制的而粮食又是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物质资源,所以各个朝代对于酒的生产与销售都有一定的管控。管控的方式主要是颁布禁酒、榷酒、税酒等政策来调节酒的生产、销售与流通。禁酒、榷酒、税酒等政策我们统称为酒政,时至今日酒政依旧是国家重要的管控手段之一,其对政治经济的的影响仍然很大。

历史中的酒文化丰富多样充满话题性,现实中的酒文化同样精彩纷呈可供讨论。莫说研究酒文化的专家,就是寻常百姓也能就酒这个话题道几句巷长里短:名贵如茅台、五粮液,亲民像汾酒、二锅头,咱总能报上几个响当当的品牌。而在当下聊到酒,川酒一定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重心。五粮液、泸州老窖等品牌驰名中外;宜宾、古蔺等著名酒都,享誉全国,川酒在国内的地位可谓一枝独秀。川酒文化自成体系是研究中国酒文化很好的研究范本,而在川酒体系里面邛崃酒文化又是一个绝对的异数。

邛崃古称临邛,是四川境内最古老的酒都之一。筑城置县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素有“临邛自古称繁庶”的的美称。发达的粮食生产与适宜的气候为酿酒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酒业兴盛发达蔚为可观。而酒在邛崃的文化体系里自古以来也是不可或缺,西汉时的卓文君与司马相如就在临邛当垆卖酒,留下“文君当垆,相如涤器”的千古佳话。《新唐书》》载卭州土贡:“葛、丝布、酒杓”。唐代卭州酒杓成为贡品,闻名全国,从侧面也反映出卭州酒业之盛。

现今的邛崃酿酒业依旧发达,近年还被评为“中国最大白酒原酒基地”,但是相较于新兴的酒都宜宾还是稍显逊色。邛崃鲜有拿得出手的酒品牌,本土重点打造的产品文君酒知名度也远远没有五粮液高。

回到上面的问题,邛崃酒文化的“异”体现在什么地方呢?要弄清这个问题,那么我们必须选取一个参照的样本。而刚刚提到的新兴酒都宜宾就是一个很好的参照对象。

古时宜宾被称为戎州,其酿酒业在古代也非常的发达的。杜甫喝过此地酿造的春酒后即兴作出“重碧拈春酒,轻红擘荔枝”的千古名句。宋代黄庭坚《廖致平送绿荔枝为戎州第一王公权荔枝绿酒亦为戎州第一》:“试倾一杯重碧色,快剥千颗轻红肌”。尽管宜宾酿酒业在古代也异常兴盛,但其酿酒业真正发展起来还是到元代时蒸馏酒的出现开始。李时珍《本草纲目》有云:“烧酒非古法也,自元时始创其法”。明代时宜宾酒坊以杂粮为原料酿酒,是为五粮液的前身,1929年才正式改名为五粮液。如今的宜宾凭借著名的酒品牌,整合本土优秀文化资源,已然成为知名的酒都。

由上可知,邛崃自古繁庶,酒文化渊源流长、底蕴厚重。虽然文献古籍中关于宜宾酒的记载也不少,但其文脉上的长度和文化上的厚度都不及邛崃。以宜宾的五粮液与邛崃的文君酒为例,1929年才出现的五粮液历史不过几十年;而文君酒则可追溯到西汉时期了,已近2000年的历史。

而现今,宜宾异军突起,早已取而代之成为新兴酒都。从“川酒甲天下,精华在宜宾”这句俗谚我们就可以看出宜宾在川酒甚至全国酒业中的重要地位。

作为新兴的酒都,宜宾酒文化的沉淀积累古今相较,今多于过古。五粮液这一具有深度文化内涵的白酒品牌就是近年不断被建构起来的。“中国的五粮液,世界的五粮液”这句广告词所体现出的现代性、象征性文化内涵显而易见。

邛崃的酒由于文脉的悠久、连续和文化的厚重、丰富,其酒文化的则呈现出厚古薄今的样态。以今年重点打造的高端白酒品牌文君酒为例,文君酒与五粮液其实都是发轫于明朝时期生产的蒸馏酒,两者历史相当。后人借用“文君当垆卖酒”这一典故进行的品牌价值的构建,扩深了其文化内涵,丰富了其品牌意蕴。不过百把年历史的文君酒,经过后人的加工建构,瞬间成为拥有2000多年历史底蕴的品牌。当文君酒的品牌价值被建构起来的一刻,这就是个充满情怀的品牌。因此,与其说它在卖酒,还不如说它是在卖情怀。就像垂垂老矣的王菲,拖着颤抖的声线在台上费力的表演,依旧引得一群叔叔阿姨辈的人热泪盈眶。毕竟,流年带走的只是青春的你我,却没带走落地生根的红豆。

“以史作壳,用酒为魂”似乎能够很好的概括邛崃酒文化的特点。这种“借尸还魂”的发展理念是邛崃当代酒文化发展的大致方向。以邛崃特色酒文化旅游基地大梁酒庄为例,大梁酒庄是以酒文化休闲体验为主题的风情旅游村落。不管是旅店、餐厅还是游廊、广场都与酒文化紧密相关,旅客在休闲游览的时候还能感受到丰富多彩的特色文化。邛崃大梁酒庄为何取名大梁?大梁酒庄的介绍上是这样描述的:

梁国人造酒和杜康造酒是一个时期,一直就有酿酒的传统。

在清朝时,湖广填四川,一部分梁姓人迁移到四川的邛崃,一个非常适合酿酒的地方。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历史中梁人善酿酒,技艺精湛且历史悠久。随着朝代的更迭一部分梁人迁移到邛崃并带来了先进的酿造技术,由此将邛崃梁人酿酒的历史上溯千年之久。先秦时期的大梁指的是战国时期的魏国,其地域大致在今山西南部、河北北部和陕西、河北的部分地区,都城在河南开封;西汉梁国是一个封国,位于河南省,都城睢阳;而材料中提到的河南地区梁人迁移到湖北等地,再到后来梁人随着湖广填四川的大潮迁移到邛崃说法缺乏具体的史料证据。我搜寻到一些关于梁人历史迁移的资料:

春秋初分别起源于陕西和河南的梁姓。到了明清时期,梁姓在粤桂湘赣四省繁衍很快,在南方稳定地发展,最终形成了今天典型的南方大姓。清初梁姓始入台湾。

从上面的资料可以看出梁人南迁确实存在,但是其主要迁居地区并非四川。明清时候的迁移格局对现今梁人地域分布影响很大,他们集中在粤桂湘赣等四地。因此,想要将邛崃梁人与历史中善酿的梁人联系起来,还是需要一些历史资料佐证的。更何况,历史中邛崃梁人对邛崃酿酒业做出的贡献到底有多大,以至于可以让梁人为邛酒代言?这还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

另外,按照大梁酒庄的说法明清时期梁人才带着精湛的酿造技术迁移到邛崃,带动了邛崃酒业兴盛。可事实上早在文君所在的西汉,临邛就因为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酒业兴盛至今。因此,以梁人酿酒的历史作为邛崃酒文化的一个历史线索是有欠妥当的。

那么为什么还要取大梁这么一个不具有代表性的名字呢?我想这跟上面我们提到的邛崃本地酒文化“以史作壳,用酒为魂”的文化策略有关系。大梁跟邛酒的渊源真的有那么深吗?答案是否定的,大梁酒庄和文君酒一样是从历史中建构出来的当代的文化符号,其目的是更好的宣传本土的酒文化。

这种对历史的当代建构当然有其可取之处,一方面这不仅很好的开发了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另一方面还促进了本土产品、文化的对外宣传。但一味的溯古,其实是文化发展道路上遇到的文化困境的体现。邛崃酒文化的当代呈现正是其文化遭受巨大挑战,面临艰难困境下的一种文化自救。邛崃模式值得借鉴,但如何争取处理“古今”的关系还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总之,不管是邛崃的“厚古薄今”还是宜宾的“薄古厚今”都为我们提供了发展酒文化的一种思路,这两种方式孰好孰坏目前还是言之过早,后人总有断论。

注释:

①《新唐书》卷42《地理志》。

②《全唐诗》卷229《宴戎州杨使君东楼》。

③(宋)黄庭坚.黄庭坚诗集注·山谷诗集注(卷13)[M].(宋)任渊,等,注.北京:中华书局,2003.

④明朝万历年间,文君酒发轫于临邛寇氏烧房,现存明代万历老窖。

⑤引自百度百科“大梁酒庄”简介。

⑥引自百度百科“梁姓人口迁移”。

参考文献:

[1]朱自振,沈汉.中国茶酒文化史[M].台北:文津出版社,1994.

[2]王炎.临邛“三古”的历史价值与现实意义[J].中华文化论坛,2008(s2).

[3]黄剑华.蜀酒文化与水井坊遗址[J].四川文物,2001(6).

[4]龙晦.蜀酒与烧酒[J].中华文化论坛,2001(2).

猜你喜欢

大梁文君宜宾
人是会变的
浅议耶律德光于大梁城的政务运作
宜宾高州季秋印象二首
我是警察
画梅
我是警察
文君园内寻真情
宜宾(外四首)
三江叠翠盛琼浆,老宜宾酒酿浓香
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