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的教学处理

2018-11-14秦青团甘肃省静宁县教育局

长江丛刊 2018年21期
关键词:工具性基础知识师生

■秦青团/甘肃省静宁县教育局

自2002年我国开始在宁夏等4个省级行政区试点到2010年新课改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完成的新一轮的课改是我国建国以来的第八次课改,以此为标志,我国的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顾名思义,指的就是在当前的初中语文考试大纲和教学大纲中规定的必须让学生掌握的语文学科的基础知识,如字词、文学常识等。具体来说,包括现代汉语知识、古代汉语知识、常用的文体读写知识、文学体裁、文学作品鉴赏、文史常识等。

显然,新课改的理论部分更加侧重和强调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而基础知识更加侧重于识记部分,而只要存在识记环节,给人造成的错觉便是需要通过强制的甚至是死记硬背的方式加以记忆。这就对部分初中语文教师在基础知识的教学上带来了一定的认识性的困难。

一、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教学存在问题

(1)教学方法出了问题。在新课改尚未推广和落实之前,几乎全中国的初中语文教学方式都是填鸭式的灌输,学生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者”。师生地位明显是不平等的。新课改给我们的传统教育带来的最大的冲击便是学生的地位发生了变化:从非主体到主体。学生地位的变化直接影响的是师生在课堂中的角色扮演,学生不再是服从者,而是课堂的主人。但是问题也恰恰在此。对于大部分初中语文教师而言,他们尽管在努力丢弃传统的教学方式,但是对于新课改教学方法并未做出深刻的研究,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也不注意总结和吸取经验教训,因而并没有属于自己的新的教学风格,最后的结果是新旧方式对接失误,甚至是“青黄不接”,邯郸学步。另外,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花样频出,各类思潮涌动,部分教师不研究教材和文本,反而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一些课堂的表面形上上,这种方法也是得不偿失的。

(2)评价标准也存在问题。在新课改以前,分数是师生共同的追求,决大多数学校及教师质量的评价标准往往就是学生的成绩情况,尤其是中考、高考等选拔性考试成绩。因为总体上是以分数为导向的,因此格外看重成绩。教师教学目标的确定直接决定着其教学行为的落实情况,培养高分学生是教师们共同的目标。新课改反对唯分数论,更加重视过程、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极力在强调成绩只是作为师生能力评价的一项重要指标之一。这也给部分师生造成了一定的错觉,认为基础知识并不重要,或者不那么重要。因此,他们在教和学的过程中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部分并不会太过于强调,最终的结果自然是撑不起强大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3)教学目标不明确。在“人本主义”大行其道的今天,提倡以生为本自然是很合事宜的,这起码是尊重人的表现。但是,凡事都应该有个度,我们不能过分强调语文学科的工具性,进而走上另外一个极端。目前比较常见的是在课改前,教师完全控制课堂,不给学生喘息的机会,一味地灌输。而一旦进入了新课改,教师又完全地放开学生,过度提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自行选择要学习的内容及其程度,给学生太过于充分的时间和选择权。其结果是显然的,学生因为自控力较差、自我认知有限等问题,最终能学进去并内化的知识实际上很有限。

二、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教学问题解决措施

(一)重视初中语文的基础性和工具性

初中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且其形成需要一定的有营养的字词及文本作为养分。面对新课改以后,部分教师由于没有钻研新课改的基本理论,想当然地只是用“以生为本”来指导自己的教学的问题,我们可以从工具性角度加以强调和实现。如借助现实生活的世界来积累语文基础知识。因为现实生活才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也是我们语文学习效果最终的试金石,我们可以随时随地加入学习,只要教师用对方法,善于引导即可。况且语文首先就是一门用以沟通的工具性技能,其次才是学问。

(二)正视成绩

成绩实际上就是一个人学习和表达能力的一种外显。众所周知,想要取得好成绩,就得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只有个人的知识积累到了一定的容量和高度,方能在运动时信手拈来。确实,对于学生我们不能唯成绩论,但是成绩肯定要作为一项重要的评价标准。况且基础知识学的怎么样,通过考试的方式是最能量化出来的。

(三)教师需要加强学习

据笔者调研和观察发现,目前有很多兢兢业业的阿胶是,他们整日疲于在家与学校之间奔命,一天的生活除了上课就是改作业,留给自己的学习时间其实很有限。但是在今天这样的知识经济时代,不学习的代价是很大的,对于学生也会造成一定的伤害和浪费,因为知识结构相对陈旧的教师给学生的知识也是旧的,甚至是已经被更正了的。但这一切,教师都无从得知,更不用说对于新课改的一些基本理念的学习了,而不是将这些理论等同于给学生充分甚至过分的自由等。

三、结语

总之,作为一名普通的初中语文教师,在新课改背景下,笔者认为更有必要强调基础知识的重要性,从教师自身出发不断正确践行新课改理念。

猜你喜欢

工具性基础知识师生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师生讨论改病句
宝马电子控制基础知识(一)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共生——核心素养下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培养
师生过招,你敢接吗
向量的巧用
浅谈“大语文教育”的灵魂
通过变式训练,夯实基础知识
麻辣师生
假期数学竞赛指导(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