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日本海棠》中的象征
2018-11-14■/
■/
中央民族大学
约翰·高尔斯华绥的短篇小说《日本海棠》于1910年出版,引发学者对小说象征艺术的讨论。前人研究都没有系统地分析文中的象征。我会在细读文本的基础上对文章中的象征做出系统地分析和归纳。
文学中的象征就是以具体事物去表现某种抽象意义或不便表达的意义的一种文学手法。根据此定义,我在《日本海棠》里找出了四个象征,分别是“日本海棠”,“晨报”,“黑鸟”和“五码”。
第一个象征是“日本海棠”。“日本海棠”总共在小说中出现了7次。文章一开始,尼尔逊就注意到,“花园里的小树开花了”(约翰·高尔斯华绥 135)。尼尔逊察觉一棵小树开花了,但他并不为所动。之后,在小说的第五段,尼尔逊又一次注意到了“日本海棠”,“他看到五码之外有一颗小树”(约翰·高尔斯华绥 136)。尼尔逊这时候才发现这颗小树是自己最开始看到的那颗。虽然他已经在花园里转了两圈。他开始仔细观摩这棵树,“树上开满了小花,粉色的,白色的,鲜绿色的小叶子,圆圆的,尖尖的,这棵小树真是美”(约翰·高尔斯华绥 137),尼尔逊这时候才发现树的美。后来尼尔逊的邻居德拉姆出现,指出树是海棠树,尼尔逊又回应道,“这树花开的早”,“海棠树,外国品种,不结果”(约翰·高尔斯华绥 138-139),在两个人交谈之际,海棠树却显得不自然了,“这棵小树好像感受到了他们的关注,颤了一下,颜色越发的鲜艳了”(约翰·高尔斯华绥139)。现实中的海棠树不会显得不自然,但是在小说的描写中却变了,变得不自然了,所以这个变化象征的是尼尔逊和他邻居心理上的不自然状态。海棠树象征的是自然的美。尼尔逊和他的邻居感到不自然是因为他们不能欣赏自然美。
约翰·高尔斯华绥把“日本海棠”作为题目是想呼吁英国中产阶级回归自然,发现自然美,虽然在文章最后尼尔逊和他的邻居都失败了,但是这更能引起中产阶级的反思并激励他们做出改变。
第二个象征是晨报。在小说中,尼尔逊总共有四次出现了“异样的感觉”。第二次有 “异样的感觉”是当他一早翻开晨报的时候,尼尔逊一翻开报纸,那种“异样的感觉”就出现了(约翰·高尔斯华绥 135)。在故事结尾,尼尔逊又感受到那种“异样的感觉”,他走进屋子,“尼尔逊感到莫名的沮丧,他随即翻开了晨报”(约翰·高尔斯华绥 140)。晨报是和“异样的感觉”联系在一起的,晨报象征一些令人不快的事。文章的前两段写道,“尼尔逊在城里很有名气,他穿着燕尾服”(约翰·高尔斯华绥 135),尼尔逊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上层中产阶级,他的邻居也是如此。真正困扰尼尔逊的是中产阶级程式化的生活,所以,晨报象征的是中产阶级程式化的生活,这种生活把人变得呆板和无趣。
第三个象征是黑鸟。黑鸟在文中总共出现了五次,黑鸟提醒尼尔逊注意海棠树的美,“黑鸟放声歌唱,尼尔逊随声寻去,看到5码之外有一颗小树”(约翰·高尔斯华绥 136)。最后,当尼尔逊和他的邻居郁郁而归时,黑鸟也努力告诉他们要看到自然美,“黑鸟引吭高歌”(约翰·高尔斯华绥 139)。黑鸟在这里象征的是真相,真相就是自然美。
最后一个象征是“五码”。仅在文中出现了一次,“尼尔逊看到五码之外有一颗小树”(约翰·高尔斯华绥 136)。“日本海棠”象征的是自然之美,那“五码”象征的就是尼尔逊和自然之美的距离,因为尼尔逊是一个典型的英国上层中产阶级,所以,“五码”象征的更是英国中产阶级社会和自然之间的距离。“五码”表面上看来并不是很长的距离,但是尼尔逊在花园里转了两圈都没有发现这棵树,所以,这 “五码”的距离还是很难跨越的。虽然在文中,尼尔逊有那么一会儿发现这棵树的美并沉浸其中,但是随着他的邻居的到来这种状态立马被打破,最后两个人都重新回归自己中产阶级程式化的生活方式,再一次证明自然与中产阶级社会的这“五码”距离很难跨越。
尼尔逊对自然之美的反应迟钝,这是因为大自然与中产阶级社会是冲突的,当尼尔逊深处自然之中时,他不会有那种 “异样的感觉”。但是他一回到中产阶级社会,那种”异样的感觉”就又出现了。
尼尔逊的困境也折射出作者约翰·高尔斯华绥的挣扎。约翰·高尔斯华绥是一个典型的上层中产阶级,他既批判这个社会也挣脱不了。大卫·霍洛维在书里这样评价约翰·高尔斯华绥,“约翰·高尔斯华绥很保守,这也决定了他不能摆脱他所生长的环境,他本身就是他所处的中产阶级阶层的囚徒”。
在《日本海棠》这篇短篇小说里,约翰·高尔斯华绥总共用了四个象征,分别是,“日本海棠”,“晨报”,“黑鸟”和“五码”,作品因此有了深层含义,增加了小说的思想深度,也增强了小说的艺术性,引发中产阶级的反思自省并呼吁他们做出改变。