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规定情景”训练对舞蹈训练的意义

2018-11-14颜壁卿

戏剧之家 2018年17期
关键词:肢体戏剧情景

颜壁卿

(江苏师范大学 江苏 徐州 221000)

舞蹈表演是集舞蹈技艺与表演技艺于一身的表演艺术,它与戏剧表演同是舞台表演艺术的一份子。舞蹈表演是通过演员的舞蹈动作、技巧、表情等舞蹈语言表达来塑造特定的艺术形象,戏剧表演是以生活化的行为动作为载体去塑造艺术形象。由于舞蹈语言是舞蹈特有肢体表达方式,舞蹈表演训练所采用的基础训练方法与训练系统,大多是与外部有关身体技能、舞蹈技巧的训练,从而对演员内心情感发掘、身心感知能力的培养和舞蹈表演技能的训练有所忽视。戏剧表演的训练方法,能够较为针对性地培养演员表演技术的运用。对戏剧训练方法有的放矢地借鉴有利于提高舞蹈演员表演综合素质。其中斯氏表演训练体系中的“规定情境”训练方法,对舞蹈演员角色塑造以及舞蹈创作具有很高的训练价值。

一、“规定情境”与训练

(一)“规定情景”的基本概念

“规定情景”是戏剧表演的一个专业名词,指作家或者导演对剧本中的客观条件,如时间、地点、环境、人物关系等做出具体规定。“规定情景”最开始是在普希金的一篇《论戏剧》中提出的,之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在自己的著作《演员的自我修养》中解释了“规定情景”的内涵,如今广泛运用在戏剧表演中。

规定情景包括外部的规定情景和内部的规定情景。外部的规定情景是艺术形象形成必要条件,基本上是固定不变的。内部的规定情景是演员根据外部规定情景所激起心理内部的自我角色定位,以及对所塑造形象的自我感觉。斯坦尼认为,演员创造角色的过程中极为重要的就是外部情境与内部情景的创造与生动化。演员在表演中,所有的行动必须在规定情境里进行,表演必须以把握人物所处的情境为前提,才能体会人物的心理内容,身临其境地表演,准确地把握动作的方式和形态。

(二)舞蹈中的规定情境

舞蹈表演和戏剧表演都是以肢体的“行动”来塑造形象、传递情感、表现人文精神。舞蹈和戏剧一样有着叙事的特性,只是舞蹈用舞蹈肢体语言来表达不同的精神与情感。戏剧表演生活化的肢体“行动”与舞蹈加工组织和美化的舞蹈动作姿态同样富有表现性、情绪性和性格化特征,并且这种“行动”是身心统一的,在规定情境内的“行动”。

舞蹈离不开规定情境,就如人的行为离不开生活。舞蹈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是真实的,但舞蹈中所展现的情景和形象是不真实的。虚拟情境是为了激发真实情感与感受来启发艺术创造,让演员身临其境地进行艺术创作。舞蹈表演本身的美学特性——虚拟性和假设性,与戏剧表演艺术是相同的。这决定着舞蹈从创作、训练到表演都是在假设和想象中完成。舞蹈演员通过假设和想象来创造角色生存的情境,能使角色更贴近自己的内心和精神世界,在表演中把一个完整而丰满的形象展现在观众眼前。

(三)动作与情境练习

由于“规定情境”在表演和排练中的重要性,就有了针对性的“规定情景”训练,这种训练是一种动作与情境练习法,是训练演员在面对不同假设情景中的表演练习。演员由感受外部规定情境开始,之后再根据角色所处的规定情境深入地分析、开掘、丰富人物,促进内部情景的创造,激发自我真实的情感热情与行动欲望使之推动外在行为动作的产生,并与舞台行动一起体现出来。最后通过想象、创造、组织一系列动作,揭示、体现人物所处的丰富、复杂、具体的规定情境。这种训练的目的是为了激发演员行动创造的心理技巧,从而引起符合角色规定情境的“行动”。情境与动作练习具有以下特征:

1.条件性。在规定情境练习中,需要运用假使来规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为了什么目的、发生了什么事件。从中合乎逻辑地引申出来的规定情境做出行动。这种行动必须是合乎规定情境所给的条件,而不是随意发挥的。

2.目的性。在规定情境下,是由规定的外部情境影响演员的内部情境来引导演员进行创作,演员内部情境的创造是有意识创造,演员的动作也是由目的趋向动作的完成,通过目的性的表演去完成规定情节。

3.创造性。规定情境练习要求演员根据提供的情境和动作定义及范围,运用直觉思维、形象思维及动作思维,主动地,有目的地以肢体动作及表情进行表现。在练习中,演员需要在给出的虚拟条件下即刻构思,并立即进入表演状态作出相应的行为反应。因此,它能打破模仿常规的行为模式,具有创造性。

二、“规定情景”对舞蹈表演能力的提升

规定情境练习法是戏剧排练中的基础表演性训练,在舞蹈训练中融入这种戏剧训练方法可以培养演员舞蹈形象塑造的准确性、丰富舞蹈演员的内心活动以及强化肢体表现能力。

(一)培养演员舞蹈形象塑造的准确性

舞蹈表演的最终任务是塑造能准确表达和传递作品内涵的艺术形象,“规定情景”训练就是以训练演员如何准确塑造人物形象为目的。形象必定是生活在不同的规定情景之中的,而对待不同情境该如何行动,也是舞蹈演员必备的表演能力之一。规定情境是演员表演行动的依据,它规定着舞蹈动作的性质和形态。如群舞《中国妈妈》塑造的是一位收养敌人孩子的伟大母亲形象,舞蹈中随着不同情境的转变体现的是不同层次的形象,舞蹈前半段是痛失家园对敌人充满仇恨的妇女形象,舞蹈中最典型的动作是演员迈着沉重的步伐手直指前方,这个经过艺术提炼后指责动作十分鲜明准确地表现出了对残忍无情的敌人的愤怒和痛恨。舞蹈后半段收养了敌人弃儿,表现的是一位用母爱去包容仇恨的伟大而朴素的母亲形象。舞蹈中演员不断重复弯腰耕种的动作,来表现这位有着惨痛经历的母亲平凡中的伟大。之所以这部作品能让人感动至深,是因为演员塑造形象的生动准确,成功地向观众传达了作品的核心精神。这需要的就是演员根据不同规定情景,准确地把握情境来塑造形象的能力,而规定情境训练可以培养演员塑造形象的准确性。在练习中通过外部情景的设定,演员必须合理地按照情景来表演,这要求演员对规定情境想象、感受并产生信念,舞蹈动作及肢体的表现必须严格按规定情境行动起来。再通过反复训练,就能够自如地运用富含表现力的肢体塑造艺术形象。

(二)培养舞蹈演员舞蹈思维能力

在欣赏舞蹈表演时,观众是依靠符合规定情境的形象表达,来理解和感受舞蹈形象和意境。符合情景发展的动作是传递的基础,符合形象的动作并不是随意的,而是建立在对规定情境的理解与感受之后,形象思维的运作之上。首先利用演员对自身的记忆表象和源自于生活的情景作为形象思维的材料,并使情景生动化。再通过动作思维对肢体的控制和对舞蹈动作的感觉来进行表达。例如古典舞《孔乙己》,其中的人物形象来自于鲁迅的文学作品,人物本身便带有具体明确的规定情景。在舞蹈的表演时, 如何抓住孔乙己的形象特质,将孔乙己迂腐、潦倒的穷书生形象用舞蹈动作表现出来,就需要演员根据人物生存的旧中国的背景,利用形象思维把一个受到封建科举制度摧残的落魄书生的人物的生存环境和精神世界丰满起来,再运用动作思维去把握舞蹈每一个动作与技巧,让表演符合情景与形象的发展。

不管是在舞台表演还是在舞蹈训练中,规定情景激发了演员与行动同时进行的思维活动。“规定情景”训练是一度创作到二度创作的过程,是一个从外(规定情境)到内(演员内部情境创造)再到外(动作表达)的过程,舞蹈形象思维与动作贯穿在训练到表演始终,演员需要运用舞蹈思维去丰富每个舞蹈动作的内涵,才能在训练过程中达到强化演员舞蹈思维的目的。

(三)强化舞蹈演员的肢体表现能力

舞蹈演员的肢体是舞蹈表现的主体,是用来塑造艺术形象、体现舞蹈精神情感与展现舞蹈意境的动作载体。肢体的表现力是舞蹈生命力的体现,它赋予了作品中舞蹈技术技巧内涵和意蕴,因此表现力的培养一直是舞蹈训练的重点。

戏剧规定情境训练,能够使演员在情境的带动下,触景生情地产生情绪体验,身临其境地去表达真实的感受,从而带给观众真实细腻的表演。演员在训练排练中要依据规定情景的因素,去引导自己感受和体验人物处于的规定情景下的思想和情感。比如女子群舞《我等你》中,塑造的是一个在深夜等待丈夫回家的妻子形象,舞蹈中的那一把椅子就是规定情境的一个现实载体,当演员依靠在冰冷的椅子上,椅子所带给她的感觉是真实的,真实的感受能推动一系列相应的内心体验发生,使演员坐在椅子上张望,拥抱自己的动作更加富有表现力,达到形象而真实的舞蹈人物塑造。如果相同的情境运用在舞蹈训练中,也同样能达到加强演员表演可塑性与表现力的效果。

三、结语

运用“规定情境”训练来达到针对性的训练目的,需要注重表演信念与注意力,以帮助演员快速地进入假设的情境中,敏锐地捕捉自己肢体的真实反应,大胆地用肢体表现。同样需要注意的是,要考虑到舞蹈与戏剧的肢体表达方式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在舞蹈训练中运用“规定情境”训练,需要根据舞蹈自身的特性,在方式和要求上都所调整。可在情境在练习中多用音乐和舞蹈道具来作为引导学生情境表演的因素,也可引导演员适当用自己的舞姿和舞蹈技巧去代替常规生活动作等等。在戏剧的训练方法体系中还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它对舞蹈的训练意义需要更多探究和实践去证明,而实践需要不断的尝试、反馈和经验的积累去完善。作为舞蹈演员也更需要拿出自己对艺术的匠人之心,舞蹈这条道路才能走得更远。

[1]平心.舞蹈表演心理学[M].上海音乐出版社,2012.

[2]梁伯龙,李月.戏剧表演基础[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2.

[3]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演员自我修养[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6.

[4]季颖.戏剧的“规定情境”浅谈戏剧本质[J].戏剧之家,2016,12(下).

[5]刘昊.史论戏剧表演训练方法对舞蹈教学的作用[D].山东大学,2015.

[6]王婷.浅谈用戏剧表演的观念来拓宽舞蹈表演的实践——从演员塑造角色出发[D].北京舞蹈学院,2015.

猜你喜欢

肢体戏剧情景
情景交际
有趣的戏剧课
戏剧“乌托邦”的狂欢
戏剧观赏的认知研究
肢体语言
肢体写作漫谈
戏剧类
楼梯间 要小心
VSD在创伤后肢体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把美留在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