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姆·霍珀传记电影的叙事方式
2018-11-14陈建华
陈建华
(包头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内蒙古 包头 014030)
英国导演汤姆·霍珀以传记片(包括传记电影和电视剧)著称,相对于篇幅更长的电视剧,如《伊丽莎白一世》(2005)等,能让导演更为从容不迫地展开对传主的介绍,在时长有限的传记电影中,采用怎样的叙事方式,让观众走近传主,也走近导演的人文关怀精神和艺术创造,让观众同时与传主本人和导演展开精神对话,这直接关系着电影的内涵与艺术特色。而霍珀便在自己的传记电影中,体现出了叙事上的成熟多样。
一、以人物情感关系为叙事线索
就叙事线索而言,一般情况下,传记电影的叙事线索主要在于随着时间推移而产生的“变化”,包括人物在年龄,社会地位,以及思想上的变化。霍珀的传记电影中也同样有变化这条线索,但是综观其三部传记片,不如说霍珀更倾向于用人物的情感关系来支撑、结构起整部影片的叙事。
这种人物情感关系首先是“向内”的,即传主自己和自己的关系。传统传记电影喜欢选择一种外化的二元对立方式,让传主在与他人的对抗中为观众所熟知。然而在霍珀的电影中,主人公的“敌人”,为主人公带来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的往往就是他自己。
让霍珀获得奥斯卡最佳导演的《国王的演讲》(2010),被认为是以“从事件走向‘心理’”取胜的影片,在电影中乔治六世的敌人并非希特勒,而是他的自卑心理。电影中乔治六世在语言治疗师莱纳尔·罗格的帮助下,有了一个和内心的那个旧的“约克郡公爵”告别的过程。原来约克郡公爵少年时长期活在爱德华八世的阴影下,因为结巴懦弱而屡屡遭到父母和哥哥的嘲笑,甚至连奶妈也对他十分严厉,自己的左撇子和膝盖问题也遭到了苛刻的矫正,成年后求婚又失败了两次。这些都是无助于他成为一个带领全国人民和纳粹抗争的国王的,电影也由此将国王去英雄化,去传奇化,使其更接近于观众熟悉的普通人。所幸在罗格的启发下,乔治六世实现了在心理层面上的加冕为王。
人物与他人之间的情感关系,则是霍珀支撑叙事的关键。以《丹麦女孩》(2015)为例,电影的全部叙事基本上就建立在艾纳和格尔达,莉莉和格尔达,莉莉和亨里克,以及艾纳和莉莉(莉莉是艾纳的另一个人格,因此也是“他人”)之间的关系发展上。霍珀将艾纳在格尔达的帮助下,释放出了自己内心的“莉莉”的过程详尽展露——从骄傲于莉莉的存在,到排斥莉莉,再到最终彻底变为莉莉。尽管渴望变性的艾纳对于观众而言其心理是小众的,但是在霍珀对情节耐心的铺展,和对情绪的缓缓酝酿中,观众都完全能够理解艾纳的所作所为。艾纳在幼年时就有了对女装的喜好。但他也真诚地以艾纳这一男性人格爱着自己的妻子格尔达,只是在看到自己可以成为莉莉之后,艾纳就无法回到原来艾纳的身份当中,他同样也无法接受亨里克是以爱一个“男扮女装的男人”来爱着莉莉。而格尔达在和艾纳爆发了争吵之后,终于理解了艾纳,她出于对丈夫的爱而宁可失去丈夫,以让艾纳做他能够更快乐的莉莉。于是夫妇二人在情感上成为女性闺密,艾纳勇敢地接受了变性手术,可惜手术失败,艾纳失血过多去世。艾纳虽然有着特殊的心理,但是他与格尔达的相爱与牺牲,都是观众熟悉的,也都在叙事中被交代得极为清楚,观众也由此能对LGBT群体产生更多的同理心。
二、叙事顺序的安排
霍珀在传记电影中通常采用顺序的方式来展开情节。例如在《国王的演讲》中,电影以演讲始,又以演讲终,而两次演讲之间包含了重要的变化,一个是乔治六世成为国王这一身份的变化,另一个则是尽管同样存在口吃的问题,但是乔治六世本人在心态上也已经产生了巨大的变化。这样的顺序叙事大多出现在截取传主人生中较为短暂的一部分,或传主本人生命并不长的传记电影中出现。
也同样有部分传记电影选择以倒叙方式进行叙事。例如菲利达·劳埃德的《铁娘子:坚固柔情》(2011)、詹姆斯·马什的《万物理论》(2014)。在这两部电影中,倒叙的方式让观众鲜明地看见传主的两种对比鲜明的生活状态:铁娘子撒切尔夫人在电影一开场时已是耄耋之年,罹患老年痴呆,远离权力;霍金残障缠身,而又因为自己的科学贡献而刚刚获得了英国女王封爵的荣誉,而叙事随即转到传主年轻、意气风发之时。少女玛格丽特考入牛津,并逐渐走上政治舞台,身手敏捷的霍金刚刚进入剑桥,开始在学术界立足,美好的生活似乎刚刚开始。而霍珀也会选择倒叙展开叙事,但是却并不是为了以这样的方式直接在视觉上给观众造成冲击。霍珀在进行倒叙时,凸显的是他对传主生平事件的选择,有着其自己的考虑。这其中的例子便是《朗福勋爵》(2006)。弗兰克·朗福勋爵本身寿命较长,但霍珀之所以使用倒叙,却并不是为了制造暮年追忆青春年华时的沧桑感,而是为了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将观众直接带入最能代表朗福勋爵理念,同时又在朗福勋爵的一生中给他带来最大痛苦和争议的事件中。
电影以朗福勋爵因为新书的出版而在电台做节目,接受听众的提问开始叙事。于是观众也被顺理成章地代入听众之一的身份中,开启对朗福勋爵的认识。而听众质疑的就是朗福勋爵在22年之前,为迈拉·亨得利争取假释的事件。其后电影正式进入这一事件的叙事中。作为一名虔诚的天主教徒和前上议院议员,朗福勋爵一生致力于让入狱服刑的犯人悔改,获得精神层面上的救赎,为此他不断进入监狱之中,与这些服刑者进行交流沟通,直到自己在95岁高龄去世。霍珀没有选择挑选数个犯人来拼凑成朗福勋爵的一生,而是着重表现了朗福勋爵与迈拉的交往,两个人关系的变化成为一条叙事明线,而听众等普罗大众对朗福勋爵从不理解到理解则是一条叙事暗线。
之所以选择迈拉,除了因迈拉是一名女性外,更重要的是迈拉对朗福勋爵有欺骗和利用之嫌。作为一个儿童谋杀案的主犯,承受着社会唾骂和诅咒的迈拉以积极忏悔的面目与朗福勋爵开始交往。朗福勋爵也因为对迈拉的帮助而承受了许多来自家人和舆论的反对。而迈拉的男友,同样参与了谋杀案的伊恩·布莱迪则告诉朗福勋爵迈拉实际上在背后嘲笑他。此处为剧情的第一个转折。但朗福勋爵不为所动,依然为迈拉争取着假释。而剧情的第二个转折则在于迈拉对朗福勋爵隐瞒自己的罪行随着新的儿童遗体被发现而败露,在这样的不断被欺骗、背叛的情况下,朗福勋爵依然力排众议希望能帮助迈拉获得新生,迈拉却不领情地表示如果她不认识朗福勋爵,说不定能更早获得假释。但也正是这个事件,让朗福勋爵说出了“宽恕是我信仰的基石”一语。在电影的结尾,场景重新回到电台节目,而在监狱中的迈拉也在听这个节目,当她听到朗福勋爵表示自己丰富了他的精神时,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由此电影的两条叙事线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实现前后鲜明对比的并非朗福勋爵,而是从出卖恩人到真诚悔改的迈拉,勋爵的一生在品德、理念乃至行为上,都保持了稳定性和重复性,而一个个犯人的浪子回头,正是他这种“不变”造成的“变”。正是基于这种认识,霍珀选择了这种叙事方式。
三、叙事中的视觉隐喻与呼应
霍珀在传记电影中的叙事风格一向以平淡平和为人称道,如前所述,与普通传记片习惯于以人物的二元对立来推动剧情发展不同,霍珀却往往淡化人物冲突,其传记电影中固然也存在戏剧化的矛盾,如在《国王的演讲》中,爱德华八世“不爱江山爱美人”的特征被融入一场约克郡公爵前来找哥哥商议有关希特勒的事情,而爱德华八世却急于在酒窖中为辛普森夫人找酒,无心听结巴的弟弟说话的戏中。但是在绝大多数场合下,霍珀电影中的人物往往表现出隐忍、理解与合作的一面,这一点只要以《国王的演讲》与同样表现英国政治人物的,史蒂芬·弗雷斯的《女王》(2006)和《铁娘子》相对比就不难发现。但这并不意味着霍珀电影的叙事是平淡乏味的,霍珀更愿意在电影中通过灵活运用修辞来取代冲突性的不足,这也是霍珀电影含蓄隽永,令人能长久回味的原因之一。
其中霍珀惯常采用的修辞主要有视觉或对白上的隐喻,以及在影像或情节中设置伏笔。以《丹麦女孩》为例,霍珀在电影中最想表达的是艾纳对真实自我的探寻,因此电影中多次出现了镜子这一具有隐喻意义的元素。第一次艾纳照镜子并脱下了男装,那意味着他开始审视乃至厌恶自己男性的性别身份;在格尔达作画的过程中,艾纳也常常需要面对镜子中身着女装的自己,当格尔达在以欣赏模特的眼光注视他,打扮他时,他本人也由此自我欣赏,自我认识;而还有一次则是在招来脱衣舞娘后,艾纳在玻璃窗前不自觉地模仿对方妩媚的举动,这里暗示的是艾纳对男性性征的反感,以及对内心深处莉莉这个女性自我的认同得到了进一步的确定。三面镜子分别是属于私人的衣帽间镜子,用于画肖像画的大镜子和玻璃窗,每次的视觉意象并不相同,艾纳的心态,包括自我窥探的私密性,对自我认识的程度等,也各不相同,并不会使观众产生重复感。同时,以镜面来反映人像,也使得电影画面具有了更丰富的层次和油画感。
又如在《国王的演讲》中,电影实际上展现了三对父子/女关系,乔治五世和两个儿子,乔治六世和两个女儿,罗格和自己的儿子们。电影中多次通过罗格和他人的对话表现出,罗格是一个极其热爱莎士比亚的人,他在为儿子表演莎剧时,大儿子从第一句台词就猜到了他要演什么,这个情节暗示出了罗格父子关系的亲密。而这是与乔治六世和父亲关系冷淡形成对比的。严苛的老国王和王后对待次子并不如对待注定要继位的长子那样关心,这以一种委婉的方式交代了乔治六世口吃的原因之一,他在王室中的生活颇为压抑。也正因如此,他在身为约克郡公爵时以一位普通的慈爱父亲的方式对待自己的两位小公主,如为女儿讲述信天翁的故事等,但他在目睹长女伊丽莎白带着妹妹向自己行屈膝礼时,明白自己注定无法拥有如罗格父子一样亲密无间的亲子关系。王室的责任和负担在这里被隐晦地再一次强调。
霍珀还擅长在叙事中制造具有幽默感,同时又能服务于人物塑造的情节。如罗格曾对乔治六世指出,吸烟会要了他的命。而历史上乔治六世也确实因肺癌而早逝。乔治六世辩称医生让他吸烟以放松喉部。罗格毫不留情地说:“他们是白痴。”乔治六世则说他们可都是被封为骑士的医生。罗格说,那就是被正式确认为白痴了呗。在此,罗格轻视王权,与乔治六世以平等身份相交的特征又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在电影的结尾,乔治六世终于完成了演讲,真诚地对罗格表示感激时,罗格开玩笑说:“那就封我个骑士?”此处不仅形成了一个前后呼应,而且把罗格在自嘲中的幽默,在王权面前的不卑不亢,宠辱不惊和极高的情商被表现得淋漓尽致,乔治六世的随和善良也由此得到映衬。
传记电影可谓是一个独具特色的,必须兼顾真实性和艺术性的电影类型。汤姆·霍珀在传记电影的拍摄上,显示出了他在对传主事迹拿捏上的精当,以及在叙事方式上手法的独特和多样,霍珀对叙事主线,叙事顺序以及叙事中的隐喻和呼应等的安排,都各具匠心,使观众得以在现实中贴近历史,在虚拟中感悟真实,在影像中理解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